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黄不接的日子

来源:华拓网

昨天去生态园的路上,从车窗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绿中带黄,正是小麦灌浆的时间,我从车窗内忙拍下此景,好多年没见到大片的麦田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此景让我想起童年青黄不接小麦灌浆的子日。

虽说春天是美好的,但在我不堪的童年,春季是最苦,小时从没有感到过春天的美好,而只记得大好春天是挨饿的日子,因为春天是青黄不接的日子,当时的青黄不接说的是旧粮吃完,新粮没下来,接不上吃的。时间指四五月份,特别是指5月份,因为在吃粮上农民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记得我小时候,春脖子这段时间一般人家很难熬过。因为头年收成的粮食、青菜、干菜一冬下来,已经所剩无几,大多数人家过着吃康咽菜的生活,漫长的青黄不接期,野菜闯进人们的生活,二个姐姐当时最多的时间是去村外挖野菜:荠菜,灰菜,苦菜成了我家的主食,榆钱,榆树叶,槐花成了我们家的常客。妈妈用这些野菜,做稀粥,我们家姐妹多,一大锅粥只放几把米,清的可以照人影,妈妈把撸下的树叶拌上几把面和糠做成菜团子,我们姐妹抢着吃的很香。有一次我大姑来我家里,妈妈做的粥没有放菜,不懂事的我到外边见人就说:“我家的粥没放菜!”当妈妈正碰到我说这话,把我轻轻抱在怀里偷偷拧了我一下,意思是暗示我对外人别乱说这些,当时虽小也会意。这么多年过去,妈妈拧我的情境至今还历历在目。

记得那时每年五月小麦还没成熟,小麦是一年成熟最早的粮食。妈妈就从地里拔回一抱,剪下麦穗放簸簯撮,然后用带着没灌好浆的麦粒做粥,当时感到真好吃,从此随着小麦一天天成熟,渐渐的我们身体就还阳了。所以每当五月大家全瞅着小麦从绿变黄,当时妈妈也借过人家的粮,我妈妈都平碗借来,尖碗还,妈妈常说“有借好还,再借不难”,可有的少数人家借了就不是这样还的。是满借平还,那年代粮荒不断,妈妈说人们的小气全是生活所逼迫,大家都在咬牙过难关,所以也没谁真的计较,仍然还是邻居和和气气相处着。

我有个舅老爷,家在城西关,是个破落进士,我去过他家多次,大门有进士牌匾,院子深深一进院落又一进院落,还有大大的厅堂,去了我就疯跑乱串感到很好玩,可是这个舅姥爷,穿着长袍马褂总在青黄不接时带个空口袋到我家坐下什么也不说,我爷爷这时就明白他是无奈来借粮了,实际借多少回从没还过,他不是不还,是还不起,我爷爷当然知道,借给他从没想让他还的想法。然后爷爷就动员我大妈、三婶和我们三家无论多少凑几碗粮给他带回去。爷爷说他是秀才架子放不下难开口,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到咱家来借的,救救他吧。那是一个善良的年代,人心比粮食还纯朴。粮荒不可怕,就怕人心不古。后来我读书了,在我脑海中我这个舅老爷曾多次与书上的孔乙已联到一起。

现在野菜竟成了春荒的细菜,玉米也成了现代人的细粮,谁说现在生活没提高打死我也不信,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现代人的生活比过去地主生活都强百倍。知足长乐,生活在这年代温饱早已不是问题,现在大田里小麦已黄,现代人谁又想用灌浆小麦充饥呢?在我们孙辈听来已经是天方夜谭,现在已经没有青黄不接日子了。

这张大片的小麦绿黄图,我想各个年龄的人会有各自不同的欣赏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