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晚年为何被流氓利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12 18:3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2 22:14

*年间的那点事,错综复杂, 楼主的这个问题其实牵涉到非常多的利益纠葛与派系恩怨, 我只能简单地说一说:

首先, 自袁世凯倒台开始,作为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先后*退过清帝, 结束了洪宪帝制, 已经积累了非常高的声望. 在那个时代, 民主共和这种制度是个稀罕物, 因为在此之前的各种*,不管初衷如何,但实际结果都是造成了某种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作为立宪制失败的替代物, 显然是被各种仁人志士寄予厚望的. 你可以想象, 一种*制度的施行, 尤其是在中国, 没有一位振臂一呼而英雄云集的英雄人物, 是绝对不可能的 . 而段祺瑞冥冥中似乎就是这种共和英雄的最佳人选. 需要交代一下的是作为民主共和制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 虽然在海内外声望颇高,但是这种声望, 更多的是一种敬重, 而不能形成实际的号召力与约束力(后来的*运动充分说明这点). 加之段祺瑞手握兵权, 在结束洪宪帝制中表现出的与旧主袁世凯决裂的气魄, 二造共和的已使他断然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国民主共和的"代言人".

其次, 需要指出的是, 段祺瑞不仅是北洋三杰之一, 而且在北洋军中, 段祺瑞是炮兵部队的司令, 他本人亦是德*校的高才生. 所以段祺瑞不仅掌握着中国当时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而且这支力量在当时的装备水平和作战思想, 是能跟得上时代脚步的. (这就是北洋时期,外国列强虽有欺辱中国,但再也不敢断然打仗的重要原因,这里不赘述) . 树大招风, 最强大的势力必然容易招致别人的反对,这点楼主你懂得.

第三, 段祺瑞如此强大的军力是表面上的风光, 但是背后军队的军饷问题是他的心病. 早在袁世凯时期, 为了维系这股军事力量, 就发生过著名的"善后大借款". 段祺瑞聪明就聪明在知道不能赴袁世凯的后尘, 因此当他执政后, 他致力与同某个帝国主义国家达成一些秘密协议, 作一些*交换, 来得到贷款, 而段祺瑞选择的对象, 便是日本. 以至于后来段祺瑞打"直皖战争"时, 日本还有军事协助. 段祺瑞力主对德宣战, 这背后乃是一桩与日本的*交易, 段祺瑞这方想获得他们的贷款, 而日本无疑想借此证明自己在中国的强大影响力, 以排挤在中国的其他帝国主义对手.

以上三点可以说是背景,有了这些了解作为基础,我们可以直面楼主的问题了.

1 孙中山为什么不想打德国?
很简单,其一, 当时的中国是民主共和制, 也就是说当时身为国务总理的段祺瑞是只有行政权的, 而国家所有的重大决定(比如对另一国宣战)是要经过国会讨论的, 而段祺瑞却想恣意为之, 甚至*迫国会同意他的主张, 这明显是违背*的. 其二, 孙中山作为*的创始人, 一生孜孜不倦就是为了创立共和, 而共和的前提是*. 当时的中国*虽然很不完善, 但是并不是没有, 在孙中山心中, 特别是他目睹了前两次北洋军阀对共和的蹂躏之后, 段祺瑞的这种明显的违宪形为, 是他断然不能容忍的. 其三, 正如上文指出, 此时的段祺瑞军威正壮, 声威愈隆, 大有取代孙中山成为共和第一人, 如果他这种违宪行为就这样堂而皇之的通过, 未来的共和将是什么样, 很难说. 所以孙中山的反对又带有这样的一种担心在里面.

那为什么国会又不同意打德国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当时所谓的国会议员到底都是些什么人, 如果认为是象今天这样民主选举产生的国会议员, 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即使是辛亥*后召开的第一届国会, 也就没有打上过什么民主、进步的标签。 充其量不过的各种投机分子,旧官僚,旧军阀和一些共和理想主义者的大杂烩。这群人,本来在内部权力分割,利益均摊上就吵得不可开交,对于一战这种跟当时中国八辈子打不着杆的战争,他们是毫无兴趣的。其次,鉴于段祺瑞的咄咄*人,北洋军阀的旧派别早已是怀恨在心,同为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早就讨厌段祺瑞这种目中无人的行径,而国会对段祺瑞主张的反对,充其量只能算是这些北洋旧派别同段祺瑞叫板的低劣手段,这样的*行为即使是在今天的在朝党和在野党的对抗中,也是屡见不鲜。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想尽,随便码的字,一家之言,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历史这种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 如果楼主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推荐阅读唐德刚先生的相关著作,唐德刚先生是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中国*史的专家,有意思的是,唐德刚先生同段祺瑞一样也是合肥人,我也是合肥人,这算不算是历史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 哈哈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2 22:14

章太炎的思想原理论化,同当时情况格格格不入,太强调自己。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