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要相信习惯的力量

来源:华拓网
图片来自网络

原本不想写的前言

可以写下这篇文章的基本素材其实都已经够了,但,我还是象征性,并且“习惯性”地在我的“第2大脑”里(概念来自于《高效忍者》一书,实际上就是我的印象笔记)搜索了“习惯”这个关键词。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在多本和高效、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总结概括为如何更好地工作与生活类的文章中,这个词,这个“能力”无一例外的被提及。

所有重要的方法、能力、技能,作者们都总结为“要养成习惯”,一言以蔽之,“一定要把×××当成一种习惯”。

是不是足以见得,习惯真的很重要,习惯真的很有力量。

所以,这也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解决掉的事情,也不是一篇书评就可以阐述完毕的感受。但,这可以作为第一篇,分享出来。

WHY的重要性

每件事情都有它背后的意义,但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份意义都不尽相同。

论习惯的重要性,也同样,对每个人都不同。于我而言,希望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克服一些恶习的重要性在于以下3点:

01 理解并实行习惯的养成,让“改变”这件事情“触手可及”

一切拥有可行的“方法论”的事情,都值得一试。

未必对每个人都百分之百有效,但不妨碍试上一试。

何况,这已经让很多看似不可能有机会成为可能。那些你以为的根深蒂固的无法改变的各种行为,各种情绪和心态,其实不过是一种习惯。

而一个人每天有40%的行为(包括心里的想法)都是出于习惯,你不喜欢的模式,你知道哦那些限制你的模式,其实都可以改变,而且可以被你自己所改变。

前人的书籍给你提供了方法,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去行动。这是不是已经让事情简单了很多,而且根源就在于自己本身了,也让你失去了很多无法改变的借口。

02 曾经的良好机制,成为了继续前行的支撑

我的确因为有效实行一些方法论,成功地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而这种良好的习惯,和其带来的良好的“效能感”与“成就感”,是非常良好的反馈,足以让我持续的进行下去。

这种习惯的培养源自于2010年,良好的读书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以及做一切“输入”的感受记录,都是在这一年开始,并逐渐养成,直到现在。

“习惯出现时,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就是这种感受,在《微习惯》这本书里也提到了,习惯是什么,就是那种“做起来容易,不做起来反而更难”的事情。

到此时此刻,不读书,不写字,真的反而让我觉得“不舒服”的情况。

而读书写字这个习惯,给我带来的良好影响已经完全超过了当时为了培养这种习惯所受的“磨砺”,这些是深远的影响,是具有积累的力量的事情,是非常值得培养的习惯。

03 我依旧渴望改变

是的,与时俱进,像是某种不得不做的宿命感的事情,已经牢牢地刻进了我的世界观。

已经养成了的习惯,不必再费大脑,而一些符合现时阶段需要做的事情,是需要去养成的新习惯。

想变得更好,不是那种适应别人的需求和预期的更好,而是想让自己满意的更好,就真的要继续行动,继续践行。

最后的落点,永远都在行动

是的,多说无益。

“一个得不到执行的念头,最终都会消亡”——罗杰·冯·欧克

而且那些消亡的念头,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它们明明可以产生新的结果与不同,这才是最可惜的地方。

在《微习惯》这本书里给出了培养一个微习惯的8个步骤,如果你也有改变的性质,不妨挑一个小小的事情,试上一试。

第一步:列出所有你想养成的习惯和计划(可以先列一个清单)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对你的重要性)

第三步:归纳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重要的还是真的每天都去做)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人也是动物,奖励很重要)

第五步: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数据管理,能够有效指导自己的重要环节)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不要设置太多太高的预期)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每天都完成比完成很多更重要)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阶段性结尾,有利于开展下一批次的微习惯)

完整的内容,建议感兴趣的伙伴们去找这本书来读。

当然,我目前在读的《习惯的力量》也会有方法和行动步骤的部分,待我阅读完成后,会结合以往的学习进行第二次分享。

以及,相信

相信你可以,相信会改变。是一切的前提。

这种“相信”,其实,也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