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幸福的另一种答案 | 《查令十字街84号》

来源:华拓网

文|花布衣

图|《查令十字街84号》剧照

幸福的另一种答案 | 《查令十字街84号》

从1949年10月15日在《文学评论》看到‘专营绝版书’的广告后海莲•汉芙寄出的第一封信,最后一封信上的时间是1969年4月21日,通信往来有二十年之久,二十年!

对于我们才年芳十八就看遍人间冷暖,知晓事态炎凉、心中窥破红尘俗世的人来说,二十年,真的很长!

从一开始的经济萧条,物资匮乏,伦敦已经逐步从战后危机中走了出来,而书店一员塞西莉已经随丈夫驻军搬到了伊拉克,其中书店六名员工之一的乔治•马丁先生在医院中病逝了,他曾在书店工作已多个年头。

人来人往,许多人一转身就已然成为了过客。

不过也总有一些人乍一相逢就感觉神交已久直叹相见恨晚,漫漫人生路总有一些人会伴你走完全程。

时间会改变很多很多,可时间过去了仍然有一些东西会留下。

幸福的另一种答案 | 《查令十字街84号》

有一句话说:“相遇的人终会相遇”。

查令十字街84号与海莲汉芙想必也注定会有这样一段妙不可言的缘分。

她在一封信中写道:

“隔着三千英里的安全距离,我写了一堆没大没小的信,我大概只会悄悄溜进去又静静踱出来,而不敢告诉他们我是谁”。

可这些“没大没小”的话语却不知道带给别人多少欢乐,其中又夹带着太多善意和惊喜。

海莲无疑值得‘查令十字街84号’的喜爱。

但那一间只闻其名,不晓其状的书店同样魅力十足,惹人遐思。

它的底蕴、内质、气场或者说卓尔不凡之处在于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当你走进,喧嚣全被关在门外。

书的魅力也在于此,打开一本书,尘世的喧嚣暂时都被隔绝。

幸福的另一种答案 | 《查令十字街84号》

书是走入某一个人的世界。

某一个地方则会因为某些人的磁场而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息。

有的地方会自然而然的亲近,而另有的地方则带着难以言喻的排斥。

当你走在大街上,会被市场的繁荣和浓郁的商业氛围所影响。

步入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又会不自觉的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节奏。

若是踏足校园,即便已经告别了求学生涯,但还是会被一种活力青春的气氛所浸染,心中不由也开明了不少。

言而总之,整体的感觉只是内心的外显,而‘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店的魅力更在于店内的那一群人。

如此才会令人恋恋不忘,如此才能造就一段佳话,如此才有了善良终不被辜负。

幸福的另一种答案 | 《查令十字街84号》

寄信往来的过程,他们开始逐渐分享各自的生活。

海莲汉芙说起她和牙医的故事以及关于她工作的些许。

塞西莉寄了自己的全家福给海莲汉芙,后来虽然离开了这个书店,暂时去了另外一个国度但是不曾想过中断彼此的联系,转而请别人将信转寄给她。

有朝一日海莲若是游玩伦敦也希望能携手漫步在温柏街或者柏克莱广场。

而且她们竟然还通过写信的方式教授糕点制作。

F.P.D则将这一件奇妙的事情和那一位特别的朋友的故事分享给了他的妻子还有邻居。

从一个人口中听及他自己都素未谋面的人,却都喜欢上了这样一位远方的朋友。

店内的其它工作人员也同样按耐不住,致信表达对海莲汉芙的感觉和感谢。

他们会相互致以节日问候而不时致以远隔重洋的礼物。

这一切不就是生活中简单又美好的小确幸么?

幸福的另一种答案 | 《查令十字街84号》

有人说,幸福由三件事构成: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说来容易做来难,不过却值得去尝试,而且看起来很大程度上也确实可以做到。

如一些大道理所表述的那样:

‘如果你自己都对自己没自信,那怎么让别人对你有自信。’

或者,‘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与此类同,我觉得,如果你不乐意去对别人好,那么别人又凭什么给你好脸色呢?

我想,即便没有后续彼此的礼尚往来,海莲汉芙也同样还是会‘与人为善’。

一方面是天性使然因而理所当然。

另一方面是力所能及故而心甘情愿。

而这不正很好的诠释了‘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么?

幸福就是善良终不被辜负,岁月以温柔待你。

至少这一切在查令十字街84号淡淡的进行着,而且世间的某些角落也正悄然的发生着。

我喜欢书的扉页上有题词,页边写满笔记;我喜欢翻看他人曾经翻看过的书页时产生的共通之感;我喜欢阅读很久之前某个人向我推荐的文章,这种仿佛我们在共同品读一本书的感觉。——《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节选


-作者-

花布衣,总有人在仰望星空,希望你遇见我,能有乍然相逢的惊喜,还能有久处不厌的温情。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行客牧花(ID:huaby-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