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院有一片美丽的后花园。
推开防火门,走下两级水泥台阶,便是一条蜿蜒的小径。小径有两米许宽,在黝黑的泥土上铺满了五颜六色的鹅卵石。鹅卵石的上半部还被细心地磨平了去,使得老人家们也可以乘轮椅来散心。小径以外的地面上则长满了葱郁的青草,偶有或星星点点、或成束结簇的野芳,而没有一棵树木。沿着这条怡人的小路走上十几步,哪怕没了白色矮木篱围起的那花园,单是几亩草坪,也足以赏心悦目了。
花园门口是一张铁架拱门,漆黑而华美。拱门两侧延展有半米高的灌木丛,修剪得像积木一样整齐。几株牵牛花沿着镂花的空隙蜿蜒而上,缀着晨露悄然开放。晨风拂过,正上方一盏古旧的六角油灯“吱吱呀呀”了起来。
踏过拱门,便正式进入了小花园。左手边是一小片沙地,沙里斜插着几把塑料小铲,是专门留给小孩子玩的。右手边依旧是绿草如茵,只是多了一顶草亭。草亭由一棵暗红的圆木支撑,顶部是稻草扎成的圆锥顶,颇有稻草人的感觉。
向前约十步,右转。转角处种植着几簇色彩斑斓的鲜花,散发着清淡的芬芳。南侧开垦着五小格田垄,种植着一些不便采购的作物,算是疗养院配餐的供给了。小路的对面,懒洋洋地趴着一条木质长椅。长椅打了厚厚的一层蜡,有着漆黑的铁质扶手,木方上尽是斑驳的划痕,像是一行浅浅的五线谱。长椅背后是半圆形的许愿池,池中矗立着一座假山。水池由一腰高的青石板砌成,与草亭在竖直方向上相切。假山上淙淙泻着一道清流,激起涟涟水花。水花不是花,但有着湿润的“香气”,还有哪朵花也比不上的叮咚响声。池中有两片荷叶、一朵嫩莲,娇艳欲滴。无论是站在亭中观望流水红莲,还是偎在长椅上静听瀑声潺潺,都不失为一种闲适。
长凳右手边有一丛蒲状野草,偶尔探进木方的间隙。草中矗立着一盏路灯。这路灯原始由几世纪前的煤油路灯改造而来,若不是经了改造,文物局恐怕是要来抢走了呢。每当夜幕降临,它便慈祥地施放着桔黄色的暖意,伴随着“嗡嗡”的杂音,算是对长椅上的倦客的随声附和了。有了忠心耿耿的它,就连冷冰冰的长椅都似乎温暖了些。
路灯明照之处,又是一个路角。整条小路呈一个圆润的“U”字形。从路灯处右转,小路左界有红砖镶边,再左侧则摆着几盆绿油油的大叶盆栽,和一面豆角架,显得生机盎然。再前行二步,就登上了一座四四方方的四棱锥顶木亭。亭中有一张小圆桌,三条长凳,亭檐下又随风咿呀着一枚玻璃风铃。如若是炎炎夏日,在午间前后,没甚事做,踱至亭央,或倚坐在长椅上,或扶靠在红木圆柱旁,不知哪一面通来一阵阵清风,夹杂着小瀑布的水汽,北侧传来林中数句鸟语,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