我的女儿八年级,现在就读于帝都佛系学区排名第二的中学。在已经经历过的三次期中、三次期末及无数次双周考中,女儿的数学成绩均名列前茅,且有渐入佳境的感觉。一句话总结,数学上道了!
在介绍具体的方法之前,先拆解一下标题。
8天=192小时=96节数学课
这是什么意思?我陪伴孩子一起上了至少96节数学课。
说起这么多节课,你可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根本没有耐心陪孩子一起听课。然而,我想说,用8天时间换来你长久的踏实与轻松,换来孩子的成绩与自信,你还不考虑一下吗?
1
都要上初中的孩子还用陪着上课么?
问TA一个问题就能检验是否需要陪伴。那就是“这节课哪里不太懂”,大概率你收到的思索很久的答复就是“要不你都讲一下吧”。
如果是这样,不论你的孩子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我都建议你立刻马上和TA一起听网课。上网课是孩子学校上课的一个缩影。一节课能吸收多少?老师讲的重点是否真的听明白了?你都可以从跟上一节网课,来一探究竟。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长给孩子报了这么多课外班,孩子成绩仍提高不上去的问题根源之一。因为你和孩子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知识点有问题。
2
陪伴上课能学好的逻辑是什么?
不论是学校还是课外机构,课程都是大锅饭。有的孩子吃的惯,有的就是消化不良。如果每门课的章节之间是独立的,那么一个章节没学好,并不影响什么,然而知识就像拼成船的木板,少了一块不及时不上的话,也别想迎风远航了。怎么办?和孩子一起找问题,及时修补,陪伴上课就是要找到这艘数学小船到底哪漏了。
3
如何一起上课呢?
第一、闭上嘴。想必你带着一肚子不乐意陪孩子上网课,怪TA自己不会学,怪TA自己上课老走神,怪TA这么大了还要妈妈陪着上课。我请你先想三秒钟,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找茬的那些平时已经做的不少了。
第二、找准自己的位置。请你在上课时默默地搬个小板凳,坐到离孩子有一定距离,但是余光还能撇到TA的位置。不要让孩子察觉到你老在观察TA是否在认真上课。当然,如果孩子不抵触,你和孩子并排坐,可以看到孩子完整的做题过程最佳。
第三、关掉手机。相信我,你会在上课5-10分钟内就不自主拿起手机,并会在这一节课不停的举起手机。那么,请问你是给孩子做榜样呢,还是告诉孩子,你我皆凡人呢。
第四、拿起笔和纸。不要老沉浸在自己初高中数学不及格的过去,现在的你经历了职场历练、生活洗礼,区区一道数学题,你只要认真听就一定能听懂。同时,你不但能听懂,还能分分钟get到老师讲的的重点,和貌似不经意,但是非常重要的解题思路。你需要迅速记录所有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孩子未能在课上未能做出的习题编号。
第五、利用好课后半小时。我一直推荐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就很重视前两个记忆周期,也就是5分钟和30分钟。所以,我建议在每次课后争取个半小时的时间和孩子讨论一下网课内容,将刚才记录的小纸条拿出来,问问孩子是否明白老师说的,那道课上没做出来的题卡在了哪里。
第六、重视每次作业,不论是学校的还是网课的。我观察了很多上外教课的孩子,能取得长足进步的,起码都做到了按时完成作业。
翻译老师的话
翻译与总结老师的重点
认真对待每一步
老师的做题方法融入到每一题
不会的题,反复看几遍视频也是非常值得的!
4
找到持续行动的动力
最近刷到小红书的一篇笔记,讲了我们为什么无法获得持续行动的动力。
“绝大多数我们想达成的目标,都是需要延迟满足的事情,很难一行动就有结果。整个过程要么负面反馈带来的挫败和焦虑,要么就是没有反馈带来的怀疑和茫然”。
缺乏即时的正反馈,这可能是孩子们无法坚持学习的原因。TA可能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修正,才能收获成绩上的进步。当然,有了进步,或者直接取得排名上稳固的优势,你想让TA放松都不太可能。
5
写在最后
最后,你可能非常关心,我们难道要一直陪伴孩子去听网课么?自然不用了。我早已不陪伴甚至不关注孩子的上课情况,但是却对孩子的上课效率非常有信心。
在这100节课后,孩子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悟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时不时自己就会拿出试卷的最后一道大题进行总结分析。
同理,在物理这类需要逻辑思维的科目上,孩子也因受益于好的学习习惯与摸索出的学习方法,走出了自己的上升曲线。
知识漏洞也像滚雪球,会越滚越大,大到你不知道从何入手。请趁雪球还小,及时脱手。
来源:小书虫的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