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你的“人生底线”路过

来源:华拓网

        路过你的人生底线,瞥见,守得住的底线是理想,守不住的底线是现实;事物都是相对的,人性无善恶。————题记

        之前没有看过《驴得水》的话剧,也没有看或听《驴得水》的宣传,即使在影片开始的一瞬,对其仍然无知。本来就是当个喜剧去看,想要哈哈一笑了之,看着看着心里却越发沉重起来,一个荒诞的笑话,最后却把你讲哭了,看着他们前赴后继地践踏着自己固守的人生底线、做人的原则,难道从影片里看到的不是你自己吗?

        高尚而体面的教育,层层包裹起来的肮脏和丑陋一点点被剥离才最具讽刺意义。故事安置在知识分子的头上,背景放置在民国,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笑话一开始就已经用一个谎言摆明了人性的贪婪。但丁说,贪欲使人无所不为。于是呼,这么个境况惨淡的乡村学校,为了骗得上级多一个人的工资,杜撰了一个“吕得水”老师,其实就是一头取水的驴“驴得水”。一个谎言的代价就是要有无数的谎言去圆,四个个性迥异的老师开始一步步踏上了他们的不归路,直至人性毁灭。影片最后在一片看似风平浪静,重新开始的美好场景中,一声枪响震天雷般打破了宁静,很突然,这声巨响一下子突兀起来,细想难道这颗子弹击中的仅仅是女主张一曼吗?难道不是告诉我们要惊醒灵魂,审视人性,完成自我觉醒和自我救赎吗?

        一切都回不到从前,从开始守不住底线的那步起,就已无法回头。有着崇高理想的孙校长最终因为性格的软弱总是事事妥协;热血豪迈率真的周铁男最终因为擦身而过的子弹趋于强权现实之中;精明稳妥的裴魁山最终在钱与利面前尽显市侩自私自保本性;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张一曼最终也在众人人性的陆续坍塌中崩溃自杀;而影片中的关键人物铜匠,从一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在“教育无类”的信条中,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文化和人情世故最终因毫无底线变成一个满心仇恨、满怀报复、贪婪无度的人;即使影片最后的字幕告诉我们佳佳去了延安,这是希望和光明所指,但是整片看下来就是无边的压抑和黑暗,人性是那么的经不起考验,那么的不堪一击。四个人物不断妥协迁就中人生底线纷纷坍塌,妥妥的,讲的不是笑话,而是我们身边的人、正在走的路、行的程、过的生活。

       “凭什么用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利益当头,人生底线一点一点的被摧毁,这应该是最让人压抑的地方。裴魁山因为看到铜匠被张一曼睡服而自尊心严重受挫,本来那么一个稳健的老师一下子就变得激进起来,一个男人肆意践踏一个女人的尊严无非就是因为得不到,从后面他对张的漫骂就能看出,那是愤恨的,他觉得一个放荡如交际花的女人有什么资格去挑、去拒绝,以至于到最后放弃底线和原则,将那些自私而趋炎附势的本性也裸露出来,一个女人是因,但还是人性本身;周铁男热血青年,正直正义,但在枪口下还是屈于恶势力,变得唯唯诺诺只会怨天尤人,生命是第一位的,但放弃底线和原则换来的生命也就变得毫无尊严;张一曼是一个典型的女人,她有着自由的向往,浪漫的渴望,不拘小节,不愿被世俗所牵绊所束缚,但是最终她的命运还是被定格在了世俗里,逃不脱社会主流的观念,一切都跟着心走肯奉献肯牺牲,却还是被主流基调所抛弃,毫无人权可言。影片中每个人设的性格和道德底线都细致地彰显出来,不想多说,说也说不完,最让人愤恨的就是铜匠,他是不是代表了现实社会中那些什么也没有的人,一有利益诱惑就奋不顾身,丝毫没有底线可言?

       不可思议的中国,一个外国人说的,整个荒诞的笑话是挺不可思议的,确实让人笑不出来。网评上说影视效果差了些,话剧味浓了点,无论如何,单从影片主旨上来看,讲的笑话确实影响到了内心深处。这么现实讽刺的一部剧能通过审核感觉挺不容易的,如果你只想开怀一笑,还是不要看的好,因为它真的做不到单纯和简单的快乐。

                                       ————有感于《驴得水》之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