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硅谷基督山伯爵 —— Peter Thiel

来源:华拓网
硅谷基督山伯爵 —— Peter Thiel
Peter Thiel 指向 Gawker 的复仇之剑一下子刺穿了 IT 界一向冷静的气氛,夹杂着窥探、控告、金钱、隐私与言论自由,是这一年来最有话题性的事件,让我实在忍不住也要来说两句。

一、到底怎么了?

硅谷基督山伯爵 —— Peter Thiel
Gawker 这家媒体十年前抖出了个猛料:你们崇拜的成功人士彼得·蒂尔是个同性恋!这下好了,你说我(彼得)天天发鸡汤也就罢了,竟然扒我的私生活,还带着上帝视角一般的轻蔑姿态,请看标题:

Peter Thiel is totally gay, people

是可忍,孰不可忍?怒!硅谷大佬最不缺什么,钱呐!于是,一场谋划十年的复仇开始了。
捅了这个大娄子之后,Gawker 又兴致勃勃地去捅另一个小娄子:公开了摔角选手 Hulk Hogan 与妻子的性爱视频(有兴趣的同学自行油管,逃),公众一向异常关心名人的丑闻,本来这在美国稀疏平常的八卦却一下子闹到了法庭,还一路高歌,最后以 Gawker 赔偿 1.4 亿美元收局,随后,彼得大叔不紧不慢地对外公开,这一切都是我幕后操盘的,老子干的。

二、言论自由之花

彼得大佬这一作声,业界一片哗然,言论无非两派,支持者声援,干得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反对者声称,利用金钱左右媒体公司的存亡,这是对自由言论的极大威胁。
扒开媒体和正反两派的言论,聚焦在穿黑衣的彼得大叔身上,整个事件更像是有知者的反抗与摊牌:对,我可以搞垮一家公司,但我阻挡不了八卦成为宇宙中心。
金钱收买言论在任何情景下都是不证自明的基本潜规则,但是一个自由的言论环境却是难得的民主土壤里长出来的花朵,然而鲜花易损,言论自由也将面临金钱和权利的奴役而香消玉殒么?这是整个事件背后媒体从业者的集体恐慌。

三、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民主就是『金钱/权利』与『非金钱/非权利』不断博弈的过程,相比于天朝特供的官方声明与非官方言论肃清,美国媒体更喜欢没事打听打听你的私生活,随手来个标题党文章。关于这点我是这么看的:言论自由当然是开放式的,我不能堵住你想跑火车的大嘴巴,但是,你也防不住我在背后捅你一刀,以合法的方式。这就是 Peter Thiel 和 Gawker 的简易版恩怨记。在这里,我只能给以牙还牙的彼得打8分,剩下的2分我留给库克。

四、生活的谎言

硅谷基督山伯爵 —— Peter Thiel
库克简直就是个商业楷模,在没出柜之前,同样被媒体扒个不停,同性恋的帽子戴过无数回,就没见他抡过刀子,最后以公然昭之于众的方式公开了自己的身份,风度翩翩,还不忘对同类群体的关怀。相比之下,彼得大叔腹黑至极,活生生给我们上演了一场硅谷恩仇记,看得人直呼过瘾,这简直就是一场《从0到1》的实践课,彼得大叔亲身说法:垄断才是王道,有钱能使鬼推磨(背后一阵冷风……)。
或许事情的真相是,库克忙着打理公司赚钱,彼得忙着塑造完美成功形象,如果哪一天突然某个新闻媒体跳出来说:

Tim Cook is totally Miboy, people

说不定库克也在心里打起个复仇算盘了,谁知道呢。

五、谁是彼得?

硅谷基督山伯爵 —— Peter Thiel
生活的一个真相是:你乐于去八卦各种人和事,却不愿意自己被八卦,就好像你可以占别人便宜,而别人,绝不能占你便宜。说到底,这其实不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然而人性,就是逆自然规律的产物。
每月 600 块是阻止不了一个想嫖娼的男人的欲望的,更何况一家败诉 1.4 亿美元的媒体能阻止得了全美人民八卦的心?
真相总是淹没在噪音之中,八卦生于真相边缘,如果八卦是噪音,真相则掌握在彼得手中,那么,谁是彼得,谁是会站出来道出真相的彼得?
最后,我更愿意把这视为 Peter Thiel 一次有效的社会实验,以他的话结束本文:

Gawker 的未来不是由我决定的。如果整个社会决定团结在 Gawker 身边,希望看到更多人在自己不情愿的时候被宣布出柜,希望看到更多性爱视频,那么他们一定会找到办法去拯救 Gawker 的。我对此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