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切似乎都还好,一切似乎又不够好

来源:华拓网

不知不觉间,五月快要接近尾声了。

在自己的无数句“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抱怨中,来来回回的又已过去二十几天的日子了。

一切似乎都还好,一切似乎又不够好

每天都在赶时间的早班车,坐车、吃饭、打卡、工作、看书、更文,流转于两点一线的家和公司,好像只有这样,才是时间的高效利用方式。

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不经意间在重复着的生活中,又习惯了规律的白天与黑夜。


清晨7点零几分在上班的路上,新鲜的空气刺激着呼吸道。在公交车上捧着书的时候,又能在疾驰的公路上能看到夜里的萤火虫;斯特格隆的麻风病小岛;天才梵高的自画像;阴暗童年改变的唐泽雪穗......

一切似乎都还好,规律,充盈,匆忙里又有份踏实。


或许是在就要完成工作的时候,或许是在盯着屏幕乏累的瞬间,或许是在更文敲字的那么一刻,突然心里空空的,感觉少了点什么。

这样的充实生活,到底少了点什么,自己也说不上来。

站在熙熙攘攘的热闹人群里,内心里会泛出落寞;拿着电话与对方分享着怀揣的喜悦,却还是没有心动的喜悦;在各式各样的书山生活里找到片刻的开心,但找不到那份持续的雀跃;年度任务清单上罗列着的待办事项,又让自己的平静内心多了份慌张。

一切似乎又不够好。


在和编辑聊天的时候,手机突然卡顿死机,静静的盯着手机,屏幕上被我失手摔出的裂痕在黑屏时那么醒目。内心里焦急的害怕错过编辑大人的某一句让我振奋的词语,慌乱的等待着手机重新开机的时间。更害怕自己的怠慢,会惹怒编辑的耐心。

手机终于在我重复的按压开关键后开机了,迫不及待的打开微信,“继续加油”和一个可爱笑脸否定了我脑海里编辑生气指责的画面。

摸着那条裂痕,想到妹妹提醒我的“手机需要修复一下了”。是该让它住院接受检查了。其实,恍惚而过的几十分钟,我似乎明白我到底缺少点什么了。


“信任”。

除了内心已定的那少有的几个人,“信任”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我的词典里。

偶尔出现在身边的异性,像只随时备战的刺猬,等待着对方触碰到自己设定的禁区便开始攻击。

刚认识的热情新朋友,像柯南一样在观察着别人的细微动作和眼神,在TA不经意的小动作里,判定是什么企图。

......

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信任被人的能力,自己也不知道。


心理学上,不信任应该归咎于自己的“安全感”,来自自我肯定的“安全感”。

它会变化,在一个时期有,在另一个时期却欠缺。当下时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它被我一点点的消耗至尽,取而代之的是易怒的情绪。可能小小的一个提议,都会被我曲解为对自己的不满。

在意别人的眼神,怀疑别人的话语和行为里充满着对自己的意见。总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或必须要处在一种焦虑状态中,才能应对未知的变化。

这条内在自我的裂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在经历一些遭遇与所处环境的变化后吧。怀疑、警惕、自我防卫......很幼稚的用愤怒去武装自己。


总是会在偶然时遇到不可预见的麻烦,持续几个小时后,要喝的热水已经冷掉,肚子里响彻办公室的饿鸣,原来自己没有被是那份失控与慌张的情绪让自己失了仪态,麻烦还是被自己很好的解决掉。

来自外在的困难,对于自己来说是可以抵御,只是差点没控制好来自于自我的焦躁与不安。内心如果够平静,便不会持续那么久,就不会错过温暖的热水与可口的饭菜。

一直不害怕忙碌,却害怕忙碌后的无所作为的孤独;满心期待着喜悦,却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悦而喜悦;融入到热闹里,却没有因为热闹而消除孤寂......所以,需要修复的不止是手机,还有我自己。

一切似乎都还好,一切似乎又不够好

内在的不完整总会让自己发慌,而沉心、静气的安全感,来自于复杂、流转、变化的友好相处与适应,包括与自己的独处。

修复内在,沉淀、探索、甚至重建心灵体系和精神格局,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让自己重活一次......

每个人一切都还好,一切又似乎不够好,在不够好中将自己修补到好,在好中再次发现自己的不够好,继续修补......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培养出自己的心灵力量。

只要在生命中开启这个宝藏,就能够对峙外在的环境变化对内心的影响。一个人能够做到平衡地关注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就能回归生命本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