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清朝三百年】第四章 山雨欲来(七)明朝那些事(三)三王并封(一

来源:华拓网

7.明朝那些事(三)三王并封

如果你觉得申时行时期的朝政已经可以说乱的话,那是因为你还没看到申时行离开后的朝廷。

有对比才会有比较,有比较才能懂得申时行的好。

申时行是一个圆滑的人,他信奉水,以柔克刚;可申时行之后的几位首辅,都不信这个,尤其是王家屏。

王家屏曾经因为丁忧回家守孝,守孝回来继续当内阁大学士,回来三个月,没见到万历一面。

王先生怒了。

“从来没有作为皇帝亲信顾问(内阁大学士)可以三个月没见到皇帝。”

王家屏不知道的是,以后的内阁首辅,比如叶向高,一年都见不到一次。

三个月没见,算是不错的了。

直到这一天,礼部给事中李献可上书万历皇帝再言立储之事。

“皇上不是老说礼法礼法吗?那我就给您讲讲礼法。”

李献可不愧是礼部出身,业务精熟,工作到位,从礼法的角度李献可一条一条的反驳了万历的理由。

这不是反驳,这是在打皇帝的脸。

所以,万历要李献可消失在视线里,贬出京城。

王家屏一看,李献可说的很好道理啊,为什么要被贬?

“我不执行。”(拒不奉诏)

把诏书还给了万历。

这是王家屏个人的伟大,但并不是明朝政治的伟大,更不是封建社会的伟大。

当时有人就劝王家屏,你不要这样,身为臣子的嘛,怎么能这样对待皇帝呢?

王家屏这样回答:

“人君为所欲为,是因为大官拿俸禄不说话,小官害怕得罪。我觉得只有大臣不爱爵位俸禄,小臣不怕刑诛,事情才有希望。”

三百年前,也有人说过类似的话:

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

说这话的人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

我们知道这话说的很对,很有民族责任感,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但事实是说这些话的人在当时都混得不怎么好。

王家屏上书万历,说皇帝应该怎样怎样,这样做才是贤明之君。

那皇帝不这样做怎么办?

那我辞职。

对于立储奏折、大臣们反对矿税奏折向来不处理(留中不发)的万历立即批准了王家屏的奏折。

他看王家屏太不爽了,这种不爽持续了十多年,王家屏这个名字成了万历的禁忌词汇,以至于几年后有人推荐王家屏再次出任内阁首辅,不仅不同意,推荐者也立即免职,卷铺盖回家。

卷铺盖回家的人叫顾宪成,他回家后把家乡(无锡)一所宋代的书院修了修,开自己的培训班,书院叫东林书院,在东林书院上过顾宪成培训班的,无论是长期班,还是短期班,冲刺班,假期班;无论是来参观还是听课的,旁听也好游学也罢,这些人后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

东林党。

我们之后发生很多的事情,都绕不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