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次我拿着一本《奥斯曼帝国闲话史》翻阅,这时一个师姐走过来问我:“师弟你为什么要看奥特曼帝国”。我的心头顿时被千万只草泥马蹂躏而过,连吐好几口老血都无法拯救我崩坏的三观。所以要说明一下,想看穿着紧身裤的奥特曼大战小怪兽的人,这里满足不了泥萌啊T_T。
之所以想写写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是因为最近在家闲来无事看了一本《世界帝国史话之奥斯曼帝国》。深深折服于作者教科书般——浮夸的文笔和啰嗦的语句,觉得应该留下点什么来让自己脑海中的东西沉淀起来。写得可能也有些浮夸,大家且看且随意。
1 源起
马克思爷爷告诉我们:世界万物普遍是有联系的。奥斯曼帝国与我们的联系大概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的突厥。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曾是雄踞漠北草原的柔然人打铁的奴隶。后来眼见柔然人和铁勒人互相伤害打得不亦乐乎,于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啊先诛铁勒后灭柔然,翻身革命做了草原的主人。
突厥汗国.png
那么这群原本在东亚的放牛娃怎么跑到西亚去当地主了呢?可能是因为李世民同志念了几句诗。在唐帝国主义的数次打击下,很多突厥人突然发现这旮旯混不下去了,只得纷纷开始西迁寻求奔小康。在中亚他们碰到了向西扩张的阿拉伯帝国,于是很愉快地皈依了伊斯兰教。其中比较强大的一支塞尔柱突厥人很高兴地找到了与他们打家劫舍兴趣相吻合并且具有光辉前景的职业——给阿拉伯人的头头脑脑们做雇佣兵,于是开始了在中亚和西亚幸福的马仔生活,最后逆袭成为这些地区的实际掌权者。
就在同胞塞尔柱人已经在西亚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勤劳淳朴的奥斯曼人还在中亚愉快地过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然而,天杀的蒙古人来了。铁木真同志充分发挥劳模本色,开了挂似的追着他们一路跑一路碾压所有敌人,一直到安纳托利亚地区,就是现在的小亚细亚。在这里惊魂甫定的奥斯曼人拜了塞尔柱人的码头,当了一段时间人家的小弟。此时的塞尔柱帝国在十字军、蒙古人的打击以及自身内乱不断的摧残下已是风雨飘摇,不久就解体了,于是奥斯曼人就独立自主了。
2 崛起
从14世纪开始,奥斯曼人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春天。由于出现了几位英勇贤能的领导,他们开始在小亚细亚地区吊打周围的突厥小伙伴,然后又经常欺负日薄西山的拜占庭帝国,到14世纪末时已经成为控制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地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直到遭遇如日中天的帖木儿而短暂受挫,但不久又重回巅峰。
14-17世纪奥斯曼帝国.gif
2.1 开国君主奥斯曼
刚开始,奥斯曼人只是安纳托利亚众多突厥小公国一个并不太起眼的一个。这种情况从它的开国君主奥斯曼起开始发生改变。1288他从父亲手中接管部落,也许有感于父亲征战一生却依旧碌碌无为,在这个纷争的乱世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有过硬的实力。于是他决定组织和思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将原本自由涣散的突厥部落成员训练成一支组织严密、骁勇善战的武装力量,并十分壕气地将抢来地土地和战利品分封给那些屡建奇功的小弟们来鼓励他们英勇作战;同时,他娶了伊斯兰教苏菲派某位德高望重的长老的女儿,从老丈人手中获得了伊斯兰教“圣战者”的加持,然后用“圣战”的思想给他的战士洗脑,并且吸收其他部落的同样被洗脑的战士加入自己来壮大实力。
在解决了组织和思想问题后,奥斯曼便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柿子当然先挑软的捏,他开始击周围那一票突厥同胞的小公国们。经历了组织和思想变革的奥斯曼人突然成了人民币玩家,突厥同胞们在他们的攻击下分崩离析,不久他就占据了小亚细亚的西北角;战场上优异的表现让其他的突厥兄弟部落看到了这支潜力股,于是垃圾股塞尔柱人逐渐被抛弃,奥斯曼人开始成为小亚细亚突厥人中的带头大哥;于是在一片交口称誉中,奥斯曼自封为素丹——以后这就是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在处理完人民内部矛盾以后,奥斯曼便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已经是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拜占庭帝国。说起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那可是一把辛酸泪。出生在蛮族到处烧杀抢掠的四世纪末;拼死熬过了蛮族迁徙的冬天(他的兄弟西罗马帝国就没熬过去),终于迎来了全盛的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没过几天好日子,一个叫穆哈默德的家伙就出生了;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阿拉伯帝国横空出世,拜占庭帝国成了阿拉伯黄金五百年的背景;然后就是塞尔柱人席卷西亚,然后是蒙古人横扫欧亚,就连同胞西欧的十字军也不忘来敲一笔;这回终于遇到了它的终结者奥斯曼人。在经过几场艰苦的战役后,奥斯曼人控制了通往欧洲的咽喉达达尼尔海峡,终结了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统治。这时,奥斯曼终于笑了——含笑九泉了。
2.2 “缔造者”奥尔汗
1326年,20岁的高富帅奥尔汗继位了。与父亲相同,奥尔汗也是军政两手抓的好手。
军事上,奥斯曼人继续吊打拜占庭帝国,在1337年就将拜占庭的小亚细亚领土完全纳入了版图;1354年又跨过马尔马拉海开辟了欧洲新战场,从此开始了对巴尔干地区的征服;奥尔汗改革了军队的组织和招募形式,将原本是要打仗才临时组织改变为以军饷养活的常备军,极大地提升了军队地战斗力。
在政治上,奥尔汗在国家组织上采取了和老同胞塞尔柱人相同的军事采邑制,对作战有功者赏赐土地作为分封;改善了司法体系,编纂了奥斯曼人自己的成文法典;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在新征服的地区,采纳了古老的穆斯林习惯,容许基督徒和犹太人在缴纳了赋税和特种贡品的条件下,继续留在被穆斯林征服的土地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奥尔汗建立了影响深远的近卫军团制度。为了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奥尔汗十分土豪地拿出战利品的五分之一作为近卫军军饷,从巴尔干地区吸收10-15岁的基督少年作为兵源,将他们带回帝国首都改宗伊斯兰并严格训练,从而建立起了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近卫军团。这支军团在后来的奥斯曼历史扮演了重要角色。
2.3 "奠基者"穆拉德一世
1359年奥尔汗逝世,其子穆拉德继位。与父亲一样,穆拉德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驾驭时势的天分。虽然身为拜占庭皇帝坎塔丘济那的外孙,但跟外祖父家亲戚打仗似乎没什么心理负担。他首先武力兼并保加利亚,然后进入阿尔巴尼亚地区,一直打到亚德里亚海岸,由此控制了拜占庭帝国核心的巴尔干地区,彻底切断了拜占庭与巴尔干其他地区的联系,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此外,在亚洲地区,穆拉德继续在小亚细亚地区扩张。他率军攻克了现在的土耳其首都、军事重镇安卡拉,指使儿子娶了屈塔希亚突厥公国酋长的女儿并笑纳了整个屈塔希亚突厥公国作为嫁妆,还迫使哈米德突厥公国的酋长把他领土的大部分出售给了奥斯曼人,并答应把其余部分等其死后无偿地留给奥斯曼人。
不过奥斯曼人在巴尔干地区也并不能为所欲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歃血为盟组成联军共同对抗奥斯曼人。1389年双方在科索沃开始干起来,70岁高龄的穆拉德很拉风地带着两个儿子率军迎战。双方互有伤亡。这时塞尔维亚人开始使坏,他们中有人诈降并刺中了穆拉德地要害,穆拉德伤势过重而亡。
2.4 "雷霆"巴耶塞特一世
穆拉德一世客死战场,长子巴耶塞特临危受命,率领军队与与敌拼死作战,最终转危为安战胜了塞尔维亚军队,并迫使其称臣纳贡当小,还要赔偿战争损失,提供兵源,并听凭大哥巴耶塞特的调遣。此时,奥斯曼已成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但依然十分松散,只是封建附庸的拼凑;大哥穆拉德的死讯一传开,奥斯曼各地的小弟们突然都有了追求独立自由的崇高精神,纷纷开始反叛。
巴耶塞特趁机发难,以不忠的理由,将奥斯曼人的对外征服形式推进到了新的阶段,即取消了反叛者的附庸地位,对他们的土地实行直接的控制,权力开始向中央集中,将奥斯曼帝国组建成牢固庞大的、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帝国。为此,巴耶塞特一世终日杀气腾腾地在亚欧大陆之间来回穿梭,通过一些列摧古拉朽地军事战役实现了清剿反叛的计划。并且越过多瑙河进入匈牙利地区,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庸。
巴耶塞特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吓坏了当时欧洲的头头脑脑们。面对这个从地狱来的撒旦,欧洲的封建主们在教皇的大力呼吁下又祭出屡试不爽的方法——十字军东征。很快,法兰西、德意志、波兰、捷克、威尼斯等国就凑齐了20多万基督教十字军骑士,开始了气势巍然浩浩荡荡的自费旅游。1396年9月,双方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相遇。趾高气扬的欧洲富家少爷们并没有把奥斯曼人放在眼里,更糟糕的是十字军内部的指挥系统也十分混乱,大家出门前都是大哥,谁也不服谁。很快,巴耶塞特就用行动告诉他们——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仅仅三个小时,巴耶塞特就给他们上了一堂军事实战课——十字军骑兵被围歼,一万多骑士被生擒,余皆溃逃。乘着胜利的东风,奥斯曼人再次攻入匈牙利。到十四世纪末,奥斯曼人实际已经占领了自多瑙河到雅典的几乎整个巴尔干地区。
随着领土的扩大和权力的增长,巴耶塞特开始忘乎所以,越来越沉迷拜占庭统治者那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并开始变得嗜酒和好色。这时,帖木儿王朝在其奠基人帖木儿的带领下开始自中亚崛起。帖木儿向西,奥斯曼向东。双方开始有了不那么美丽的邂逅,然后龃龉不断,最终兵戎相见。双方在安卡拉附近发生了一场历史罕见的大会战。帖木儿出身蒙古贵族,也许刚愎自用巴耶塞特曾想过正好教训这个曾经骑在他们头上的民族。然而,帖木儿用事实告诉他,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这场大战最终以奥斯曼人的彻底失败告终,巴耶塞特被俘,在度过八个月的阶下囚生活之后郁郁而终。
不过,虽然帖木儿扫荡了安纳托利亚地区,但是他的统治中心一直在中亚,并一直对蒙古人被明朝赶回漠北草原啃沙子的事耿耿于怀,一直觉得那里才是自己最初的梦想。于是在战胜奥斯曼人之后就开始着手东征明朝的事。不过,时间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不久他就病死于东征的路上。之后他那几个不肖子孙就开始了相爱相杀的故事,帖木儿王朝由此衰落。奥斯曼人乘机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