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一]退了群,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昨天晚上11点多,好友MH在微信上给我推荐了一个群,群里会推荐一些品牌服装,只需支付少量的代购费用就可以了。
她问我进不进?这个群里推荐的衣服都是我们平时比较喜欢购买,而在商场里可能价格比价昂贵一点。
我后来回复她:“不进群了,我把好多群都退了,每天消息太多,看群消息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之前,由于工作的原因,进了好多行业群,每天群里发着各种消息,未读消息会超过1万条。这些群里,大部分发的都是广告,每天花费了我一定的时间浪费在那些群消息里,而99.999%的信息都是无用消息。
终于下定决心清理微信:
家人群、同学群、工作群继续保留,微商群、各种所谓行业交流群统统退出;
删除了一些自从加上后就没有聊过天而我也不认识的微信好友。
关注过众多微信公众号,经过筛选,取关感觉没有价值或者意义的公众号。
把微信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
现在,每天微信上的信息也不过就是几条,基本上都是关于工作上的内容。
偶尔跟家人、好友聊天、视频,不在有人动不动就让朋友圈第一条点赞,虽然每天依旧是24个小时,但是感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更多了。
看《中国好声音》的时候,被李健圈粉,他说他没有微信,用的还是若干年前的诺基亚手机;著名主持人汪涵经常会删除好友,微信好友最多100人左右。
我用着智能手机,微信好友几百人,大部分人安安静静地存在于通讯录里,在节假日的时候,发来群发的祝福。
平时互不打扰,这样挺好!
[二]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身外之物。其实,人生是需要做减法的!
曾经在手机上下载了众多APP,除去上班时间,自己的私人时间大部分都花费在了各种APP上,一顿热闹过后,脑海中也留不住什么印象,可想要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完成。
曾经做过兼职,在网络上接一些写文章、发帖子的小任务,每个月几百到一千多不等收入。
后来,我删了APP们,不在接兼职任务。
空闲的时间就看看电子书、学学英语和PS,周末如果不回家就背着相机去拍照片。
让自己专心做一些真正喜欢的事情,提升工作技能,不把时间浪费在众多无太大意义的事情上面。
我发现,生活变的简单了,这正是我想要的。
大部分人生活的不幸福,是因为想要的太多,拥有的太少!
人生,这么长又这么短,我们都已中年,很多儿时的梦想早就模糊在了记忆里,谁还记得呢?我也曾想改变世界。
可是现在,我们依旧在为世俗所累。
最近很火的李诞说,人间不值得。脱口秀让他成名,他说他是真的热爱写作,在不喜欢高薪的工作和喜欢但低薪的工作中,他说他选择从事不喜欢但高薪的工作。
生活的痛苦?目标定低一点想要的少,甚至时间久一点不就好了吗?
你不努力,神仙也忙不了你。
[三]人之初 性本善
记得上周日在北京大学,我跟M博士有一段短时间的对话,我说:
“中国社会存在很多黑暗的事物,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可言,可现在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教育的缺失造成的,这里的教育不不仅指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以及这个社会所提供的教育。现在社会主流人群为50岁-30岁的人群,这一代人的一行一动,除了社会的问题,其实正是被上一代人灌输了不正确的思想。”
人之初,性本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与其抱怨社会现状,其实,我们更应该想一下如何改变这一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文明古国,其实,我们是可以为自己骄傲的。
说的底,现在的一切都是先人们选择的结果,不论秦朝的焚书坑儒、清朝的闭关锁国或者建国初期的文化大革命,众多民族中优秀文化被抛弃。
女儿上幼儿园小班,老师教孩子们背三字经、弟子规。有朋友在寺庙做义工,曾经快递给我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和光盘。
我曾经买过整套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包括《论语》《周易》《孙子兵法》等数十本书,看完《论语》后,已经好久没有看这套书籍了,如今它们安安静静的躺在我的书架里。
偶尔翻出笔记本,看到自己曾经摘抄的句子,虽然不曾全部看懂读完,其实,也挺好的!
我觉得现在挺好的!
[四]写在结尾
其实,也没有什么太想说的。
我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还在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好。
我想说,现在的一切都是我曾经选择的结果,对曾经的选择,我不曾后悔。
简单一点,其实生活的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