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东亚第一位女皇:白捡来的皇位

来源:华拓网
(总觉得日本的历史和文化,有一种变态的魅力。)

1

公元572年,在东方千里之外的海岛上,一个18岁的少女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婚事感到紧张而羞涩。

她叫额田部,是前不久去世的第二十九代钦明天皇的女儿,生得美丽端庄,仪态万千。

而她的夫君,就是继位的第三十代敏达天皇。

也是她同父异母的亲哥哥。

敏达天皇今年34岁,早已娶了广姬为妻,并立为皇后。但他一直迷恋着额田部妹妹的姿容,刚刚登上皇位,就迫不及待地纳她为妃。

在日本皇族中,哥哥和妹妹、姐姐和弟弟、叔伯和侄女、舅舅和外甥女、姑姑和侄子……都是可以结婚的。由于皇室血统无比高贵,这种婚姻便被视为贵上加贵。

五年后,广姬皇后去世,深得敏达天皇宠爱的额田部妃子,便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后。

又过了九年,一场大瘟疫侵袭了日本国土,敏达天皇没有逃过劫难。

敏达天皇去世后,他的弟弟(也是额田部皇后的同母哥哥)登上了皇位,就是第三十一代用明天皇。

日本的皇位继承跟中国不一样。中国实行的是“父传子”的纵向继承制,并且早早就确立了嫡长子继位的规则,以避免皇子们之间的纷争。日本却是以“兄传弟”的横向继承制为主,先在同辈之间轮一遍,然后才轮到下一辈。

32岁的额田部成了皇太后。她守在亡夫的殡宫中,从此深居简出。

想不到用明天皇比他哥哥还要短命,只过了两年就病逝了。

就在用明天皇去世前,深宫中的额田部突然遭遇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危机。

那年夏天,用明天皇的儿子穴穗部皇子突然闯入殡宫,企图奸污正在守丧的亲姑姑额田部。虽然没有得逞,但一向养尊处优的额田部几时受过这等惊吓,瞬间体会到人生的荒诞和宫廷的残酷。

2

用明天皇死后,朝廷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形成了严重分歧。

贵族们分为两大派,一派是手握军事大权的物部氏,另一派是掌管财政大权的苏我氏。

物部氏首领叫物部守屋,信仰原始的氏神,反对从大陆(中国和朝鲜)引进佛教。苏我氏首领叫苏我马子,他的政见正好相反,亲近大陆移民,主张吸收包括佛教在内的外来文化。

两派之间的矛盾本来就不可调和,再加上皇位争夺问题,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物部守屋主张由先皇之子穴穗部皇子即位,苏我马子则全力支持先皇的弟弟泊漱部皇子。

在这种紧张对峙中,原本与世无争的额田部皇太后,忽然就被推到了最前方。

因为她的身份极其尊贵,既是钦明天皇的皇女,又是敏达天皇的皇后、用明天皇的皇妹。谁要是争取到她的站队,无疑就给自己增加了一道重重的砝码。

额田部的母亲叫苏我坚盐媛,是苏我马子的亲妹妹。

如果说当前的局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额田部就是“一发”。

这根头发,被她舅舅苏我马子牵到了。

夺位战争终于爆发。苏我马子奉额田部皇太后之命,诛杀了穴穗部皇子、宅部皇子和物部守屋一族,拥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第三十二代崇峻天皇。

崇峻天皇虽然是被苏我马子推上了皇位,却并不领情。苏我马子此时已经权倾朝野,做他的傀儡吗?不,我不甘心!

某一天,有臣子给崇峻天皇献上一头野猪,天皇指着它说道:“何时才能像斩断这个猪头一样,斩掉朕讨厌的人!”

这话传到苏我马子耳中,他大吃一惊,决定先下手为强。

592年,苏我马子派人刺死了崇峻天皇,独揽朝纲。

接下来该立谁为天皇呢?

天皇世系图(部分),标红为女天皇。

3

钦明天皇的儿子们已经死绝了,那就看孙子吧。

小皇子当中,有两个最具备争夺皇位的实力:竹田皇子是敏达天皇与额田部所生,厮户皇子是用明天皇所生。他俩年龄都不到20岁,其他皇子年纪就更小了。

在那个时代,男子20岁才算成年,未成年人是不能继承皇位的。这也是日本与中国不同的地方。

怎么办?难道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吗?

苏我马子冷笑一声:谁说没有?皇太后不是么?

这年冬天,苏我马子把他的外甥女额田部送上了天皇之位,成为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

跟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不同,推古天皇即位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大臣们对她表示出热烈的拥戴。

我们总以为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现象比中国严重,其实不然。在儒教传入之前,日本的母权制很发达,女性在家庭乃至社会中的地位并不比男性低。

古代日本有一种女性崇拜情结,从他们的宗教神话中就能看出来:被奉为天皇家族始祖的太阳神——天照大神,就是个女子。

推古天皇并不是第一个达到权力巅峰的日本女性,在她之前,还有卑弥呼女王、神功皇后、饭丰皇女等,都曾主宰过国家的命运。

拥有显赫的血统出身,曾在击败物我氏时表现出过人的决断力和影响力,且没有其他竞争对手,因此,推古天皇的上位之路,走的相当平稳。

4

推古天皇是最早使用“天皇”称号的日本君主。之前的三十二位天皇,都是后人追封的。

她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东亚最早的女性实权君主,比中国的武则天早了98年。

推古天皇上位比较顺利,合情合理又合法,没有出现血腥暴力事件,这是她比武则天幸运的地方。

她不必大开杀戒,到处树敌,也不必想方设法去证明自己,堵悠悠众口。

她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治理国家上。

竹田皇子是她的亲儿子,完全可以被立为皇太子,可她却看中了厮户皇子。

厮户皇子是下一辈中年纪最长的一个,19岁,差一点就能直接继承皇位了。

面对这个曾与自己儿子争夺过皇位的侄儿,推古天皇向世人展现了难能可贵的大度。她不但没有秋后算账,还将厮户皇子立为皇太子。不但给他一个皇位继承人的名分,还任命他为摄政王,将国事全权交付给他。

这是一种高明而伟大的政治策略。

过去二十年中,围绕皇位继承问题,流了太多血,死了太多人。推古天皇让厮户皇子辅佐朝政,用自己的宽容弥合了皇室内部越来越深的裂痕。她在位的三十六年中,再没有出现过争权夺位的动乱,国家政局稳定,经济社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厮户皇子没有辜负姑姑的良苦用心。他是大陆文明的忠诚粉丝,在他的辅佐下,推古天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推行佛教,以佛教为媒介,全力吸收大陆文明;设立“冠位十二阶”,以儒家的德、仁、义、礼、智、信来划分官阶,打破只看出身的官员选拔规则;颁布“十七条宪法”,统一思想和信仰,加强皇权的控制力,等等。

此时的中国,正是隋朝一统天下,国势强盛之时。而日本还处于刻木结绳记事的糙文明阶段,没有自己的文字。通过这些改革,日本就像婴儿吮乳一样贪婪地吸收朝鲜和中国的文明成果,从野蛮时代迅速迈进中古文明社会。

因为这些成就,厮户皇子倍受后人崇仰,被尊称为“圣德太子”。

5

这一时期的外交,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学中国,打朝鲜。

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都很重视与中国的联系,多次派出遣隋使、学问僧和留学生,告诉他们:你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尽最大的能力,带回中国的文化成果!

不过,此时的中日关系,跟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有所不同。

以前日本都是以小弟的姿态前来朝贡,向中国皇帝讨要敕封。推古天皇却试图与中国平起平坐,她在写给隋炀帝的国书中,不再说自己是中国的臣属国,而自称“日出处天子”,将隋炀帝称作“日末处天子”,要求两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这个女天皇,比她之前的所有男性掌权者都有骨气。

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国称臣,但她主张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丝毫不受影响。随着大量汉文化的输入,日本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而在日朝关系上,翻开整部日本史,你会感觉日本人最常干的三件事就是:吃饭,睡觉,打朝鲜。

跟中国相比,朝鲜半岛与日本之间的冤仇要深得多。

推古天皇也不例外,她在位期间多次攻打新罗(朝鲜半岛南部国家),得到了新罗割让的六座城池。

内政方面,由圣德太子和苏我马子共同执政,一个是嫡系皇族,一个是权势贵族,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矛盾甚至冲突。

推古天皇以政治家的谋略,加上女性处理人际关系时特有的柔韧与智慧,在圣德太子和苏我马子这两股势力之间巧妙调和,使他们之间始终保持平衡,也使圣德太子的改革不至于招来贵族的反感和反抗。

要知道,政治改革所承担的风险,有时比暴力革命还要惊心动魄。

但这种调和绝不是妥协,更不是和稀泥。即使是面对有拥戴之功的舅舅苏我马子,她也懂得进退的分寸。苏我马子向她索要葛城县,推古天皇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出自苏我氏,您是我的舅舅,提什么要求都可以满足,只有割地一事不能答应。”

如果把飞鸟时代比作一部电影,那么圣德太子是它的导演,推古天皇则是制片人,也是背后的真正主宰。

6

圣德太子最终没有等到当上天皇的那一天。

622年春天,48岁的圣德太子病逝。而他曾经的竞争对手,也是推古天皇的亲儿子竹田皇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只有推古天皇活到了74岁。在那个年代,无疑可算长寿。

她一生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却始终以一种温和冷静的心态应对。她不操心具体事务,只在全局问题上、关键时刻中,当机立断地发挥作用。

也许这就是长寿的奥义。

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走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去世的前一天,她只想见两个人,一个是敏达天皇和广姬皇后的嫡孙、老实巴交的田村皇子,另一个是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皇子。

她先把田村皇子叫到枕边,告诫他要谨慎行事,然后将山背大兄皇子也叫到枕边,告诫要采纳他人的意见。

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山背大兄皇子继承皇位,让田村皇子好好辅佐他。

时局稳定,小辈懂事,推古天皇觉得,这下应该不会有问题了。

可惜她算漏了一个人:她的表弟,苏我马子的儿子,苏我氏的新首领——苏我虾夷。

推古天皇死后,苏我虾夷违背她的遗言,把山背大兄皇子踢到一边,拥立田村皇子为天皇,是为第三十四代舒明天皇。

尽管留有遗憾,推古天皇仍是日本历史上八位女天皇中,最受后人赞赏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