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北大不去?这位“满分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点“东西”

2025-02-09 来源:华拓网

古诗有言:“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句诗在刘同学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从幼儿园开始,刘同学便展现出了小科学家的潜质。

探寻全国各地科技馆,现场观看神舟十九号发射,给全班同学讲解航天知识,经常考取满分成绩……

这位科学小将到底有怎样的学习妙计?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能恍然大悟。

小小探索家:播种科学启蒙种子

从小,刘同学便在一笔一画的书法练习中,形成了超乎寻常的专注力。

在最近的校园艺术节小学硬笔书法比赛中,他也凭借扎实的功底和沉稳的发挥,斩获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象棋、围棋一招一式的对决中,他能够在逻辑迷宫中找到正确的通路,将复杂的局面梳理清晰,展现出了缜密的逻辑思维。

就连刘同学两三岁时的玩具,都是简易的科学实验套装。

从简单的物理实验到复杂的化学反应,热爱科学的刘同学总能乐此不疲地动手操作,静下心来琢磨其中的奥秘。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他将家里的阳台打造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型生态系统,种植了空心菜、香菜、蒜苗、韭菜、小辣椒等各种各样的蔬菜,和各类昆虫。

一有时间,他就会趴在阳台上观察这些植物和昆虫的生长情况。

每一株植物的种植,都是刘同学从一粒粒微小的种子开始培育的,从最初的播种直至最终的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出门在外,他更是随身携带捕虫工具,不放过每一个壮大“动植物大军”的机会。

有一次,刘同学利用捡来的树枝和废弃浴球,搭建了一个培育蝴蝶的小房子,在这个充满创意与爱的小空间里,他培育出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蝴蝶。

他会录制视频认真记录昆虫每个阶段的变态发育过程,并且借此斩获了市级科创大赛二等奖。

在刘同学的世界里,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他探索未知世界的钥匙。

每当他到达一个新的地方,当地的科技馆和博物馆是他必去的“打卡点”。

课外,他是一位有着浓厚科学兴趣的小小探索家,

马来西亚的海洋博物馆、国内各地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都留下过他探索的足迹。

校内,他更是一名经常考取满分的全能小学霸。

面对校内学习和科学兴趣,刘同学凭借出色的时间管理和旺盛的精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

幼时的科学启蒙,让他从小就有着超乎寻常孩子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校内学习的知识他都能轻松消化,作业也能毫不费力地完成。

这使得刘同学能够在保持良好成绩的同时,有充足的课外时间追寻自己的热爱。

科学探索:从课堂到神十九发射现场

刘同学对科学的探索并不止步于科技馆和博物馆,他还跟随学而思大科学前往了神舟十九号的发射现场

到达发射现场的刘同学十分激动,本想排队上厕所,但眼看神十九发射在即,放弃上厕所转而朝着发射现场跑去,只为不错过这一难得的瞬间。

观礼活动结束后,他更是把神十九发射现场的照片和视频汇总起来,做成了精美的PPT,在班级里利用一整节科学课的时间分享自己在发射现场的所见所闻,

讲解完毕后还和同学们开启了互动问答模式,同学们提出问题,他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回答。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的科学课、美术课上,刘同学带领着班级里的同学们一起做手工,

用A4纸做飞机模型,火箭模型,带动了全班同学对航空航天的热爱。

刘同学不仅带着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科学,他也是父母的科学小老师。

每晚的睡前时间,就是他的“讲解小课堂”。

他能在劝诫妈妈少熬夜时说:“熬夜会导致脑脊液不足,这样就不能清洗脑袋里的毒性蛋白了。”

他也能和妈妈科普端粒酶:“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

图源百度百科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刘同学,不仅喜欢科普讲解,还经常会出试卷来考父母。

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的试卷,他都能根据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写得满满当当,连试卷上的细胞图他都能画得和课本上一模一样,新能源汽车内部的基本构造他也能复刻出来。

不仅如此,他还能够在父母做完后,给父母纠正错误,打出分数。

如此出色的科学素养,更让他在科创赛场上大展身手。

刘同学斩获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铜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三等奖等数十项大奖,获奖证书摆满了一整个屋子。

然而在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刘同学也付出了许多汗水。

他和妈妈做事都追求精益求精,每次在录制比赛视频时,经常会因为对细节不满意而不断重新录制。

每次拍摄视频,他们通常要尝试几十次。有一次甚至录制了100多次,刘同学小时候还曾因为拍摄效果总是不如意大哭过。

但如今刘同学的心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多次科创活动的历练中,他形成了勇敢坚韧的品格和永不服输的态度。

面对困难时,他不再有畏难情绪,而是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遍遍地将事情做到最好。

兴趣不仅点燃了他的热爱,更让他心怀大爱。

在环保主题的学习中,他对地球环境的关注从书本延伸到了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主动节水节电,身体力行地践行环保理念。

他将这份爱心持续传递,平时刘同学用钱精打细算,但在爱心这件事上,他却无比慷慨。

他会用自己的压岁钱资助贫困儿童,参加地球保护公益活动。如今,他坚持捐款马上满两年。

这些看似微小却又无比珍贵的行动,正是兴趣引领下成长的生动注脚 。

破茧成蝶:100多次讲解仍不放弃

刘同学在科学道路上展现出的天赋和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父母的培养。

刘同学的妈妈表示:“我一直以来都是按照科技特长生的方向培养孩子的。

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我们也紧跟这个方向,多多加强科学学习、积累科创奖项。不管升学政策怎么变化,我们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相信跟着国家的战略方向走一定不会错。”

事实证明,刘同学妈妈对孩子的培养十分具有前瞻性。

如今,拔尖创新人才、强基计划、英才计划、高校科学营这种侧重选拔科技人才的项目连续多年扩招。

科学知识储备、实验操作能力、科创经历等综合评价成为了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科学学习至关重要。

因此,重视科学教育的刘同学妈妈选择了学而思大科学,这也成为了刘同学在这条科学探索之旅中的重要一站。

起初刘同学上了学而思大科学的试听课,听完试听课的他迫不及待地让妈妈报名长期班课程。

现在他在上课时经常废寝忘食,宁可不吃饭,也要上科学课。下了课仍意犹未尽,迟迟不愿意离开书桌前。

刘同学妈妈表示:“上了学而思大科学的课程,他的成长和进步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

1

实验教具——提升动手能力

刘同学的妈妈最初选择学而思大科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课程教具安全、权威又好看!

刘同学从小对植物昆虫比较感兴趣,所以最喜欢的教具是智慧植物,他不仅能够动手组装设计智慧植物系统,还能利用算法建立数据模型,掌握AI技能。

刘同学妈妈表示:“上了学而思大科学的课程,他的成长和进步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

每节课老师都会带着同学们动手做实验,在一次次独立的教具组装中,刘同学实现了动手能力的进阶

他没有停留在初阶的教具组装中,而是尝试着去改装教具。他时常能深入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想法改装教具,做到举一反三。

2

乐探究——锻炼动口能力

学而思大科学每节课的乐探究环节,老师都会引导孩子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录制视频,讲解课上所学内容。

从幼儿园时的腼腆内向,上台发言都会紧张得眼圈发红,到如今上台发言声音洪亮,敢于自信大方地表现自己;

从根据老师提示录制乐探究讲解视频,到将知识内化,用自己的话归纳讲解。

刘同学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3

思维导图——提高知识归纳能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也能事半功倍。

接触了学而思大科学的思维导图学习方法后,刘同学的知识归纳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刘同学的妈妈说:他们班的老师经常问他都报了什么班,觉得他的学习方法非常不错。

在学习各科冗杂的知识时,他可以自己在脑海中进行梳理,并且会把父母当作学生,每天将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讲给父母听,语气神态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

这样全能的小学霸,前途不可限量!

谈及未来的梦想,刘同学表示自己从小就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他对于自然科学的热爱从未改变。

面对未来的升学规划,他也有着唯一且坚定的目标——北京大学,这个目标在刘同学小时候和姥爷闲聊时就已经十分明确了。

刘同学的妈妈打趣地说道:问孩子去不去清华,他都说不去,就想去北大!

刘妈妈提起儿子的科研梦想时,满是欣慰与自豪。她言辞恳切,孩子能找到自己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方向,是非常难得的事

她认为孩子只需要奋力追逐自己的科研梦想就好,她会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给予孩子最坚定的力量

在刘同学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小小领航者。

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不懈努力。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一定能够继续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

?学而思大科学,思维+实践双提升!

? 科学素养全面提升,迈向精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