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84岁钟南山行程曝光,17年后战新型肺炎,他依然是最美逆行!

来源:华拓网

(一)
再次出征,他依然最美逆行!

2020年春节临近,可是越演越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注定了让这个鼠年春节,在祥和安宁中平添一份悲壮和担忧。

截至1月21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13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440例,死亡9例。

在这份沉甸甸的疫情数字报告背后,是一大批奋战在抗病毒一线的医护人员,而他们其中的代表,就是钟南山老人。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这位已经84岁的老人,再次冲到防疫最前线,担纲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领军人物。

这是最近几日,这位耄耋老人紧密匆忙的行程安排:

从深圳抢救完病人后,赶到广州开会,在会场收拾行装后直奔高铁站到武汉,部署完工作,又从武汉赶往北京。

80多岁高龄,却一路风尘仆仆。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

连续高强度工作,却始终强撑精神,保持战斗状态。凌晨2点睡下,早晨6点又要起来,春运车票紧张,这位院士不得不挤在高铁餐车一角,抓紧一切时间阅读文件,准备资料。

这位老人,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这些了。

就在前一天,他还在新闻发布会上词垦意切地告诉所有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可是一转身,这位老人却义无反顾地逆向而行,紧急赶到了武汉防疫的最前线。

或许那一刻,是17年前那场非典的惨痛教训,再一次激起了这位老人的昂扬斗志!

时间能够抚平伤痛,但是作为医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却如高悬的明灯,一直在心中闪亮,激励他前行。

(二)
心有大爱,从不计个人得失。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恐慌。

感染人数在迅速增加,板蓝根和醋被抢购一空,病情原因却始终查不出来。

而人们的无知和轻视,也导致错过了早期最佳防疫时机,距离病源最近的医护人员,一批又一批的倒在了抢救手术台前。

同样是临近春运时节,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大量的潜在病毒携带者四散扩张,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病毒流行。

危机关口,当时已经是院士的钟南山教授站了出来。

他顶住种种压力直言疾呼:这是一种新型病毒,传染性极强,必须立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可当时,既没有人敢于相信支持他,也没有人敢于承担可能会说错话的责任。

风雨欲来,家国义利如何取舍?

此时的钟南山,想起了已经过世的父亲的话。

父亲是一名儿科专家,曾是留美医学博士,在自己的领域有很高的权威性。

然而,他对自己的告诫却是,作为权威专家,不要多讲话。但每讲一句话,一定要有依据。

那时的终南山教授,已经什么都不缺了。他早在1985年,就被任命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1996年就已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身居高位,有名有利,他可以选择沉默不语,也可以随声附和,没有人会责怪他,因为这不是他的分内工作。

(三)
关键抉择,他选择义无反顾!

2003年4月份,在那场重要的新闻发布会上,他郑重向世界宣布,这是一种新型病毒,但我们还没有找到治疗方法。

公布了真相,并没有引起更大的恐慌,反而坚定了人们同仇敌忾对抗病毒的决心。

专门为救治感染病人的小汤山医院开始建设。从4月23日到30日竣工,7天7夜的时间,7000名建筑工人,让一座设施完善的医院第一时间从无到有拔地而起。

大批医护人员依然前仆后继,投入到抗非典的斗争之中,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有了更完善的防护措施,更科学的诊疗方法。

而钟南山始终奔波在抗非典一线,他总是告诉医护同事,把重病员都送到我这里来!

他奋战在手术台上,整整38小时没有合过眼,在检查完病房走出来时,终于因过度劳累病倒。

他鼓励其他医生,医院就是战场,医生就是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

他还大胆使用激素疗法,研发新型治疗药物,提高了感染治疗效果,让病毒研究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那一次的病毒,在历经近一年的肆虐传播之后,终于被遏制。

他用正直和学识,为无数生命赢得了活下去机会,也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赞誉。

后来,钟南山获得了抗非英雄称号,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四)
狂风吹沙,力挽狂澜真英雄!

但是,和未知病毒的斗争,是一场惨烈的战斗。那一年抗击非典,背后沉重的代价,就是7000多名患者,800多名遇难者,以及几十名殉职在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

非典之灾已经过去17年,我们的流行疾病防治体系也脱胎换骨更加完善,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进步明显。

网络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提供24小时轮番报道,第一时间更新信息;

官方权威意见及时出现,在中央台的新闻节目中,白岩松直接对话钟南山院士,针对人们的忧虑和疑问,对最新疫情进行了全面解释。

17年过去了,我们对抗病毒的技术手段先进了,防御措施完善了,而人心,却依然有光明照不到的黑暗角落。

刚刚,据武汉市卫健委通报,目前,武汉市共有15名医务人员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为疑似病例。

医护人员依然在冒着生命危险救治病人。生死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而总有人选择逆向前行!

在另一方面,就在前几天,又一名医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以前背后一名患者砍成重伤。

1月20日下午1点55分左右,一名崔姓男子手持菜刀冲入门诊楼,因为对救治结果不满,直接砍向正在接诊的北京朝阳医院的陶勇医生。

事发现场医院门诊走廊内血迹斑斑,触目惊心。

而这样的事件还不是个例,仅今年开年1个月以来,包括陶勇医生这起事件在内,已经发生了5起伤医事件。

有网友看到这些再次愤怒了,英雄的医生们舍身搏命在前线抗击病毒,这些行凶者们,还在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而把凶器刺向了医生。

在灾难来袭时纵身向前,在面临危险时奋不顾身,一向都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个别人的倒行逆施,必将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和唾弃。

(五)
不惧牺牲,我们才生生不息。

这一次,钟南山院士不再孤单。这几天,一份感人的自愿申请书刷遍了我们的朋友圈。

这份滚烫的申请书,来自同济医院的自愿者。在自愿申请书中,他们这样写道:

如有需要,自愿加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短短几天时间,同济医院的第2批自愿报名者已经满员。

一边是15名医护人员,在日以继夜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中不幸被病毒感染,另一边却是无数自愿冲上前线的医护人员,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

这一次,人们不再害怕。这次传染病发的源头城市武汉,自古就是一座不服输、不怕困难、不惧挑战的硬核城市,1998年迎战特大洪水、2003年抗击“非典”,都在危难中镇定自若平安度过。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座城市已经做好万全应对和周密安排。

这一次,国家倾全国之力沉着应对。交通运输部启动应急响应方案,配合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国家医保局宣布,为确诊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外交部表示,中方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疫情!

青山埋忠骨,万世开太平。

不惧牺牲、不懈奋斗,这种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到守护大众安危的精神,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正是有这样一代又一代热血奉献的人存在,我们的百姓才能面对灾难笑对人生,我们的社会才历经磨难依然负重前行!

众志成城之下,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只要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