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请您老得慢一些

来源:华拓网

不知道

你是从何时起

感受到

长辈们的衰老呢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

今天的推送 更像是跟大家话家常

讲讲我的外公

或许也想起你心里惦记着的那位老人

○外公今年78岁。

按照网传世卫组织提出的新年龄分段,他甚至还处于【中年人】的尾巴,【老年人】的前奏 (中年人66-79岁;老年人80-99岁)

以前常和别人打趣说外公长得像周总理,没剃胡子的时候神似吴秀波。

知识分子、喜欢下象棋,也走过了祖国大江南北。

讲真他年轻时也真的是很英俊的。

很遗憾我只有渣图

似乎从我印象较深的记事时起他已经患病侧身瘫痪了。

从2000年到现在,十余年。

回想起来,陪伴他十几年来更多的就是窗边那台老旧的收音机吧,打开后还会兹拉兹啦的响。

外公就那样拄着拐杖、站在窗台边,看着从前工作的单位,看着马路上车来车往,耳畔播放着收音机的声响。

里面播放的大多数都是广告罢了。

谁家的王大爷吃了药瘫痪多年可以走路了、谁家的李大娘吃了药糖尿病好了……给了老人们多少期待又落空。

我以为外公会一直这样下去,行动不便。

但还是可以拄着拐棍在屋子里,从南屋到北屋、听广播、买药、和耳聋的外婆吵架。

不像剧中的老夫老妻,但酸甜苦辣才是生活。

上个暑假放假回家来到外公家却发现他已卧床不起,说实话我的心咯噔一下。在外上学,家人没有告诉我一点外公卧床的消息。

血栓复发,全身瘫痪。

连舌头都变得僵硬,进食也成为困难。

看着躺在床上扭个头都困难的外公,微张的嘴却发不出声音,心疼却无力。

卧床后的外公总是很敏感,变得爱流眼泪。舌头虽然僵硬的说不出话来,脑子还是清醒的,默默地听子女把我们的故事讲给他。

十一假期读书的事情尘埃落定,我又溜回家去。获得了推免资格的我也成了全家关注的焦点。外婆拉着我问寒问暖,耳朵听不见的她硬是要我把研究生学校名字写下来她看。

念叨了几遍只记住了 “在北京”

“北京好啊,以后你就留北京了,把我和你外公也接过去,以后你就是北京人了……”

一连串的话让我来不及解释留在北京有多难,想生活下去买个房有多难。当然我也不必打破外婆的美好幻想。只有不停回荡在耳边的“真好啊 真好”,和她合不拢嘴的笑脸。

外婆拍着外公。

“我跟说个好消息啊,咱家孩子啊,研究生保送了,能留在北京啦!你可好好的啊,以后咱俩上北京去!”

“我还没去过北京呢!你原来还说要带我上北京去呢,后来啊你就病了。”

…………

我扭过头去,眼泪簌簌的流。

我想这个场景我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

外公把嘴咧得很大却还是说不出话,只能费力地发出吭吭唔唔的声音,眼睛已经湿润的不行。

嗯,我知道您是打心里为我高兴。

大概我也无法帮你们实现年轻时的心愿了

我能做的也只是徒增你的喜悦和期待吧。

前不久看《爸爸去哪儿》,穿越沙漠的时候庆庆说爸爸零岁,是宝宝。

蔡爸爸的回应猛戳我泪点。

——“爸爸有一天会成为你的宝宝的,那个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大男子汉,你就要照顾爸爸这个老宝宝。”

从前从前,总以年纪小的自己为家庭的中心。你只需快快长大无忧无虑,就好。

只顾自己在外自顾长大、尽情享受。偶尔停下脚步,身边的至亲都被你落下了一大截。

他们的衰老是漫长的过程,可似乎也就是这一年、一个月的事。

我们在拼命的奔跑着。为了挤进更高层次的地方;想成为更优秀的人、变得独立又坚强。

走过了很久再回头看,他们不能再想当然的追上你,他们也需要像从前照顾你一样被照顾。

就选择在原地吧,等你长大、等你成熟、等你勇敢。

一个人的时候大概总是胡思乱想,不敢想象您还能等我多久。

走不动的时候,那就请一定坚持住吧。

虽然每天都可能是倒数

也请等我,不只是让您有空欢喜和期待

也把从前的愿望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