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虑,我查了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上面是这样说的: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只有具备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时对正常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时,才成为病理性焦虑。
我们大部分的焦虑只是属于现实性焦虑,也就是它有利于个体动员身体的潜能和资源来应对现实的威胁,逐渐达到应对挑战所需要的控制感及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直到这种现实的威胁得到控制或消除。这样看来,适度的焦虑反而会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促进作用。
记得春节前回家的当天,因为晚起了半个小时,我陷入了焦虑的境地,我开始找造成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就是W先生,我抱怨他不早点叫我起床,而且各种负面情绪。我前往地铁站的路上,我不停的说如果早起半小时,我就不会这么匆忙的收拾东西,还落下了梳子,钱包,我就不会这么急匆匆地赶路,也就不会出汗。一直反反复复,让人烦躁。他则特别冷静地告诉我,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你再怎么想都没用了,不如安静下来,我能告诉你的是我不会让你迟到的,相信我好么。
我们不能回到以前,把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解决掉。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就是现在,我们现在朝着既定的方向去走,事情迟早会解决的。
过度焦虑,导致了你反反复复地去想事情发生的原因和事情发生导致的最坏的结果,而忘了现在正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事情已经发生,再怎么去想发生原因也是枉然,纵然你弄清了缘由,那又能怎么样呢,对现在这件事情并没有帮助,只能是尽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既然知道了事情发生导致的后果,我们应该积极想办法来应对,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明天交作业了,而自己还没有开写;明天就要考试了,而自己还没有准备充分;明天项目周期截止了,而自己还有些没有完成;五分钟电影就开始了,而自己却堵在大马路上等等。这时候,焦虑并没有什么卵用,只有现在开始拿出本子开始写作业,现在开始努力刷题,现在尽快完成项目结尾,现在等交通缓解或者换种交通方式,只是焦虑,不停地想接下来发生的坏事情,不如现在去做,朝着必须做的事情去努力,这样,当明天到来,我们才可能更好地去从容面对。
我们并没有阻止不幸的事情的发生的能力,只有当对我们不利的事情发生时,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这件事情的发生对我们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这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