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评 | 《所见》(袁枚)——流水账中的人生道理

来源:华拓网
《所见》

《所见》——流水账中的人生道理

文/青崖狂客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既然白描了,那就谈谈他的白描流水账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些诗文,除了“樾”字比较生僻,其他词句相信不用解释大家都懂。拟提为《所见》,意图就更是显而易见。
说的就是袁枚在小树林里看到牧童骑着黄牛,高声唱着歌,突然听到有蝉的叫声,心生捕蝉的念头,于是瞬间停止了歌唱原地不动,静待时机。

牧童捕蝉的举动有三个亮点:一是果断;二是有计划;三是能执行。

01 为什么说牧童果断?
从“忽然”二字可以看出。
牧童原来是骑着黄牛唱着歌,这是一种乡间无忧的快乐。然而,蝉鸣声的出现打断了牧童的自娱自乐。那么问题来了。是继续放歌前行,还是停下来捕蝉呢?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牧童没有犹豫,当机立断选择了捕蝉。这种果断,相信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捕蝉有风险,花大力气也不一定能成事,但回报也高,捕蝉成功的快乐不是驱牛放歌可以比拟的。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会选择假装没听见,继续前行。求安逸,不愿冒险,不愿攻坚克难的心态已成了通病。

02为什么说牧童有计划呢?
从“意欲”二字可以看出。
牧童这次虽然是意外遇听到蝉鸣,但牧童的捕蝉举动并非随缘随性的。牧童经过思考分析,歌声和动作都有可能惊动鸣蝉。所谓“打草惊蛇”。因此,经过短暂而深入的思考,牧童作出了行动计划,停止唱歌,停止活动,以静待时机,力图将鸣蝉一举拿下。

03为什么牧童能执行呢?
经前面两个分析,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晰了。没错,因为袁枚看到的牧童就是这么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这才引起了袁枚的注意。


(未完待续)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