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看不见摸不着的“恰到好处”

来源:华拓网

儿子上个学期被老师批评得有点儿多,尤其是期末的时候,竟还被叫了一次家长,搞得我也是有些招架不住了,拿不准到底该怎么对付他。打击重了,怕打失了他的个性;轻了,又怕他没有切肤之痛,无关痛痒。于是,为了怎样才算料理的“刚刚好”而纠结不已。

一日,跟朋友闲聊又自然扯到了孩子身上,我大倒苦水,跟她描述我收到老师告状短信的时候如何头晕目眩,接到老师电话的时候简直都能屁滚尿流。谁知她听了之后来了一句,我太羡慕你了!

我错愕不已,如此境遇,怎可能还会招来艳羡?

朋友接着说了下去。她说,我儿子从来就没被告过状,他老师只给我打过一次电话,我一开始看是老师打来的还挺高兴,心想终于惹点儿事儿了,可谁知老师只是说他裤子弄湿了,叫我给他送条裤子。唉,我多希望能接到一次老师的告状电话啊。

听完她的话,我忍不住大笑了起来。这番安慰着实奏效,你看,人家想被告状还告不成呢!

我想起有一次跟另一个朋友聊天时,她讲起她的女儿,说是叫写作业就写作业,叫练琴就去练琴,乖的不知如何是好。我说这多好啊,我儿子要是有这一半也好啊。可她说,我觉得不踏实,你说她现在那么乖,会不会突然有一天就一下子还给我了?

听了她的话,爆笑之余,不由得觉得有些悲摧,我们这些做妈妈的,是不是有点儿太zuo了!好像无论孩子怎样,都有发不完的愁,担不完的心!

说老实话,为父为母的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呢?

比如说,如果自己的孩子老实,你希望他不要太老实,最好也能像XXX一样调皮一点儿,老实的孩子比较沉稳,调皮的孩子比较灵巧,最好一半一半;

比如说,如果自己的孩子乖顺,你希望他不要太乖太顺,最好也能像XXX一样叛逆一点儿,乖顺的孩子比较省心,叛逆的孩子比较有主见,最好一半一半;

比如说,如果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你希望他不要太内向,最好也能像XXX一样来点儿人来疯,内向的孩子善于思考,外向的孩子善于交往,最好一半一半;

再比如说,如果自己的孩子性格敏感,你希望他不要太敏感,最好也能像XXX一样什么事出门就忘,敏感的孩子心思细腻,粗放的孩子心胸宽广,也最好是一半一半。

反过来说,如果自己的孩子太调皮,太叛逆,太外向,太粗放,你肯定更是安心不到哪儿去,担心他在外跟人打架了,发愁他很容易就被人拐走了,生气他如果不结结实实打一顿就根本记不住自己犯过的错。情急之下,说不定还会被逼亮出杀手锏说,你看看人家隔壁王二狗!

这简直就是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村上春树曾经在一篇讨论年龄的文章里说,经常纠结于自己年龄的人不妨换个想法,其实“不管多大年纪都无所谓,无非就是个恰到好处的人罢了”。他还自我解嘲说,自己“长相不英俊,腿也不长,还五音不全,又不是天才,细想起来几乎一无是处。不过我自己倒觉得‘假如说这样恰到好处,那就是恰到好处啦’”。

由此看来,“恰到好处”这个词其实带有很大的欺骗性,看似有据可依,让我们不知疲倦地去追求,希望能够踏踏实实踩到那个点,希望那个让人操心的娃即使不完美,至少也可以无限接近之。可实际上,到底什么叫“恰到好处”,还不是全凭自己一句话。

所以,调皮的,老实的,乖顺的,叛逆的,不管他/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只要我们少一些对比,少一些左思右想,或者少一些完美主义,那么他/她也“无非就是个恰到好处的人罢了”。

就像我,之前还给儿子立了家规,规定他每周罚站不得超过三回留堂最多一回,现在想来也是好笑。于我而言,这是一种让人心安的平衡,可是换做别人,有可能早就忍无可忍了。

每个人的“恰到好处”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就不必自寻烦恼了。

其实我这么说,好像有自我安慰之嫌呢!

有,就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