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华人在巴西:“他们死也死在巴西上了!”

来源:华拓网

本世纪初,大批华人来到圣保罗,他们卖的都是低端商品。这些东西物美价廉,巴西人喜欢,他们不还价就买走了。高额的利润吸引了华人商贩。

25街有上百家商铺,众多华人在此聚居、经商。除商品批发外,华侨们还在此区域开设中文补习班、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旅行社、诊所、网吧、电脑修理行、美容美发店等各色服务行业,逐渐形成了一个应有尽有的华人圈。

一份在巴西调研的国内报纸这样总结在巴西华人的生存故事:1、没有国内压力大;2、这里的华人普遍富有;3、经常会遇到敲诈勒索。4、不一定要入巴西国籍;5、怀念自己的家乡与亲人。

对于华人来说,最担心安全问题,他们有钱后第一件事就是搬离距离贫民窟较近的公寓,在里约市的新区买房。虽然这里房价非常高,一套150平米装修较好的公寓需要500万雷亚尔。华人还是很喜欢原因只有一个——保安十分严密,乘车进去要“过三关”。“巴西贫富差距太大,住贫民窟的人口众多,如果太有钱便容易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在这里平民都可以买枪。

张大姐来自浙江,她在这个市场开了一家手机壳商店。今年50多岁的她在巴西已生活了近20年时间,她的家人也早都搬到了圣保罗居住,早已适应了这里的节奏。不过张如芳至今她还没有获取巴西国籍,张说,“毕竟我是中国人,每年都要回国一两次。”当然,不愿加入巴西籍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张如芳对巴西政府和当地人心存戒备,毕竟华人在这里虽然普遍有钱,却需要饱受敲诈勒索、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张如芳表示:巴西华侨约有二十万,这些人大部分从事贸易生意。巴西华侨比较富有,但同时也存在一个现象:藏富、低调、谨慎。华人出入大多都用普通的车款,没有看到奔驰或宝马之类的座驾,但他们却有另一项特别需求:车辆皆需防弹。

“来25街的华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无所有,来这里搏命的人。一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想来巴西创业的人。”

前几年,吴昭孝夫妇在这个市场的黄金地段拥有6个铺位,经营太阳镜、运动鞋和服装的批发和零售。每个月,都需要从圣保罗进几大箱货物。

但是最近几年,在“进口商品市场”里,往昔红火的景象不存,周末客流还算多,平常则是门可罗雀,偶尔来的客人,也是问价的多,真正掏钱购买的少。吴昭孝对此看得很开:“做生意这个事情有高有低。前些年好挣钱,这些年不好挣,那就当给自己放个假,轻松轻松。”

从去年开始,吴昭孝已经把大部分摊位盘给别人经营,自己和老伴只留了一个摊位,收租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巴西各色的警察会以商品是冒牌货为由,向华人商贩“敲竹杠”,有时候还会没收新侨的货物。如果你没有耐心和他们周旋,你可能就会被送到监狱。

一些国内的“80后”、“90后”因为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很难适应25街的环境,很多最终放弃了在巴西创业。华人创业是艰难的,守业也同样艰难。刚到圣保罗,很多华人资金不足,只能靠摆地摊先积攒实力。等到手头的钱可以购买25街店面时,他们就可以松一口气,但他们的时间更加难以支配。很多在25街的新侨都是开夫妻店,他们并不放心让巴西人管钱。

于是,除了法定休息日,很多新侨都要耗在店里。长期与低廉劣质、味道极重的小商品打交道,有些商贩还患上了呼吸道疾病,不得不回国内接受进一步治疗。

谈起巴西的发展机遇,华商们都会感慨包容的社会、广阔的市场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他们事业创造的有利环境。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自2015年年底以来出现的巴西经济下滑,就让大部分华商遭遇了罕见的冲击。

2018年以来,巴西经济一路走低,不少华人面对暗淡的市场不知该何去何从,但是很少有人会放弃,既然来到了巴西,就没想过再一无所有地回到家乡,这里留下了我的青春,所以我要在巴西一直奋斗下去。无论身在何种处境,他们始终怀揣希望,积极寻找出路,绝不轻言放弃。

在巴西的华人,来到这里就是要奋斗、要挣钱,在满足生存需要之后,还要追求衣锦还乡。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汇集于圣保罗25街,这座城市给予他们财富,也带给他们泪水。他们的故事只是中国万千在巴西华商的缩影,他们在这里奋斗,在这里挣扎,也在这里成功。

来源:掌上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