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做,小事

来源:华拓网

我们最大的限制,从来不是想要却做不到,而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做得到。

绕口,却真实。这是根植于多数人心中的一个执念,追求一样东西,却不相信自己足够好能够配得上它,无论是爱情,财富,还是事业。只有少数人挣脱了这个内心的枷锁,这类人可能是傻子,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可以,什么是不可以,喜欢的他们就去做了,可能得到,可能得不到,至少他们是开心的,也有可能会得到心爱之物;也有可能是极度自我,嚣张狂妄的人,他们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什么不可以,喜欢的就认为一定会是属于自己的,这种人如果还兼有坚韧的意志,那么他们做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还有一类最为通透的人,他们也很长时间跌跌撞撞,不过在一次次小小的成功积累之后发现自己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观念由此转变,从此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很多东西自己是可以去追求的。

从适用性的角度来说,只有最后一种人的方法是最好的。第一种人是天生的,从娘胎里带来的,想要做到只能重新去投胎了,第二种人也很难学,即使虚张声势的很有自信,也会被一些小小的挫折把吹起来的自信给扎破;只有第三种最容易,一个坚信自己学不好英语的人,你先让他一天背一个单词,好,记下来了,好像也没有想象的恐怖和困难啊,第二个月开始每天记忆3个单词,半年后开始背一些短文。。。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当作刚出生的小孩来学习英语,一个正常智力的人想来也不会比小孩的能力差吧,有些机灵的小孩五六岁就能说话说的头头是道了,这很难吗?不难,小孩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不能学会说话,他们只是去说,说的不对大人纠正了,他们就去改正。

是什么让进步变得困难?

太宏伟的目标和过分急切的心情。现在满书店都是十天速成,九日一点通之类的书籍,确实给一些人误导,别人这么短时间都搞定了,而我没有搞定从而认定自己能力不行。这种思考的模式就是一步步的杀死自己的信心,从能变成不能。速成的书籍用来做应急的装备还可以,用来培养真正的能力还是不行的。

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我看过的一个故事,用来给辅助说明为什么目标太大,心情太急切是做不好事情的。

钟表师傅对时钟说:“记得啊,你的任务是每天走86400步。”时钟给吓坏了,连忙说自己做不到。钟表师傅一想又换了说法问“秒针你每秒钟走以下,分针你每分钟走一下,时针你每小时走以下,可以办到吧?”这次时钟一想“诶,这不要太简单了啊。”,脱口而出就说“能”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最后不给出个干货方法论来是不厚道的,其实之前已经提过了,现在特意单独拎出来说吧,加深下印象。从不能变成能的方法只要做到两点:

一、做

二、做小事

为什么这么说?

NLP里面有一个概念的转换很重要,就是把失败变成一次“不成功的反馈”,所以每一次的做都是一次反馈,只有有了反馈信号才知道对还是错,才知道下一步要重复还是调整方法。很多人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也不行,太爱想的人会抑制他的行动,现实的反馈是很难通过头脑的想象模拟出来的,只有做了才有反馈,有了正确的反馈之后就可以重复之前的动作了,这就是一次成功的积累。

至于做小事也是因为“不能”的观念在有些人的脑袋里日重,给他们一个登顶喜马拉雅的目标一下子就能把他们吓怂,所以可以先让他们去爬一个海拔50米的山头,下一步就爬几百米的山,最后几千米,最后才是登顶喜马拉雅。从小事开始不代表不能做成大事,不断做小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能力积累的过程,也是信心沉淀的过程。很多人等到自己登顶之后才发现,唉,原来我都爬了这么高了,原来我也能爬上来啊。

拿我自己来做例子,学校毕业之后我就很少写超过百字的东西了,一开始我准备重新开始写东西记录下自己的时候是订每天一篇千字文的,结果真没挺住几天,觉得自己真没有写这些东西的能力,后来退热求其次,变成不定期的五百字,这次行了,文字的质量先不去说,至少一直再写,有时候笔头顺畅,也能痛快的写个一千多字,原来的认为的不可能现在变成了能。

有多难,喜欢就去做,爱了就去追。慢慢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