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听相声,涨知识|《杂学唱》里学问多(2)

来源:华拓网

段子介绍:

《杂学唱》属于柳活。在表演柳活时演员一定要做到“似”,既学唱什么象什么,不但要体现出原唱的优点,甚至还要体现出原唱的弱点,只有这样观众才能认可你的表演。柳活"是相声术语。因为“活”在相声术语中是“段子”的意思,柳活所以也指带有学唱的段子,即京剧、评剧、地方戏、歌曲、等表演形式,统称之为"柳活"。它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晚期。一般地,学唱戏曲叫“戏柳”,学唱歌曲叫“歌柳”。如《杂学唱》、《戏迷》、《学歌曲》等节目。

本系列通过不同时期的几版《杂学唱》举例,大概八一八那些“唱”的事儿!


版本二   相声演员: 陶阳  倪宝铎


陶阳、倪宝铎相声《杂学唱》

版本三  相声演员:陶阳   高峰


2009年陶阳、高峰《杂学唱》

版本四  相声演员: 陶阳 孙越


《杂学唱》陶阳孙越


提到的选段

1、《辕门斩子》

北宋年间,辽国萧太后南下入侵,大摆天门阵。为破阵,八贤王、佘太君随大军驻守边关抵抗。元帅杨延昭派其子杨宗保出营巡哨,宗保在穆柯寨与穆桂英交战,被绑赴穆柯寨。宗保、桂英一见钟情,遂结为夫妻。宗保返营后,六郎大怒,要将宗保在辕门斩首示众。佘太君、八贤王两次求情未果,穆桂英得知消息后,救夫心切,向六郎献上破阵急需的“降龙木”,并允宗保戴罪立功。六郎得知穆桂英智勇双全、才貌出众,加之佘太君、八贤王作保,遂免宗保死罪。宗保、桂英披挂上阵,夫妻二人大破天门阵。

2、《打狗劝夫》

评剧传统剧目,又名《德孝双全》、《赵连弼借粮》、《和睦家庭》。元有萧德祥《杀狗劝夫》杂剧,明有徐撰《杀狗记》传奇,《宣讲集要》亦有此目。写赵氏兄弟二人分居,其兄赵连弼因除夕缺粮,求借于其弟赵连芳,芳冷言拒绝,并掷粮袋于墙外。事被芳妻桑氏知,桑暗助银米等物。桑见连芳手足情薄又结狐朋狗友,遂思计打死老狗,着以衣帽,做死尸状,置于后门草房之中。继之,去酒楼寻夫,佯称家遭横祸,令其处置。

3、《西厢记》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京剧剧目《西厢记》由旬慧生编演,以红娘为主,至《拷红》止;张君秋等改编演出,以莺莺为主,名《西厢记》。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4、《大登殿》

讲述的是薛平贵得到代战公主的援助,攻破长安,拿获王允、魏虎,自立为帝,坐上龙位,封官授爵,清算余孽的情景:薛平贵在金殿封王宝钏、代战公主为昭阳正宫,分掌后宫、兵权;迎送王夫人去养老宫颐养天年;分封苏龙,问斩魏虎;王允死罪不免,经王宝钏再三求情,得赦,授衔无权,居家养老。

补充知识:

《大登殿》是传统京剧《红鬃烈马》中的一折。全剧有《彩楼配》、《三击掌》、《投军别窑》也称《平贵别窑》、《银空山》、《武家坡》、《算军粮》、《大登殿》等数折。《红鬃烈马》为清代花部乱弹作品。《清稗类钞》记载为秦腔演出剧目。又名《回龙鸽》、《王宝钏》。作者不详。

《红鬃烈马》在我国北方广为流行,剧目剧本、唱词因表演程式与演唱风格的差异,精彩纷呈。梆子戏传统剧目,称《红鬃烈马》(又名《王宝钏》)的下本。一般由《武家坡》、《算粮》、《大登殿》三折构成。秦腔、河南梆子、河南越调、河北梆子,均有不同版本,有些也流传至南方。

清风亭剧照

5、《清风亭》

是清代花部乱弹作品,一作《青风亭》。作者不详。《清风亭》写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在荒郊,被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成人。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已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殛死。此剧又名《天雷报》、《雷殛张继保》。

6、《文昭关》

又名《一夜须白》,取材于小说《东周列国志》。讲述楚平王斩伍员之父伍奢,又追捕其兄伍尚。伍员逃出樊城,投奔吴国。楚平王在各处悬挂图像,缉拿伍员。伍员被阻于昭关,幸遇隐士东皋公,将其藏在家中,一连数日,计无所出。伍员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夜之间,须发皆白。东皋公有友人皇甫讷,与容貌与伍子胥相像,乃邀其过府,嘱与伍员互易衣服。皇甫讷先至关,果被关吏拿住,大声剖白,关吏不信。正扰攘间,伍员已混出昭关。东皋公乃见关吏,说明被捕者并非伍员,系至友皇甫讷,关吏释之。后伍员破楚归,齐金帛投东皋公家,但见荒烟蔓草,败瓦颓墙,东皋公已去矣。施恩不望报,东皋公亦人杰矣。

7、《萍聚》是李翊君、李富兴演唱的歌曲,由噜啦啦作词,孙正明作曲,收录在其1987年发行的《萍聚》专辑。

8、《淮河营》

本是《十老安刘》的一部分,由于十老安刘时间过长,所以《淮河营》这出戏常常单独演出。

京剧《淮河营》为马连良马派经典剧目,大概剧情为:吕后拟夺汉室,惧宗室反对,遂骗出御史张苍保管的刘氏宗谱,当时烧毁,适淮河梁王刘通(一作刘长)命田子春向签相陈平索取宗卷,陈命张交出,张无卷拟自尽。张子秀玉早将真卷藏起,吕后所烧乃副本;张闻知大喜,将真卷交与陈平。刘通不知被吕后所害的戚姬是自己生母,蒯彻、李左车、栾布等前往说之,被囚。田子春又盗出宗卷证明,梁王才觉悟,联合七国及周勃、陈平、张苍等,一起扶助汉文帝刘恒即位,杀吕姓全族报仇,吕后焚宫自杀。

其他知识:

“十老”指的是在这个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事件里反对吕雉的刘贾、刘交、蒯彻、陈平、栾布、王陵、周勃、张苍、李左车、田子春等十人。

9、《打金枝》

一名《打升平》,豫剧传统剧目。此剧系豫剧老生(红脸)演员刘忠河的代表剧目之一,以优美曲调加上通俗易懂的唱词深受大家喜爱,为豫剧豫东调代表剧目之一。大概剧情为: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三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明事理、顾大局,并加封郭暧。沈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

10、《李天保吊丧》

富户张忠实,外号“老鳖一”嫌贫爱富。其门婿李天保家业被焚,无奈寄居舅父赵义家里,婚期已到,张欲毁婚约,“报丧”于赵家,言大女儿凤姐死去,借以断亲,另寻高门。未料天保过府吊孝,由此产生一串悲喜交织,趣味横生的故事。


提到的名家

王玉馨

原名陈国贤。河北梆子女演员。直隶(今河北)安新人。自幼学艺。工老生。曾在天津、河北等地演出。建国后,历任天津复兴梆子剧社演员、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中国剧协天津分会副主席。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与琴师共同创造了河北梆子老生的“反梆子”和“悲调”。擅演剧目有《辕门斩子》、《太白醉写》、《调寇》等。

郭德纲

出生于1973年,天津人,相声表演艺术家。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

李树建

豫剧“李派老生” 创始人。 主演代表作有豫剧《清风亭》、《程婴救孤》、《大登殿》、《鞭打芦花》和现代戏《乡村警官》、《试用丈夫》、《儿大不由爹》等,曾在第十届、第二十五届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香玉杯”艺术奖,首届中国豫剧节金奖,第十届“文华”大奖表演奖等。《程婴救孤》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获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

马连良

(1901年2月28日- 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

刘忠河

被称作豫东红脸王、豫剧“马连良”。他唱腔古朴、豪放、大方、独特,自成一派。其代表剧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十五贯》、《辕门斩子》、《清风亭》、《三哭殿》等。

申凤梅

(1928.1.14-1995.7.20)出生于河南省临颍县涂庄村,河南越调大师。申凤梅11岁开始学艺,14岁搭班。1947年,她所在的民间戏班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剧团,后改为河南省越调剧团。


涉及到的剧种

1、河北绑子

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评剧

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京剧

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河南豫剧

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四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越调

越调是河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2006年5月20日,越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花部乱弹

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乾隆年间(1736-1795)除昆腔以外的地方戏被称为"花部"或"乱弹",包含梆子、皮簧、 弦索等新兴剧种。"花、雅"之分,沿袭了中国历代统治者分乐舞为雅、俗两部的旧例。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当时奉昆曲为正声;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指地方戏的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


演员介绍:

倪宝铎

倪宝铎,河南电视台主持人,曾当过工人,做过生产调度,说过相声、演过小品、拍过电视剧、搞过创作,创作演出的节目,经典之作是与庞晓戈搭档主持《梨园春》栏目,是《梨园春》栏目的元老级人物。

孙越

孙越:1979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德云社相声演员。2009年加入北京德云社,与岳云鹏搭档并主攻捧哏。孙越是已故的相声捧哏名家李文华先生的外孙,他是李家后人唯一说相声的人。

高峰

高峰:1983年出生于天津,北京德云社相声、快板演员,德云社总教习。相声门师从相声名家范振钰先生,西河门师从曲艺老艺人金文声先生。

陶阳

陶阳:艺名陶云圣,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义子。1997年出生,江西人,第九届小梅花京剧大赛金奖,首届全国“和平杯”金奖。2008年6月12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拜郭德纲为师。

【下一章,咱们继续聊聊《杂学唱》里面的那些人与事儿!】


更多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