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这本书,俞老师的幽默让这次阅读倍感愉快,一般看名人传记,看不了多久就翻篇打瞌睡了,这次没有,看的是试读本,一口气看完了,大约70多页。
俞老师的“要把自己当成面粉一样的去揉”,作为北方出生、吃着馒头长大的我,对怎么揉面粉有着深刻不能再深刻的印象了。很小的时候揉面粉,是因为好玩,可以捏各式各样的玩意,俞老师说的“揉面粉”肯定不是这种“揉”。再长大一点,要学做馒头,加了水,和成面,想要做出有韧性有嚼劲的面食,下的功夫只有手工做过面食的人知道,那是要使出浑身力气和浑身解数的,那时的我虽然也是个半大孩子,揉起面团了却没有半分力气;北方人吃面食讲究的是劲道、韧性,越咀嚼越有面食自有的味道,这种独特的味道是所需要的功夫也不是一天两天炼成的;长大后,流落南方多年的我,其实再也找不到这种味道了。人,就和这面粉一样,只有经过千揉百揉才有好的味道,才有浑然天成属于自己的品质。
还有一点印象深刻,那就是关于人际交往这方面。俞老师一直是不善于交际的,他自己是怎么改变的?比起其他高大上的理论,他的平凡朴实的想法和作风,有更大的可行性,也让我这个分外内向不爱交际的人找到了人际关系紧张的缘由。
有一点他是这么说的,从小在农村长大,有事没事邻里之间互相串串门,唠唠家常,久而久之就熟悉了,谁家有什么事都互相帮忙;他就根据这点,在遇到事情需要找人帮忙时,不急不缓先和人混熟,人混熟了,事情也就好办了。人际关系中最忌讳的是,没事不联系,有事才联系。虽然以前也学过这方面的道理,但是领悟的不够透彻,心里还有一百个为什么没着落,看完俞敏洪俞老师的这段口述,终于水落石出了,人熟才好办事,人熟才有信任的基础,有彼此信任的基础,才有合作的可能。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娃,对农村的环境还是很熟悉的,家家都有一个庭院,隔着围墙都能听到隔壁说什么,有什么事情,对着围墙喊一声,都能收到回应。所以对这种场景再熟悉不过了,对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也是由微到大,人际关系不就是这样相处得来的吗,很多高大上的道理说的无非也是这些。但是就是因为太高大上,太华丽,所以不知从何落地。
还有一点也是值得深思的,当你还是一颗小草时,怎么能让大树看得见,大树的眼里也只有大树,只能看到同一高度的事物。所以在努力还不够,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不要企盼别人对你刮目相看,或乞求他人的过度关注,这些都是不现实的。这也是我从本文中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