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RIA学习力」《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No.13,歪歪

来源:华拓网

拆页十四

来自《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

P248

双赢过程

赢/输的方法不可能带来双贏的结果。你总不能要求别人:“不管你是不是喜欢,都要以双赢为目标。”问题是怎样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哈佛法学院的教授罗杰·费舍( Roger Fisher)和威廉·尤利( William

Ury)在二人曾合作出版的《走向共识》一书中建议在谈判中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虽然他们并没有使用“双赢”一词,但是倡导的精神和本书不谋而合。

他们认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我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习惯五和六直接说明了如何处理其中的两点,后两个章节里将详细探讨。

需要指出的是,双赢过程同双赢结果密不可分,只有经由双贏过程才能实现双赢结果,这里的目的与手段是一致的。

「I,重述知识」(可选)

解释双赢过程四个步骤。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对方,你的需求是什么?你在顾虑什么?你会如何想问题?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双方的主要分歧或者说利益冲突在哪里?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找到双方需求都能满足的方案。可能不会完全符合双方的期望值,但是至少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途径。运用头脑风暴,提出和验证各种途径的可行性。

「A1,激活经验」(必选)

过去,职场上的一次艰难沟通,你获得了胜利,比如申请加工资、调岗位,要求下属完成一件他不乐意的事情,或者跨部门沟通希望对方配合你,在这件事中,你是如何做到的,和双赢过程四个步骤有哪些异同。

如果你想写一个沟通不成功的事情也可以,那么需要用双赢过程的四个步骤来推演一次。

分享一次成功的经历:我在职场上的一次艰难沟通,是与业务部老总沟通,确定业务部的绩效考核方案,之前从来没有考核过,我要改变大锅饭的情况,去推行业务考核,业务老总不看方案直接拒绝这件事。但是最后还是沟通成功了,其中过程中体现了双赢的4个步骤: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业务老总跨行业刚入职不久,一是对一线业务人员的工作缺乏了解,不敢做决定。二是自己每天都在谈家文化,跟员工称兄道弟,拉不下脸与下属谈考核。

其次,主要问题就是他要接受绩效考核这件事,考核方案的细节可以商讨。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想通他的顾虑后,我明确告诉了他我的诉求,老板已经明确要实施绩效考核。即使我不来推进这项工作,也会有其他人来推进,而我是最了解分公司的情况的,并且我进行过详细的数据测算,已经与核心员工交流过。只要他同意实施绩效考核,具体的指标我都可以听取意见后再调整。

最后,经过反反复复的讨论,收集意见,也不断明确哪些是可以妥协的,哪些是不能妥协的,最终定稿实施。

拆页十五

来自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及

P260

如果同儿子、女儿、配偶或者雇员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他们的反应通常是:“他就是不理解我。”

有一个父亲对我说过:“我不了解我的儿子,他就是不愿意听我说话。”

我说:“我来重复一下,你说你不了解你的儿子,因为他不愿意听你说话?”

“是的。”他回答。

我问:“你是说,因为孩子不肯听你说话,所以你不了解他?”

“对啊。”

我提示他:“如果你想明白一个人,那就要听他说话。”

他愣了一下,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噢,没错!可是,我是过来人,很了解他的状况。唯一叫人想不透的,就是他为什么不听老爸的话。”

实际上,这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儿子在想些什么,他用自己的想法揣摩全世界,包括他的儿子。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

Empathy)不是同情( Sympathy)。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I,重述知识」(可选)

用图示方式展示听的五个层次。

「A1,激活经验」(必选)

请为你与身边人之间的聆听打个分数,1-5分,5分最高。需要挑选5位。身边人有父母、配偶、孩子、上司、同事、下属、朋友、竞争对手、你看不惯的人等等

然后挑选一个人,找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你们之间的聆听方式。

假如要把你们的聆听效果改善提升1分,你会做什么?

妈妈,我对她的聆听方式是选择性接收,3分。

老公,我对他的聆听方式是选择性接收,4分。

女儿,我对她的聆听方式是选择性接收,3分。

朋友,我对她的聆听方式是选择性接收,4分。

我看不惯的人,我的聆听方式是装模作样,2分。

举个例子:我跟妈妈的沟通,通常是用电话的方式,我知道她有很多烦心事,所以希望电话能给她一个倾诉的渠道。但是她讲的内容很多我不认可,所以我打电话的时候就不带脑子,经常放空了。比如,她讲到妹妹是如何折磨她的,我听完以后就随口说:跟病人在一起是很难受的,为了你自己的身体和心情,你别跟她一番见识。

如果要改善聆听效果,我下次跟她打视频电话,这样我可以看到她的表情。我尝试去理解她讲的那件具体的事情带给她的感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