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起源于北洋时期的奉军,军阀混战年代由张作霖一手拉拔起来的,人数最高达三十余万之众。不管是北洋时期还是易帜后的民国时期,东北军都是中国强有力的一只拳头部队,几次入关平定中原。甚至于在中原大战的时候,谁拉拢过来这只部队,谁就不战自胜。就是这样一只长期让日本关东军心生畏惧的部队,却在九·一八的时候一枪没放,就把自己的家乡东三省全都拱手让给了日本人,让人唏嘘不已,也心寒不已。
九·一八丢了东三省,当然张学良的责任最大,但是这并不代表东北军中的各阶层军官和士兵就一点责任没有,那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你要知道东北军在撤入关内的时候,大部分军人的家眷都没有带走,而是留在了东三省,遭受日本人的蹂躏。你们为了自己的家人,也要努力抗击关东军,哪怕是给东北父老乡亲争取一点撤退时间呢,没有,而是在几天之内就丢了沈阳、丢了营口、丢了锦州,全都溃退着撤入了关内。
在整个北洋时期,东三省没有经历过一场战争,相反,在张大帅的苦心经营下,东北相对于关内而言,可以说是富饶之至,轻重工业产量均排在全国前列。可是就在短短的十几天之内,全都免费赠送给了日本。事件发生后,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少帅和他的东北军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没有人不对之痛骂。
我们不禁要质问,东北军怎么了?
如果当时东北军选择了奋力抵抗,结果又会如何呢?首先整个关东军满打满算不到两万人,东北军则总共超过三十余万人,就算大部被调往关内,留守关外的东北军数量也有近十万人,再加上山海关也有大量驻军,随时都可驰援,而且那时候东北军的装备是最好的,比中央军、西北军、晋绥军都好太多,海陆空全面发展,海上有军舰、空中有战斗机、陆军则用的都是日本军火,并不比关东军差太多。而且九·一八本来就是关东军自己擅作主张搞出来的,甚至日本军部都不清楚,所以他们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作战计划,准备更是不足。如果真的撸起袖子较量较量,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
但是假设永远是假设,而事实就是日本没费什么劲就得到了觊觎已久的东三省,而广大东北军官兵从此一别故土就是十四年,甚至是一辈子。不仅是东北父老的悲哀,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
随着东北军长期流落关内,当初欲打回老家去的豪情壮志也渐渐地被消磨殆尽,只能被蒋介石差遣着在西北地区进行剿共。别看东北军的装备不知要比红军的装备好多少倍,照样经常被红军打的丢盔卸甲,算是弱到了极致。要不是中央军追在红军屁股后头穷追猛打,单靠东北军来剿共,最后谁剿谁还真不一定。不是我瞧不起东北军,确实是因为东北军长期寄人篱下,还总是遭受着世人的白眼,而且打的还是内战,心里早就没有了什么战斗意志,打不赢也再正常不过了。虽然仗打的不怎么样,但是人家有一个好的借口,就是不想把精力和人员浪费在内战上,而是要跟日本打,打回老家去,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也直接导致了之后的“西安事变”。
关于“西安事变”,因为国共立场不同,所以评价也就各不相同。对于红军来说,“西安事变”直接替他们解了围,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所以对张学良以及“西安事变”评价都比较高。而对于国军来说则不一样,“西安事变”是张学良直接绑架了国军最高统帅,甚至差点诱发政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且直接导致了前几年剿共成果的付诸东流。所以往往国军将领都比较痛恨张学良,“西安事变”之后一直都有人建议枪毙张学良,要不是宋美龄力保,他根本就活不了。不过张学良因为“西安事变”而被软禁了大半辈子,直到晚年才获得自由,也算是自食苦果。
张学良被软禁后,本就面合心不合的东北军不久便四分五裂、各自为战了,从此东北军完全走上了衰败之路,再也没有任何值得被历史记住的时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东北军虽然很多战役都有参战,但战场表现给人的感觉就是弱爆了,没有打过一场有气势的仗,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撤退的时候不发生溃逃就算阿弥陀佛了,实在不能指望他们打什么漂亮仗。整个东北军里面,连一个能体现东北老爷们气势的高级将领都没有出来,所以将怂怂一窝嘛,东北军的这种表现也就可以完全理解了。就因为这样,各大战区指挥官在组织会战的时候,都不敢把东北军放在重要位置上,怕他掉链子,影响整个军事行动。对此东北军也就只能忍了,毕竟自己能力不行嘛,那就认怂吧。所以造成了翻遍抗战八年的所有战役记录,也找不出几场靠东北军打赢的胜仗的局面。
曾经声势浩大的东北军,就这样渐渐地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连个涟漪都没翻起来。
我们还是要问,东北军到底输在了哪?
一、只知有奉张,不知有中华
在清朝末年,由于那是满清老家,不允许人们大量移民到东北,所以东北人数很少。后来由于世道不古,再加上义和团作乱,导致华北人民民不聊生,被迫举家搬迁,而首选就是关外,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闯关东”,这是东北人数增长的开始。后来张作霖统治东北,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东北经济欣欣向荣,外来人口于是迅速增多,进一步增强了东北的繁荣景象。这一切,其实都是张大帅的功劳,所以东北老百姓十分感激张大帅,奉为东北的保护神。所以大多数东北老百姓就是“只知有奉张,不知有中华”,此时东三省就是老张家的私人领地,完全自营自收、自给自足,跟关内的各个政府没什么关系,所以奉军其实也就是老张家的私人军队,唯老张家马首是瞻,而大帅和少帅就是东北军的灵魂。就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这个灵魂没有了,导致了东北军成了没有灵魂的军队,没有灵魂的军队可不就一盘散沙,从此再没有恢复过来。
二、罪魁祸首张学良
虽说张学良在大帅死后成了东北军的新灵魂,可是这个灵魂却劣迹斑斑。张学良,字汉卿,富二代,国民老公,仗着老爹的荫蔽为所欲为,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心胸狭窄不容人,没有责任心,没有正义感。用高晓松的话说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忠:自以为是绑架国家最高领袖;不孝:老爹被日本人炸死了,自己除了把生日改掉,啥也没做;不仁:心胸狭窄,冲动之下杀杨常,从不关爱东北军将领官兵,甚至认为他们是他的包袱,做事不计后果,没有责任心;不义:欺兄霸嫂玩女人,不顾身份变卖故宫珍宝。就这样,三十万东北军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松散,战斗技能越来越退化,直至变成一片散沙任风吹。
三、思想深处找根源
东北军的将领士官们大多都是当初跟着张作霖出来打天下的绿林草莽,说白了都是土匪出身,文化程度很低,没有家国意识,只知道占山为王、占地为王,即使打仗,也仅仅是为了利益。所以当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他们就想,我既然打不过我就跑,换个地方当山大王,跑不掉我就投降,只不过以前是服务张家,现在是服务日本人,没啥区别,反正有吃有喝有钱拿就成,什么国家民族的,关我P事,我能吃香的喝辣的就成。这种基因上的缺陷直接导致了东北军的战斗力不强,一旦打不过就很容易发生溃逃,反正我的命是最重要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东北军和西北军里面转行当伪军的人数最多。
当然不仅仅是这三点导致东北军输掉了全局,是诸多原因共同造就了东北军的悲剧,但是这三点也应该是比较主要的原因。因而三十万东北军从一个强有力的拳头渐渐地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风一吹,灰飞烟灭。
可惜了老帅辛苦一辈子打下来的这点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