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聊狮城(九)逛逛小泰国

来源:华拓网

小时候,看到地上结群的蚂蚁,会好奇的地用树枝把它们拨开,但一会儿,蚂蚁们又聚在了一起。

据说,让它们找到彼此的是气味。

其实人类也一样,比如散落在各处的游子,都会循着乡音、乡味而聚。

狮城,是多种族聚居的国家,因此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有着各具特色的“中国城(牛车水)”、“马来村”、“小印度”。顾名思义,它的名字都代表了群体的特征。

除了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还有占据人口不多的、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

找到“小泰国”是因公司离它不远,我在午餐时爱四处逛逛,带着一颗找美食的心,去熟悉四周。

“小泰国”的本名是黄金坊,大多开往马来西亚的巴士是从这里出发。

走进“小泰国”,刺激感官的除了味道,还有文字。

泰国香料通过餐饮店的各种烹饪方式恣意地散发出来,在大厅里弥漫着,虽不浓烈,但也难以忽略。各个商铺的招牌文字都是泰文,里面有银行、发廊、服装店、杂货店、超市......更多的是餐饮店。

这些商铺大大小小坐落着,过道如同河道,虽说里面并没有小河流淌,可门口摆放着货物,俨然有着泰国水上市场的随意。

这份随意感来自商铺门口的各式小摊:或是装有各种水果的框子;或是放着餐厅自制食物的桌子;或是挂着些衣服的移动衣杆.....小摊旁未必有主人看着,你挑捡好了,唤一声,主人就从店里面走来。

这和狮城的井然有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因而更显特色。

一楼的芒果糯米饭,是我常买的甜点;水煮新鲜花生也是我打包回家的零食......拌米粉配菜会让我想起自己家乡有名的凉拌粉。

我常去吃二楼的猪肉面。猪肉包括了肉丸、卤肉、猪肚、油渣,你再按自己的喜好添加新鲜的青菜。摊位一旁放张桌子,摆放着各种泰国风味的调味料和豆芽、薄荷叶、还有一种我至今叫不出名字的蔬菜。泰国人大都爱生吃薄荷叶,而我是把叶子折小放进汤里,就如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用汤的温度将菜捂熟。

店里挂了已故泰国国王年轻时的照片。老泰王过世的那段时间,这家店是整栋楼里,关门时间最长的。

超市里卖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肉类和杂货。与狮城的一般超市比,这里的品种也更泰国化。蔬菜里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种类,水果也有不少是来自泰国,而在放肉类的冰柜,我居然看到一个猪头,那当下是吓一跳,随即也一乐。一直觉得狮城是被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包围着,猪肉都是低调的摆放在各大超市,却不想泰国也是一个爱吃猪杂碎的国家,而这家超市里,“猪”不管不顾的成了主角。

小时候读靳羽西的文章,她提到自己喜爱的几个国家,就有泰国,大意是说那里的人因为大都有信仰,显得特别有礼貌。这让小时候的我就对泰国有了好奇,虽说之后有去泰国旅行,但匆忙的几天都在赶着逛各个景区,而要真正了解一座城市,该住下来,吃吃他们的小吃,逛逛他们的市场,甚至和当地人聊天。

既然长时间旅居泰国难以成行,那就就近去“小泰国”感受一点风情吧。“小泰国”里人来人往,却很安静。轻声细语也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吧。

移民不仅仅会带来不同的饮食文化,也会带来给予他们精神力量的宗教信仰。在“小泰国”的门口就立着四面佛,每次路过,都有信徒在敬拜。

被人戏称为“小红点"的狮城,却容纳着形形色色的宗教。对比外面纷纷扰扰的宗教冲突,这个”小红点“和谐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