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能让中国眼镜行业翻身吗?

来源:华拓网

近年来,在互联网与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很多产业都在追平国际先进水平,有的领域甚至领先全球,比如中国的高铁、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等。

从2004年至今,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低头学习到世界领先,创造了新的“中国传奇”。中国高铁不仅改变了中国前进的速度,更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移动支付的便利程度也超越了很多发达国家,在国内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达9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的90倍。

而共享单车作为今年来中国最热的创新业态之一,也正在加速走出国门,将这种为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减少城市拥堵和污染应运而生的新经济模式推向世界。

科技技术与经营模式的创新,让中国经济中不断催生出具有爆发力的新业态,这也让中国企业在创新发展更有自信,摆脱以前凡事学欧美的思路,而是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去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

那么,在科技创新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眼镜行业可以实现翻身吗?

中国眼镜行业的现状

一、缺乏品牌话语权,厂家薄利维持

据中国报告大厅资料,中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潜力最大的眼镜生产国家和世界领先的眼镜生产大国。受中国消费市场巨大需求商机的诱惑,国际知名眼镜厂商几乎都已经来华掘金,设立生产基地,编织销售网络或把研发基地搬进中国。

比如意大利的Luxottica集团,拥有全球最庞大的眼镜零售网络之一,于2002年9月在中国广东东莞高埗投资兴建的眼镜生产基地——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眼镜及其零配件。

国外眼镜品牌凭借品牌、渠道、资本和管理等优势,几乎占领全部高端品牌的消费市场,握有话语权,获得由品牌带来的高利润。而品牌的缺失使得中国的眼镜行业只能做代工或走低端市场,获取微利。

据悉,中国企业加工生产的知名品牌眼镜,在国内外市场上能卖到上千元乃至数千元不等的高价,销售毛利率能达到二、三倍以上,但加工利润分摊到一副眼镜上微乎其微。

康耐特,号称中国最大的眼镜产品供应商之一,主要从事树脂眼镜镜片和镜盒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康耐特的营收为5.54亿元,毛利润为1.84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平均为33.46%,净利率却仅为8.76%。

由于缺乏品牌话语权,中国本土的眼镜企业和以代加工为主导的整个眼镜行业举步维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 成本逐年上升,门店艰难经营

在很多报道中,眼镜行业一直被媒体片面地贴上“暴利”的标签,眼镜的采购成本与毛利率相差数倍,几十块的产品卖到几百或上千,但实际上眼镜零售业赚钱并没有那么轻松。

2017年3月15日,博士眼镜正式上市交易。据其招股书显示,2016年单副镜架和单片镜片的平均采购成本分别为89.06元和28.82元,对应售价分别高达434.23元和241.23元,即一副采购成本不过147元的眼镜,在博士眼镜的直营门店柜台进行售卖后,价格一跃飙涨至916.69元,进价与售价相差了5倍多。但在此高毛利率的营收下,博士眼镜不足10%的净利率则形成了鲜明反差。

博士眼镜其净利润低的原因也正是眼镜传统零售模式的问题所在,销售费用逐年上升,吞掉了大部分的毛利。根据博士眼镜的招股书,其销售费用主要构成为员工薪酬、租赁费、折旧摊销费等。而2016年博士眼镜的租金、物业、水电费达1.13亿元,占销售费用的50.67%。

博士眼镜在招股书中也坦言,销售费用逐年增加主要与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和门店数量增加有关,公司大部分门店均为直营店,由于门店选址要求较高,单位面积租金高,且租赁门店数量多,导致销售费用较高。

随着销售费用的上升与眼镜电商品牌的冲击,传统眼镜零售店的产品价格更缺乏竞争力,经营艰难。

三、 产品性价比低,消费者体验差

由于顾客购买频率低、租金支出和人工成本高等因素,眼镜零售行业需要较高的毛利率以摊平各项成本费用,而商家把这些费用摊在消费者身上,导致顾客购买到了性价比不高的眼镜产品。消费者出的钱绝大部分没有用来购买产品和服务,这样使得体验极差!

许多规模比较小的传统眼镜零售门店,因为投资有限,而导致加工设备有限、产品备货不足,特别是镜片度数不齐。

镜片度数以25度为一阶,根据近视、远视、散光以及镜片折射率、材质等的不同,镜片规格多达上千种。由于备货成本与存放空间的限制,很多规模较小的店铺都会存在备货不齐的情况,导致无法为客户提供精准度数的镜片,通常都是提供店内有度数的镜片,给顾客造成较差的消费体验从而减少了客单量。

中国眼镜行业的机遇

一、互联网引领品牌创新

随着国内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一些潮流时尚的眼镜电商品牌兴起,在电商低价战略的冲击下,传统眼镜零售店的日子并不好过。

尽管眼镜电商品牌可以凭借互联网优势,减少供应链渠道环节和人工验光成本,在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但由于眼镜行业作为一个半医半商性质的行业,验光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环节,这也并不是线上的电商品牌可以轻易取代的。

对于无法满足验光需求的线上眼镜电商品牌来讲,线下体验店是迟早都要踏出的一步。所以,线上的眼镜电商品牌正在加速着线下门店的布局。

二、新零售开启模式探索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并表示纯电商时代即将成为过去,新零售模式才是未来的发展机会。

在网络购物与移动支付的急速普及下,现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正在急剧改变,市场需求的转变和创新科技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各行各业都达成共识,纷纷开始尝试一改以往的商业模式。

除了尚在业务布局中的互联网巨头外,新零售领域已经出现一批标杆企业,如宜家、无印良品、名创优品、优衣库等。在服饰、家居、小商品、生鲜等垂直行业,许多创新企业正在诞生,开启新零售模式的探索。

三、麦拜的思考与实践

近年来,中国生产的眼镜产品质量在不断地提升,但品牌价值并没有随之而来。中国传统眼镜零售行业在电商品牌与外国品牌的夹击下,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与科技崛起的今天,我们要如何把握时代的机遇,解决传统眼镜行业零售困境,优化消费者购买体验,打造出中国本土的强势品牌,推动眼镜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经过麦拜的不断思考与实践,麦拜眼镜新零售模式诞生了。

1.便捷创新模式,提升用户体验

麦拜APP首推免费领取模式,并采用新一代AR人脸识别系统,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选购眼镜并一键试戴。使用视光导航定位功能,搜索到距离最近的眼科医院或麦拜体验店,或在线预约麦拜移动验光车和麦拜注册验光师免费上门服务,足不出户享受专业的验光服务,畅享极致体验。

2.轻资产高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麦拜通过建立大型中央工厂与运用智能数据后台,帮助线下体验店铺货与推广引流,并针对消费人群做用户画像,为门店制订有效的销售计划,让门店以轻资产、高效率展开零售,专注验光与售后服务,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极大减少摊销在消费者身上的费用,提升眼镜消费的性价比。

3.打造强势品牌,推动产业发展

麦拜深度融合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对眼镜产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打造眼镜新零售模式。凭借高性价比、高质量的眼镜产品与专业便捷的个性化服务,以及轻资产、高效率、易复制的线下体验店,快速覆盖全国,打造强势品牌,以促进中国眼镜产业加强创新与发展。

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智能科技融入到眼镜行业,麦拜亦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瞄准时代的发展趋势,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麦拜愿意成为行业创新探索的先锋,为产业的升级与发展而奋斗,立志走出一条中国眼镜产业的超越之路!

麦拜,让视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