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越读越焦虑的《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来源:华拓网

看书名以为是来告诉你如何不焦虑的方法,期待是一锅香飘四溢的鸡汤。翻完后,才发现是一味百味中药。让我焦虑感倍增,读的过程感觉烧脑。

有朋友说这本《我懂你的知识焦虑》基本是罗辑思维节目的文字版。通过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渠道来传达类似的内容,这也是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嘛!我们都知道罗胖,是会赚钱的文化人。哈哈,你一定要说他是有文化的臭奸商也罢。

罗胖说自己是知识的搬运工,艰涩难懂的书经过他的通俗解读,帮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知识大门。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来说说,基于我目前的认知,第一次读完这本书的收获:

一、直播平台与融资

开篇,罗胖说“我这辈子不嫉妒别人什么,我不嫉妒别人有钱有势、长得比我好看,但是嫉妒别人成长得比我快。”引出张泉灵投资直播平台。

一个“我会用下眼角去盯着它”的直播平台为什么这么火?背后有心理学的依据:

1.    “起哄”是人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义所在。

2.    喜欢看反常的东西,这是人的一个底层心理需求。

3.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降低了出版的门槛。

当然,不能忽视直播对于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泉灵从一个播音主持人转型到投资界,在这个跨越里需要很痛苦地突破自己,面对不安全感。嗯,人是孤独的个体,创业者的孤独感更甚。

傅盛说:“互联网就是这样,单点突破,迅速地造一个很高的高地。形成势能之后,再加上资本的推力,你知道它接下来能干什么吗?这个你看不起的人,接下来可以花钱雇用你,把你的内容买走。”融资的本质是为了让你跑得更快。

融资在大众的眼里是泡沫,张泉灵认为:

有一定的泡沫是健康的象征。用融资的钱迅速在这一层泡沫上落砖,把它填实。填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再融资,再回来填砖。你只要不是在泡沫上摞泡沫,就不容易发生危机。你只要在形成泡沫之后,迅速把这笔钱换成资源、经营能力、执行能力,把这一层泡沫填实,那么你的发展速度就要远远快于那些完全靠自己的造血能力、赢利能力去造砖再来造高楼的人。

作为投资人,问对方的问题从 “你所在的这个市场有多大?” 转换为“你所打造的这个市场,它的发展速度有多快?”

人工智能的发展,教孩子去学习编程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一个孩子未来不会编程的话,就失去了和机器世界互动的能力。十年之后,不会编程的孩子可能就像现在不会说英语的孩子一样让人焦虑。(“编程猫”)

二、从经济学开始升级认知

经济学是我的空白,更别说用经济学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这是我读得烧脑的原因。

经济学就是要剥除人类所有表面上的说辞,剥除那些道德的作用。它就是要绕道背后去看人在激励下表现出来的行为到底是怎样的。

万维钢老师提出: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发现自己妥妥处于文科思维之下,不重视事实判断,只关注价值判断。

文科生思维契合情感需求。我们总是容易被一些具体的东西打动,不容易被数字打动。

文科生思维的两大缺陷:

1.    不相信数据,不相信专家

2.    只相信有一个单向的好事,不相信背后的选择和代价。

虽然有点被中伤,但是这两大缺陷,我没有勇气去反驳呀!

文科生思维虽然符合我们的情感需求,但是它真的挡上了我们了解真实世界的眼睛。可是,在人工智能的未来,唯有感性和创新才能获得“人”的优势吧!

三、创新——坚持做,持续地做、系统地做

当“创新”成为一个流行词被常挂在嘴边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创新,必是高科技,是智力崇拜。

第三章里列举19世纪中期,从产科医生接生前“洗手”将产妇死亡率从10%降到1%,说明创新并非是重大突破。创新不等同于高科技,如助产钳的发明。通过收集数据对系统进行优化也是一种创新。

一个好的创新者,需要以上讲的三招:第一,持续地做;第二,系统地做;第三,死磕地做。这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

“智商和社会成就没有什么关系” 在智商测评工具奉行的世界,作为孩子的父母亲,你是否真的不在意孩子的智商?不给孩子打上世俗的标签?最近有这样一个新闻,让我五味杂陈:

【脑瘫男孩成电商公司骨干,月入7500】河南濮阳27岁的肖璨,幼时发烧致脑瘫,17岁时考上大学。2014年他加入某互联网公司,负责制作手机电商APP和编程。如今他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之一。

郑也夫先生的《文明是副产品》简单介绍五种创新机制:

给予、借用、杂交、发明、互动,在别人的创新、创造上编制一个创新之网。

如果你是一个好的企业家,是一个懂得基于科技做闪电战的人,你可以借助你的市场优势反过来对科技实现控制。

中国缺的是把科技产品化。

四、商业思维的升级

在商业思维看病毒启示录:

1.    千万不要小看小物种的崛起

2.    重新理解现在商业竞争的实质。

从最浅层的力量之争、数量之争、到最深的多样化之争。

3.    商业新物种的出现最值得警惕。

“烂片”的票房高,令人匪夷所思吗?其实所谓的烂片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用一种更大范围内的生态打造出来的新物种。

《联盟》里提到,不要把公司当家,应该当成是共同战斗的一支球队。把公司当家的说话那其实是假温馨。

招聘时最应该问的两个问题:

1.    你到咱们公司打算干几年?

2.    四年以后,当你离开咱们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问题很容易将员工点燃,只要他不是阻燃型。正在工作岗位的人,也应该多自问一下,都会有收获。

你的价值不是取决于老板给你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创造了多少价值、你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李笑来老师所讲的将自己的工作时间同时出售两次,给老板打工的同时给自己打工。观点是高度一致的。

五、递弱代偿

第五章对我而言是最烧脑的一章,没看懂。递弱代偿这个概念很有新意。本章围绕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和《知鱼之乐》展开。罗胖说这套哲学书他是一个一个字啃下来的,啃了两年之久,还辅之以去听了王先生的课,还录了音,反复听。

我第一次没读懂,也就不纠结了。暂且放着吧!

焦虑是我们的生存底色。只有改变才能看到未来,做一个“活在未来”的人。关注事实,升级认知。

当然,还要客观看待自己的文科生思维。


本书中提到的部分书单:

郑也夫《文明是副产品》

王东岳《物演通论》《知鱼之乐》

张五常《卖桔者言》

葛文德《医生的精进》、《医生的修炼》

王哲《上帝的跳蚤》

周其仁《收入是一连串的事件》

霍金《时间简史》

凯文凯利《必然》

阿仕顿《创造》

《机械宇宙》

《商业的本质》

张怡筠博士——儿童情商方面的研究专家


我是Carol,喜欢阅读,期待在书中与有趣的灵魂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