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声明,作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二的一名学生,我仍然对未来三年的大学生活满怀期冀,相信大学生是一个幸福而美好的群体。何为大学?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何为教育?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接下来,我要叙述学院的规章制度与我校大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此非意气之争,实为情理之义。
让我此番开腔的直接原因,是学院近来对大二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我相信,学院为大二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制此章,意在改良我院共青校区学风,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但是,我们希望学院在制定规章的同时,能结合实际情况并考虑学生的诉求。
首先,学院共青校区位于共青科教城最偏远的地段,学校考虑到我们的安全,晚自习尚且可以理解,然而作为一名成年人,大一在共青城一年的生活足以让我们适应,况且大学生理应学会为自己的安全负责。然而晨跑意欲何为?考虑到共青校区的特殊性,学校中午的上课时间为下午一点十分,这意味着我们中午并没有午休时间,有些班一整天都是满课。学校要求我们早上七点半起床晨跑,暂且不论晨跑完之后是否真如学校所言,能让我们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但是,晨跑确实影响了学生上课的效率。现在是夏天,跑完步大汗淋漓回到寝室收拾一下要开始上课,晚睡早起跑步没有午休,很大一部分满课的同学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支撑这一整天的课程。更何况,大一上学期我们难道不是通过高校体育得到锻炼的吗?倘若这个学期还有高校体育,满满的课程加上一天两次的跑步时间,试问,我们大学生的自主权在哪里呢?
其次,最让我感到疑惑的是学院的规章是如何制定的。且不论学校没有大二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的惯例,我清晰的记得,学期伊始,学校明确出了通知,大二学生不用早晚自习,而如今不过两个星期,又通知我们要上早晚自习。学校摇摆不定,出尔反尔的态度实在令人费解。据说学校征求了一部分学生的意见,那么,那一部分学生是哪些呢?大二两千多名学生,那一部分人能代表两千多名学生的意愿吗?既然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何不公开透明?大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的承受人是全体大二学生并非制定制度的领导们,不能因为制定者不经考察认为我们应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就完全不考虑不采纳我们的意见。很多学生向辅导员、学工处以及学生会权益部提过建议,学校为何要无视并且强制实施?《大学生权益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第五条保护在校大学生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在校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二)适应在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恳请学校考虑学生的诉求,并实施合理规章。
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共青校区地处偏远,对比南昌校区,本身就对我们诸多限制,我们的学费是一万三千多,学长学姐的学费是八千多,但是我们受到的教育资源却不如南昌校区。再对比共青其他学校,我们学校二期工程结束了,仍然没有建图书馆,没有医务室。学校为我们制定早晚自习必定是希望我们这一届的水平更高,却没有提供相关的硬件设施,书要自己买自己借,看病要请个假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去医院。17级作为学校最早一批来到共青校区的学生,等学院的设施完善我们早就毕业了,我们不是帮学校过来这里试点的,恳请学校不要把我们当成试验品,尊重我们。
学校从17届开始扩招,不能站在问题上看问题,要在发展中看问题,就是要从量变向质变,从外延向内涵发展。马上18级的学弟学妹们要开学了,共青学区会有19级20级…我们的高等教育走向何方?大学在长时间的“量变”之后,如何迎来一个质的飞跃。毕竟,失去了质量这个核心和前提,大学所具有的任何外在繁荣都将失去意义。
今天写下这篇文字浅薄的短文,只是想引起同学们的一点共鸣与思考,面对如此现状,我们该如何自处。还希望引起组织者与执行者的一点反思与改变,毕竟人非草木,人心不可欺!
最后,愿学院各方面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