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如白驹过隙一样,细细盘点一下我从2015年就开始接触视觉引导,并且也在那个时候起疯狂地学习跟“视觉”相关的一切课程,师从国外大师比国内的老师还多,而学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应用。
我的愿景很多讲师是从TTT后出道的,而我却是从视觉引导出道的,我最开始到现在都没有接触过纯真的TTT的培训,但是却大量地学习了“视觉”和“引导”,让我找到了跟我调性一致的独特讲课方式,同时在这几天梳理我自己设计过的版权课时候,我会发现原来我很少有PPT,都是一张大画讲一天或者两天!
在整理版权课的过程中,我找寻过去上课时的大量照片,竟然发现原来我曾经用视觉引导的方式讲了近200多场大大小小内容,就课程设计的本子就写了9本。
全身心投入学员我会突然发现我用视觉引导方式讲过党课、生涯规划、天赋优势、目标管理、体验式教学、思维训练、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恋爱找对象、教练型引导、高效会议等等一系列的主题。
服务过的人群有职场人士、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小中学老师、高中老师、中专老师等各类人群,我会发现用“视觉引导”的方式去设计课程屡试不爽,不管是半天、一天、两天、三天还是多天,视觉引导的课程设计思路都会让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员,让全员参与并且全身心灵的投入!
中高职院校老师在我盘点过往的时候,我没办法说四年多的时间我一直投入在生涯规划和思维训练领域,但是我却无意中发现这四年我一直积累不曾停止学习的部分就是“视觉引导式课程设计”,也因此形成了我独特的课程形式和手法,也让我更加精准地定义自己是一个“设计师”角色!
到底视觉引导有什么好的,为什么我乐此不疲地做这件事呢?其实有三点重要的原因: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通过大量地研究“教”与“学”两层内容,我会越发地理解“教”的本质和“学”的本质其实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仅仅站在“灌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没有从学生“吸收与提取”的角度去思考,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所设计的是“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的主体没有被完全激活,很难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师资培训积极老师怎么破解这件事呢?不是讲师讲到自嗨的状态,而是学生扛起学习的大旗冲锋陷阵呢?
其实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学生为中心,一个嗨皮点,一个落脚点!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口号,而是真的把时间给到学生,让学生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体,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知识探索的路径设计出来,通过“引导”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嗨皮点就是整个课程过程要是轻松、愉快、放松、有趣的,从大脑结构和大脑运作机制来看,在放松和有趣中大脑的记忆是最好的并且是可以转化成长期记忆,并且会激活旧知,让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链接!
天赋优势学习落脚点就是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要可以落地,不是图个乐呵就拉倒了,而是真的让知识与学员建立联系,让知识可以真正服务于学生本身,不是空洞的理论!
2.搭建四座“关系”桥
学习完萨提亚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关系”的重要性,关系是一切的开始,如果关系建立没做到位,之后很多东西都会不顺畅,这也是为什么在培训前都用一段时间做破冰,其实在这个过程就是在干建立四重关系“学员与老师”关系、“学员与学员”关系、“学员与学习目标”关系、“新知与旧知”关系,所以最开始的破冰就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大于半天的培训课程,这部分设计其实就是重要的“开启”,也是全程“基调”的奠定!
打造优势团队同时“关系”是贯穿始终的,也就是对于“人”的关注,而不单单是关注“内容”,这部分有点难度的,因为它需要在上课的过程中就“突发事件”做出快速调整,我曾经在讲优势团队的过程中就需要过这样的事情,也是在现场快速地调整内容,最后让客户特别满意,这也是视觉引导独有的魅力,它能实现偶发事件的巧妙转化!只是因为视觉引导更加关注“人”和“过程”,而非单纯的“内容”!
3.用全局观设计课程
视觉最吸引的我的其实就是它的全局观,它不但能让自己看到全局,同时能让所有人都看到全局和真相,同时它也可以像画轴一样徐徐展开,既能让学员充满好奇,同时也可以让学员看到脉络,对一些事情可以了然于胸!
小学中学老师经常我就是用一张大画去讲,不借助PPT去讲一天或者多天的课程,其实就是因为这幅大画就是框架和骨干,剩下全靠着“引导”去串联,它其实给培训师增加了前期设计的难度,但是在现场交付的时候却非常轻松自如,因为功夫都下在前面!
对于“全局”的设计,其实就要把课程当成一场戏,这场戏如果让你写“剧本”,你会怎么写,你会怎么让每个“演员”都有序出境,怎么让这个“故事”跌宕起伏,其实好的课程如戏全靠每个“角”的演技!而讲师其实只是那个背后的“导演”,所以对于“学习”这件事千万别“抢戏”!
全景图前学习基于“视觉引导”的设计课程其实就是把学员“推到”学习前面,让他们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你的课程有“全场景”设计吗?
在春节期间,为了赶工我只累积休息了两天,剩下的时间其实都在做课程设计,针对孩子的精准提分和骨干教师体验式课程培训!而这两个课程设计思路和套路完全不同,一个是搭建框架,找到所有相关素材,再做大的视觉引导场景化设计;而另一个却是搭建框架,做视觉引导设计,最后找相关素材。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完全可以的,并且都是不一样的尝试与体验,视觉引导带给我每一次不同体验都让我对于“视觉引导式课程设计”有了更深刻体悟,特别希望有机会更更多人去分享“视觉引导”的美妙!
人生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