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警惕黑名单中伤好人

来源:华拓网

警惕黑名单中伤好人

最近,媒体报道成都周先生因为多次举报垃圾短信,不但没得到褒奖,相反却被列入黑名单,令人大跌眼镜大伤脑筋。这无疑给当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热衷实施黑名单制度的各行各业,提出了亟待完善黑名单发布监督机制的迫切问题,一定要警惕矫枉过正避免黑名单中伤好人。

报道指出,周先生举报垃圾短信之所以被列入黑名单,是因为他举报次数太多,而第三方短信发送服务商有举报率的考核。如果遭到举报、投诉太多,那么,这家服务商在考核中将被评为不合格。为了不被评为不合格,于是将周先生“屈打成招”强行拉进了黑名单,以此禁言禁止周先生继续举报、投诉。周先生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积极举报不被表彰反而被黑,显然是颠倒黑白之举。这家服务商凭什么胆敢如此倒行逆施将周先生拉黑?其发布黑名单的依据、标准,是否有黑名单发布机构的监督却鲜有耳闻,对黑名单发布的监管成为新的空白点,亟需明确监管部门、监管内容等相应机制来监管到位,否则颠倒黑白的“误伤”好人事件就难以避免,惩恶扬善的黑名单制度难保其权威性。现在,正是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大力推进黑名单制度如火如荼之时,在网上输入关键词“黑名单”,便会出现一系列相关内容。如飞行员禁飞黑名单、P2P网络贷款黑名单、汽车租赁黑名单、公民诚信黑名单、企业黑名单、色情禁书黑名单、工信部公布手机APP“黑名单”、人社部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各行各业发布的黑名单形式、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黑名单制度的实行,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监督,那么,就会成为一柄双刃剑——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也难免会伤及无辜,甚至会矫枉过正背道而驰走向对立面。

黑名单制度的推行,更是权力的行使。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伯特兰·罗素从权力监督的政治条件、权力监督的经济条件、权力监督的宣传条件和权力监督的心理条件四个方面,阐述权力必须得到监督,才能避免“苛政猛于虎”的杯具发生。而类似周先生的遭遇就无可避免,同时,正当权益更加无法得到伸张,由此还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黑名单也就难以令人信服。因此,亟待对黑名单制度展开进一步的完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老阳开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