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精选10篇)

来源:华拓网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 篇1

学习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

3、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学会关注、关爱他人。

资料连接:

走进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江苏无锡人。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学习过程:

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两题。

1、识记字词

伛( )身 攥( )着 惶( )恐 塌( )败 愧怍( )

取缔( ) 滞( )笨 眼翳( ) 骷髅( )(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合作释疑—评说老王

3、分析人物: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老王形象的语段,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建议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 的人,从 看出”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

4、面对老王的境况,作为作家的杨绛是怎么做的?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获?

思想共鸣—怀念老王

5、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为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难道不想从行动上为他做点什么吗?(提示:“你”可以为老王写墓志铭、悼词、纪念文章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触!注意言简意骇!!!)

迁移延伸—关注“老王”

6、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谈谈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吗?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品味语言:

7、杨绛的文学语言看似平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请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学习小结:

8、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

9、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10、文中有一个词语“ ”能概括老王一生的命运,这个词语就是“文眼”,理解课文抓住文眼,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1、仿写句子: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 篇2

教学内容:动感生活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从贺卡的整体外形上来考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 区别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第1课时)

区别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发展的概况。(第2课时)

教学难点

对工笔花鸟精细逼真的写实与写意花鸟水墨酣畅的意境美的理解。(第1课时)

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区别。(第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相关的。风景名胜照片1~2张。

学生准备:收集山水画的印刷品。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问: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问:观看过鸟类活动的录像后,你喜欢哪几种鸟?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麻雀的照片,工笔画麻雀的艺术形象,写意画麻雀的艺术形象,请学生的讨论观察后讨论三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笔墨中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播放画家在绘制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录像,强化学生对两种技法的感知效果,讨论画家在不同技法创作活动中的情绪状态,画面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哦作画主体。

工笔花鸟画:是用笔工整细节明澈入微,用极细腻的笔触逼真地描绘花鸟。

写意花鸟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摒弃物象的细枝末节,大胆地概括、提炼、夸张物象的形神,用豪放简练的笔墨加以表现;它要求画家落笔准确,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四个学习小组各选一幅画并结合所收集资料进行讨论。讨论它们是哪一种表现技法、画面构图、内容、艺术效果,并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三、感悟体验阶段

1. 《写生珍禽图》逼真精细地画出自然中的禽鸟龟虫等物,你佩服吗?你能画出吗?你怎样做才能最终画出来?

2. 从《墨葡萄图》中,你能体味到徐渭晚年的心态吗?

3. 《荷花小鸟》图中有哪些形象组成?画上题款“八大山人”四字看似“哭之”又似“笑之”,你能领悟朱耷的为人及性格吗?

4. 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竹比石的墨色浓,为什么?你对瘦劲的竹和石有何视觉感受?

重点语:黄筌重视写生,并养了许多鸟,观察它们的动态,以便把鸟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羽毛、翅翼、嘴爪刻画的质感很强,动态结构准确生动,自然真实。

水墨写意画画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赏这些画,一方面观赏画家笔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形象去窥见形象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的精神气质的人格美,品味画家的意境所在。

四、归纳巩固阶段

1.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有何区别?

2.说说《写生珍禽图》的技法特点和艺术效果。

3.谈谈对《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花鸟画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什么样的鸟?请画出它。请你为保护鸟类出个好主意。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江苏是我国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高度集中的省份,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湖光山色。

2.你游览过祖国哪些名山大川?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本地风景名胜照片,并出示教师据之所作的一幅山水画,通过比较讨论如下问题:

a、照片中的景与画中的景有什么不同?

b、照片中的景属何种美?画中的景又属何种美?

余音:景是现实,画是艺术。景是现实美,画是艺术美,现实美较之艺术美有无与伦比的.丰富性,但缺乏艺术美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理想性,所以才有“西湖风景美如画”。

散点透视即透视没有固定的视点,视向,视域,取景作画的局限于视点、视向的束缚。

2.比较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倪赞《幽涧寒松图》,讨论两幅山水画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余音:青绿山水画属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画范畴之内的画种,是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涂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水墨山水画的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

3.通过画家创作青绿山水的水墨山水的录像,强化学生对这两种山水画的感知效果。

4.分组讨论《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清凉环翠图》、《淮扬洁秋图》。对它们的技法特征,画面布局,艺术效果畅谈自己的感受,每组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并交代山水画发展的简要脉络,作者的师承关系,画家轶闻趣事等,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品味我国古代山水画杰作。

三、感悟体验阶段

1.《溪山行旅图》与《富春山居图》主要区别是什么?

2.《清凉环翠图》表现的是何方水土?你知道该地现在变成了什么状况?

余音: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画家作画讲理法,布局严谨,使山水画更加浓厚而生气韵。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四、归纳巩固阶段

1.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表现有何不同?

2.北宋的绘画在谁的直接参与下有了很大发展?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3.元代的山水画更注重表现什么?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五、课后拓展

1.选择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一幅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风光?能画出来吗?请你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出个好主意。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 篇3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18页—19页,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

(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

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背景。

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

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思考:动脑筋

教材第20页

[教师引导]对于课本上“动脑筋”栏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观点应该怎样看待呢我们说,看待任何事物,必须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解放牌汽车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它诞生的意义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而不能拿它和现在的产品去比。

[教师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师提问】

(1)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会议是什么。

(2)这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3)这次会议上制定的宪法的性质如何。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教师提问】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师生通过讨论,总结: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 篇4

一、自然动情地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小巷深处》这篇文章(同时一名同学写标题),昨天在课堂上读课文时,有的同学偷偷擦眼泪,不知是什么原因?”

“深受感动!”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我也与你们有同感,并且回家时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一首歌……”

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同学站起来说:“肯定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看来我们师生真是心有灵犀,那么就让我们合作,共同演唱这首歌好吗?”

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下面让我们伴随着浓浓的母爱,进一步走进林莉的《小巷深处》。”

二、民主和谐地探究

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1.盲姨娘为什么收养孤女?

2.为什么孤女回避同学,厌恶家庭?

3.盲母为什么偷偷探望女儿?

4.盲母收养孩子后为什么变好了?

5.竹棒的作用?

6.老婆婆为什么叹气?

7.文题似乎不相符。

8.“淡忘”、“记得”是否矛盾?

同时学生速度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

师:“我提议以民主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答应了,但要求自愿结组讨论一段时间,师爽快地答应了。

大约三分钟后,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要回答第一个问题。他说:“盲姨娘收养孤女是出于对她的同情和爱。”

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接着又有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3,她说:“偷偷探望女儿是因为母亲怕女儿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也能看出对女儿的深深的爱。”

这时,班里又一名同学站了起来,他颇有感慨地说:“以上两名同学的回答让我体会到,文中的母亲处处为女儿着想。问题4母亲变好,是怕给女儿留下一个坏名声,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课文内容,母亲对女儿的爱决不仅仅只有这几件事,我建议大家,再找找其他事例。”

这名同学的发言马上得到响应,“老师我说”、“我”、“我”,接二连三地有人发言,逐一找出了母亲对女儿的爱的具体表现,并且语言简洁,气氛很热烈,掌声此起彼伏。

这时,老师赶忙把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母亲对女儿的深沉无私的爱的具体表现”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

1.微薄收入收养“我”。

2.所有积蓄换住处。

3.为“我”改变泼辣性格。

4.终年辛勤劳作。

5.把“我”调养成“千金小姐”。

6.“我”厌恶家,母亲抑制感情,表现平静。

8.偷偷探望,托人捎物品。

同学们都很投入,突然最不爱发言的一名同学站了起来,若有所思地说,“老师,请您把大屏幕的内容返回到疑难问题。”

“好。”师照着做了。

“我发现问题2、6、8属一类问题,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能用文中‘我’的感情来解释……”

他的话还没说完,班里另一位同学插话道:“我也看出来了,由于虚荣心在作怪,所以孤女回避、厌恶家庭,从而不理解盲母的苦心,这也是老婆婆叹气的原因;‘淡忘’一词也能用这一点来解释。另外,‘记得’是说孤女被母亲深沉无私的爱感动后,翻然悔悟,它和‘淡忘’不矛盾。”

又有同学补充说:“文中‘我’的感情前后不一致,看来,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并且文中写的表现母亲对女儿的爱的事例好象与女儿的感情变化有什么关系。对了,感情是全文的线索,事例是在感情变化中逐步展开的。

“对!”师非常肯定地说,不知为什么,竟然有一些激动。

“有道理。”同学们也议论纷纷,随即,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文中‘我’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呢?”

通过讨论,同学们很快找到了答案。但这时,师发现,一名同学溜号了,突然想出了一个“坏”主意,让那名同学上黑板按顺序贴上写有女儿感情变化词语的纸条。并宣布,如果贴错了,要罚唱歌。遗憾的是他贴对了——满足自豪、沉默回避同学、厌恶家、淡忘家、母亲、感激、悔悟、流泪。大家没能听到他唱歌,不过也许以后他不会再溜号了。

小插曲过后,同学们又展开了对竹棒作用的讨论。

有的说它是盲母的伙伴,有的说它是女儿的替代品……说法不一。看来这个地方是个难点。于是,师点拨:“竹棒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具体形象,对这些形象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这是抒情散文常见的写法。文中青石板、小巷等事物也是同理。”

“老师,”一个同学站起来,“文题不符原来是我提出来的,通过您的见解,我明白了,它们不但相符,而且题目拟得非常好。‘小巷’是母女俩家的所在,也是作者的感情寄托。小巷之深,代表母女间感情深,正所谓——小巷深处寄深情。”

“好!”师情不自禁地为这名同学喝彩:“她自己解释了曾经不懂的问题,可见这节课很有收获,这是我所希望的结果。”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小巷深处寄深情,这不是文章的主题吗。”

“对呀,”师欣慰地说:“大家配合得很好,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任务,恭喜你们!”

三、总结式的拓展

师:“同学们,你是否赞同文中“我”的做法与想法?”

生:“很多同学都不赞同“我”以前的做法与想法子,但肯定了“我”知错就改的优点。”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我也想说两句,我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向我们班的康宁同学表示我的敬意。因为她的父母都是盲人,而康宁却从没嫌弃过他们,这种纯真的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掌声中,师代表全班同学送给康宁同学一份小礼物,她激动地哭了。

师:“我想以康宁同学为代表的七年四班同学都是深爱着自己父母的好孩子,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来回报他们的深恩!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写给母亲的歌——闫维文的《母亲》,肯定心中还会涌起新的波澜。”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儿,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光,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教室里响起了嘹亮的歌声。

四、布置作业

师:“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她们的深深的爱意。”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个性化发挥,如让学生大担提问,由此引入对课文方方面面的分析等。在积极转变教师角色的同时,能够努力改变课堂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但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分析能力。但也存在不足,如果改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有的时候只注重学生表面上的活跃,而忽略了心理上活跃等等,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 篇5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18页—19页,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

(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背景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

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思考:动脑筋

教材第20页

[教师引导]对于课本上“动脑筋”栏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观点应该怎样看待呢我们说,看待任何事物,必须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解放牌汽车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它诞生的意义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而不能拿它和现在的产品去比。

[教师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师提问】

(1)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会议是什么。

(2)这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3)这次会议上制定的宪法的性质如何。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教师提问】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师生通过讨论,总结: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 篇6

[教学目的]

1、在地图上能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

2、运用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及地形与气候人口的分布关系

3、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种类,并分析这些野生动物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因

4、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别称的由来

5、运用地图,了解澳大利亚主要矿产资源及矿产地与工业、城镇分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澳大利亚的地形、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

难点: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澳大利亚古老动物存在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大洋州挂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问: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哪个?该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

一、地理概况

1、学生阅读P95“阅读材料”,了解大洋州的范围,而后引导学生在挂图上找出大洋州的主要岛屿、群岛。

2、对照图2-47,学生说出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特征

3、引导学生找出东经160、赤道,从经纬度位置分析澳大利亚特征:东半球、南半球、跨温、热两带(过渡)澳大利亚是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其领土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4、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而后教师在挂图上指出

5、结合教材第二段文字,了解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堪培拉、悉尼、墨而本的位置

二、地形

1、引导学生观察P97图3-49,对照图例,得出澳大利亚的基本地形特征:地势低平

2、学生讨论完成P97活动题(过渡)由澳大利亚地形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地形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这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呢?

3、引导学生找出西部高原区,对照图例,分析其面积、海拔高度特点,并突出著名景点:艾尔斯巨石

4、找出中部平原区,对照图例,得出海拔特点:地势低平,形成大自流盆地

5、结合图3-51,讲述大自流盆地的成因,突出中部有澳大利亚地势最低处艾而湖

6、结合挂图,指出澳大利亚东部山地的范围,并指出分布在东部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再找出大堡礁的位置

三、气候与人口

1、学生阅读图3-53,说出澳大利亚的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东南沿海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观察图3-54,思考: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四、古老的动物

1、引导学生阅读P99图3-55,指出澳大利亚的主要动物,并小结:澳大利亚的动物具有起古老性和独特性

2、讨论: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动物古老而独特呢?

3、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植物物种也具有独特性(过渡)从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澳大利亚属于什么性质的国家?

五、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学生阅读思考;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可以从哪些文字体现出来?为什么有“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2、学生联系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征分析: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会发达?

3、引导学生阅读P100图3-58,完成活动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3.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

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难点:

难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静听。)同学们,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触呢?要知道这是世间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这是贝多芬全聋后的作品,是超越灵感的产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够创造出来。(再次聆听,感受)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看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

二、整体感知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三、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 篇8

[课标内容]

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 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 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 ”,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 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学纲要]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况

二、农工商 业的发展

1、宋代农业的发展

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3、宋代商业的繁荣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 )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 )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 ”, 还出现了( )。原产越南的( )由 福建推广到江淮 一带。南方已普遍种植( ),(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

3、宋朝时,( )在南方逐渐普及,( )成为著名的瓷都。( )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 )。

4、( )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5、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 )、( )、( )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6、宋代的城市中已打破( )和( )的界限,出现了众多的( )行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 )身份相对自由,( ) 文化生 活也丰富起来。( )、( )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 篇9

一、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中华文明之祖,指的是炎黄战蚩尤,“禅让”时代的尧、舜、禹,大禹治水。其核心是黄帝对人类的贡献,理解它关键就是要通过一些资料图片信息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学的重点是中华文明之祖的贡献。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

二、目标及分析

1、目标: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掌握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分析: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掌握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禅让”的含义与实质,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七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什么叫“禅让”制,其中关键是教师提供历史资料,学生讲述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从中形成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四、教学条件支持

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了解掌握本课的历史知识。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他们究竟对中华民族有什么历史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问题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使学生了解炎帝、黄帝和蚩尤的基本史实和华夏族的形成。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教师补充一历史内容提出问题。

问题1:炎帝、黄帝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见课本P11页)

问题2:“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1)炎,黄战蚩尤

(2)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3)地点:涿鹿

(4)交战双方:炎帝、黄帝部落同蚩尤部落

(5)性质:部落战争

(6)结果:炎黄部落打败蚩尤

问题3: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炎帝、黄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此后炎、黄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

教案范文大全初中生模板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学时重点

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工业化的起步。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

重点有两个:一是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学时难点

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这一问题很抽象,对初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而将它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工业化的起步。

请同学们阅读课前导读,“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我国经济状况如何”。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小结:国民党在败退台湾后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是一个经济上面临崩溃的旧中国,一穷二白。旧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合理的工业体系,几乎没有重工业。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但仍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同样发展中国家印度也比不上。指导学生阅读书中表格。

师: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

活动2【讲授】工业化的起步。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一五”计划编制目的和它的起止时间。

1953年,我国政府开始组织编制“一五”计划,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到1957年结束。

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由学生看书总结)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那么,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呢为什麽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小结:“一五”计划开始的时候,虽然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历的水平,但是工业化的起点仍然很低。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多媒体再次显示:《中华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格和课前导读内容)

可见,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和更复杂国际局势的影响,恢复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极端落后状况的客观要求显得更为紧迫。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样超额完成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师生共同小结)工业方面: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为钢铁工业)。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为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机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多媒体显示:《鞍山大型轧钢厂》《我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交通运输业方面多媒体显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重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动态),学习交通建设主要成就。A、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B、“一五”期间,我国共建成30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师:“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完成书中“动脑筋”,指导学生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小男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激发学生发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师: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经济建设也在加紧进行。具体表现是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请同学结合课文介绍大会召开的情况。

学生复述:1954年9月,我国政府在北京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由毛泽东主持,全国人大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由人民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在我国历还是第一次,它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成了国家的主人。

师:这次大会的任务一是制定了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在此之前,我国有一部文献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部文献叫什么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生:《共同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制定的。

师:当时,蒋家王朝虽然被,但全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国内外的敌人还很嚣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处于一种过渡状态,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稳定,需要加强人民的民主权利,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这次大会上,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和引文内容。

师:宪法规定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有这些充分说明这部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四、问题探究

提示:可以结合课文及《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国民经济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得出小男孩的结论“了不起!……”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小女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在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要激发学生发愤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2.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3.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5.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6.东北工业基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