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书,孩子一看就喜欢,也许是对的时间恰好碰到了它;有的书,当时孩子兴趣不是很大,却在生活中,某个偶发时间,迸发出生命力。我有时会讶异,幼小的孩子是如何把书上的内容娴熟地运用到生活中来的。
大力10个月,最喜欢的是《月亮,晚上好》,他看到封底的月亮吐舌头,会把舌头伸的老长,这种喜爱延续至今,在沙发偶尔翻出这本书,他还是会让我读几遍。同时期我买的《小手手, 出来了》和《小鞋子, 走一走》,大力也就随我读一读,没有特别喜欢的模样,我也就没再继续读给他听。
有天当他洗完澡,不肯穿衣服时,我突然想起这本书。我先把衣服一下子套到他头上,他强力扭动身体,我马上说“大力,你的小手手呢?”瞬间,他不再挣扎,而是耐心等我帮他穿上衣袖,慢慢掏出他的小手,再朝我笑笑。当妈的也许太低估孩子们了,他也许不是兴趣缺缺,而是他了解了这本书的奥秘,所以不太想重复看。
读《小鞋子, 走一走》,书上小鞋子走起来,姐姐拿起他的鞋,也啪塔啪塔走、蹦蹦蹦地走,大力非常开心。孩子们是不是就在这样的绘本演绎中,把现实和书本联系到一起?
我曾经记录过,大力一开始不太喜欢《抱抱》这本书,过了一段时间,这本却成了他主动要求我讲的书。小猩猩一开始兴高采烈地看大象妈妈抱着宝宝,我的声音也愉快轻松,小猩猩慢慢发现自己没有妈妈抱,我的声音慢慢低沉,带点难过,到小猩猩到处找妈妈找不到,我模仿哭泣的声音说抱抱,大力指着书上的小猩猩,表情难过,说“哭”。最后猩猩妈妈出现,我的声音开始高亢,大喊“妈妈!”“宝宝!”“抱抱!”大力受到我的感染,双手搂着我的脖子,大声喊“抱抱”!
《抱抱》和《连在一起》是关于孩童情感的绘本,家人常常对大力说“抱抱”,“连在一起”,大力会学着绘本,与我们拥抱和脸贴脸,无疑,那一刻我们都体会到亲情的温馨和感动。
啰嗦这么多,其实我想说2岁以下亲子共读的几个方法:
1、合适的时候读合适的书。
什么才是合适的书呢?一般大师级的,获过国际大奖的书,还有些阅读推广大V推荐的书,可以翻看下适合哪个年龄段。选好书后就是试读,自家娃喜欢很重要,第一次就很喜欢,没问题,继续读。看了几次,还是没什么兴趣,但能读完,可以尝试再多读几次。如果连续不想看,那么暂时收起来吧。
2、演绎法,生活中用起来。
类似《小鞋子, 走一走》,就直接用实物演出来,类似《喝汤喽,擦一擦》,就找出毛绒玩具,让孩子亲自给它们擦一擦。《月亮,晚上好》是我们带他晚上出去,观察月亮在云中穿梭,奇妙地把绘本和现实联系到一起。
父母能查看网上一些共读体会,也可以根据自家宝宝的共读情况,把现实和绘本结合起来,总之,动脑筋就对了。毕竟只有你们对孩子最熟悉,也最亲密。
3、顺应孩子的兴趣,进行主题阅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欢,譬如大力特别喜欢车,不管翻看什么绘本,哪怕那上面出现一个特别特别小的车,他都可以翻出来,而他的朋友yoyo爱的是球,无论是书,还是挂图,只要看到球,就要用小手点点。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相关的绘本,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也更容易与书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