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事业还是全民运动?

来源:华拓网

昨天一组引起不少轰动的六岁小孩练体操练哭了的照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新闻评论里也有说到,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培训机制,不知道祸害了多少孩子。真的,可以用祸害这个词。

谁规定体操运动员要这么练出来的?你会说,不这么练,哪有那么多的奥运冠军啊!我哭笑不得。

还有谁记得当年的奥林匹克精神是怎么样的吗?

奥运会已然变成了竞相追逐的名利场,当然,是在某些国家眼里,比如说咱们。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被西方封锁,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文化甚至体育水平,怎么办?设备落后条件差的我们想到了乒乓球这个低成本的运动,于是举国上下全民练乒乓,那时叫做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长志气。几十年过去了,我们成为了乒乓球强国,甚至是“无敌国”:世界联队居然都打不过我们。那是一段历史,一段峥嵘岁月,让人看了感慨之余亦很感动,但那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也不能够在发生,因为它和当今我们的运动员培养机制其实有些同一个方向: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去进行运动,用名利、荣耀在引导运动员。这是一条不归路。

运动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应该是什么?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因为业余的我们偏偏是体育精神最好的诠释者,那就是带给我们快乐。我们不管业余时间去做什么运动,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而去做的,没有人逼我们,而我们乐在其中,享受其中,这,才是运动的本质。

从当年的全民运动中脱颖而出的运动健儿到今时今日从体校走出的尖子人才,我们尝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那一将有多牛逼,却忘了万枯骨中有多少本可以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人才,这么换算,真的值得吗?

又有的家长说,这孩子不爱读书,送去体校吧!

我又要哭了,体校是怎么得罪您了来这的都得是不爱读书的孩子?不爱读书的孩子又怎么得罪您了都得往体校里挤?第一,如果体校的人才质素一直都只能维持这样的水平,那运动员的质素可想而知;第二,为什么不爱读书的孩子,换句话说调皮捣蛋的孩子不是把他们好好引导上正确的道路而是送去体校?这是家长不负责任的体现;第三,体校,其实不应该有这种形式的学校存在。

这么说肯定会有人觉得我很荒谬,但请大家好好看看体校的现状:每天除了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外,还剩下多少时间?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怎么能够让他们的生活中每天只有压腿压腿一直压到哭?这是在训练特工吗?你别说!还真有点像!只不过这一类“特工”专门完成拿奖牌的任务罢了。

运动从最开始只是人的一种日常形态,到如今成为强身健体的事物,这是我们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而我们这种模式,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瘦弱的身体因训练反倒处处是伤痛,这不得不让人从中感到莫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