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完全梭哈三个月赶上了九四,但他认为自己还赶上了计算机科学狂欢的

来源:华拓网

编者按:区块链用了互联网20年的时间在短短数月里,以不可估量的颠覆力影响着一批九零后看待世界与人生的眼光。当我们尝试带着比特币镜头探讨他们的学业、工作、消费、社交、选择、迷茫以及认知结构时,发现改变他们的不止是财富自由论,一些不谋而合的细节和雷同的欲望斗志,关联着一个个组织、一座座城池、乃至商业世界里的迷你时代。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仿佛站着蓬勃的巨人,等待着有一天,能走到历史的台前来。

这是第二位,他是浙大计算机系研一在读的学生,2012年本科入学时就对“区块链”有所耳闻,2014年亲眼见证过莱特币26元的样子;研究生备考期间拒绝和家里要钱,几乎套光自己所有的信用并迫于生存压力开始找工作;2017年开始炒币,但三个月后就经历了“九四绝杀”。

如今,他一边读研,一边浸淫在各大区块链平台媒体和社群里,不停地书写自己眼里的区块链技术世界。

经过整理,本文以第一人称展开,希望你能和我一样,在读完他的故事之后,觉得自己像是阅览了一本用比特币记录的性感丰满、富有画面和年代感的同学录。

任何时候,如果认知没有达到那个层级,即使开了一扇门,进去还是会出来

Q:什么时候起开始关注区块链的,那时候自己的学习状态怎么样?

BING:首先,关于区块链这个词呢,至少在我知道比特币的时候,还没人特别提到什么是区块链。时间大概是在2012年左右,我刚刚本科入学,有所听闻。只不过,你知道的,那时候还是以专业学习和课业为主,还没培养出来去主动关注业界热点的能力或者意识。

后来2014年吧,我关注的微信公号大V(池建强)在推文中提到了火币(火币是一个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交易规模每24小时超过60亿人民币)。文中提到了注册就发币奖励,挺好奇的,就去官网上看了看。

依稀记得那时候交易品种很少,只有比特币、莱特币之类的。我脑海中有一个印象,莱特币那时候26块钱,当时我感觉自己似乎可以拿点钱买点放着,可是转眼就忘,这就限制于认知吧。

现在我知道了:任何时候只要自己认知没有达到那个层级,即使开了一扇门,进去还是会出来,因为没有方向。

接着到2016年备考研究生结束,也是机缘巧合,看新闻里报道说比特币价格浮动很大,去看了一眼,8000多元,这时候心里就琢磨着买一点。但因为离职备考,几乎套光了所有自己信用下能够得到的钱,这些钱用在了房租,课程,还有生活费上,也不太好意思和家里拿,就准备先去找份工作。

说到考研,我当时只有3/4的把握。不是乱说的,4门科目,有3门很有信心,1门不是很确定。直到后面查分知道一定可以进初试以后,正好有朋友在崇明岛种地,我就去他那儿闭关准备复试了。

因为我是计算机方向的,浙大这边复试有一个是上机编程,但也有PAT这种考试,可以用来抵做上机成绩。我觉得这个机制很棒,能让有实力的人不因为偶然因素失利而错失机会。机试还算顺利,后来面试总排名2/410,综合成绩在20多名吧。

完成复试后已经是2017年3月份,真的一身轻松,导师也辗转后敲定,就等着入学。

Q:之所以找工作是因为没钱用了,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

BING:去找工作的考量,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赚钱,二是找点事情做,闲着会很无趣。因为我不是应届生,16年本科毕业后出来gap半年,备考半年。现在终于没啥事,也该去找个工作了。

虽然之前在上海工作过三个多月,写了一段时间代码,对找工作心理上是不害怕的,只是说,找什么工作呢?

那时候我在一个编程微信群里,有个广州的小哥发了个帖子,找人写关于互动编程方面的代码,我就把自己复试用的简历发过去,他们就约我去广州。

我和父母说了这事儿,他们的观点是,广州治安不好,为什么不就近在杭州找份工作。

老一辈的人有自己的经验判断,这无可厚非。但去个不一样的城市也很好,所以我还是去了。

那是个创业公司,我到的时候,他们刚刚拿到一笔100万的融资。很少,根本不够花。和CEO聊了聊,感觉还可以。之后又和CTO也聊了,他人很聪明,我们后来成了朋友,今年还去参加了他的婚礼,也是第一次被婚礼感动。

就这样我确定入职。

我在广州嘉禾望岗那里租了间房子,大概一个月1000块钱,感觉也是很划算了

CEO给我分配的任务是做一个TeamLab公司以前做过的人机交互类项目,就是用Unity3D结合Kinect做互动投影,与游戏物体交互的游戏。但因为Unity3D之前只是接触过一点,公司又只有我一个人做这类编程,所以先以学习为主,做了一些Demo。

在那做了两三个月,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陆续人都走了。现在想想,当时去的时候公司有9个人,已经算巅峰时刻了。

至于我为什么离开,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的方向不在这里,另一方面,老板不够守诺。当初谈薪资的时候,我跟他讲看着给,结果人家看着怎么少给怎么给。

所以说,谈钱的事情,不妨丑话说在前面,你的价值并不一定完全会被合理定价。

Q:从广州回来后开始买币了吗?毕竟工作还是赚到了一些钱。

BING:没有立刻就买,我是5月份回的上海,寄宿在朋友家,莘庄。

那时候打算自己做一个项目,就去找朋友融资,最后拿了一个朋友的钱。但研究生开学后,接收了很多导师派发的任务,这个项目就耽搁了。中间找过几次朋友说把钱还给他,他说也不多,就放着吧,以后有新的项目直接转过去算投资就行。

我觉得钱放手里是一种浪费,如果不做项目,就去做资产配置。而钱本身不是资产,能产生效益的才是资产。

于是,种在脑海里的种子,就慢慢发芽了。我开始一点一点去买入比特币、以太币和莱特币等火币上的主流币。

Q: 买入之后,行情怎么样,赚到钱了吗?

BING:刚买入不久,在6月份有个小低谷,那时候经历账面浮亏,很难受。

但没想到9月4号以后更痛苦。

总体上,6月份到9月份期间,账面上应该是有赚的。似乎吧,我那时候对投资一团乱麻,从来也不记账,这是不好的。

8月份还在导师介绍的公司实习做过量化,中间提到过自己在做数字货币交易,导师给的意见是:风险太高,不要做。

各有各的立场吧。

Q: 谈谈你经历的九四~

BING:其实九四之前,市场上就已经是一片悲观,就等着最后的宣判。

宣判当天,我还在公司写代码,中途去瞟了一眼价格,突然发现,市场进入急跌。

彼时,比特币一路跳水。哎,难受。

九四之后,比特币价格一路跳水

不过更难受的,还在后面。

因为炒币太耗费心力,我自己定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学业进展,然后就在合适的点位差不多亏一点吧,换成了USDT(USDT是Tether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一种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理论上按1:1 的准备金保证,即每枚USDT对应1美元资金背书,相当于1枚USDT≈1美元。)。

当然,中间在94之前的高位,卖出过一小部分给妹子买买礼物。开玩笑,当时觉得以后套现麻烦,留下的都是放着价值投资吧。

总而言之,炒币忘记了先把成本拿出来,账户浮盈很影响心情。加上自己也不具备专业技能,对周期也没有深入理解,最后变成了赌博的心态。

到今天为止,我的账户还是处于亏损。

Q: 炒币的钱都是工作赚的吗?经历过九四后对于投资有什么新的认识?

BING:炒币的钱,一部分是工作所得,一部分是项目投资。不过现在暂时不做项目了,钱都放在二级市场。

至于亏损或盈利,都是要承受的,现在主要就是场外赚钱吧,写代码,写文章,同时看一些书,训练盘感吧。

大一曾经读过《聪明的投资者》,毫无感触,而当自己在二级市场被割过多次以后,才觉得这是好书。

关于投资,经历告诉我,从混乱到有序。

另外就是听了三九老师的课,遵循熊市定投,牛市定抛原则。现在我就是熊市多多写作,沉淀自己,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

Q:“三九老师”是谁?怎么接触到的?

BING:三九老师就是张三九啊,之前小群里大家推荐说这个适合小白,我就关注了。币圈是个小圈子,朋友圈,微信群,线下参会就认识了。

不过三九老师呢,我认识他,他并不认识我。

但听完他的课,现在的我几乎不再做短线,只是小仓位玩一玩。闲钱定投这样,认识了一些炒币高手,也在三九老师的课上感知币圈的周期,很有启发,也不再像去年那般浮躁。

(张三九,三九投资学院创始人,区块链领域投资人,价值感知训练发起人,007战友,在区块链领域号称有半年从30万到3000万的辉煌投资回报率,所创办的三九学院,在全国有近6000名学员。2017年任职于云币交易所现bigone交易所,今年出来创业开课,在007做过宣传。推荐50个人,就会成为三九同行者,拥有公司股份。)

Q:为什么会加入007?

BING:今年4月份吧,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007的入会链接,就点进去了解了一下。然后在某个炒币炒得心神不宁的夜晚,觉得应该要继续规律写作沉淀自己,所以就加入了。

比第一位比特币镜头里的主角午夜,加入的时间晚了5个月,BING在007的学员编号是74XX,午夜为33XX。

我在考研备考期间其实写过400多篇博文,所以对文字的东西,还是有信心用人话讲解清楚的。

这样挺好的,现在不太去关心炒币了,开始沉淀到区块链写作,还赚点Key。也是因为写作在币乎上认识了一些大V,并发现,果然写文字的人,性情都很温和,待人接物都很好。

你读过的书,见过的世面,受过的委屈,都藏在你的性格里

Q:回顾自己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工作到炒币,这期间发生过哪些你认为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事或遇到了什么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人吗?

BING:我本科的生活非常充实。大一大二加入了学校的博雅班项目,在上海一个全英教学环境下待了两年。后面大三回来,选择了计算机方向,开始为了补足学分(双方计算学分的方法不同)选修很多课程,一整年课表每天都是满的。

第一学期下来,在学院的GPA评分2/100,我们学院不大,接着认识了很多学霸朋友。生活充实了,人自然就很开心。

所以现在认为,很多时候开心是要在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时才能真正得到的。

放松的生活不是不可以,但很容易陷入舒适区,舒适久了,开心的阈值就变高,然后,就更难开心了。

中间换过一次寝室,换了个寝室之后,认识了一些有趣的朋友,计算机方面实力也很强,几乎是学院前三吧,这样在学院集齐了成绩好的,编程能力强的两类朋友。

很有趣的是,这两项能力好像本科时候很难兼得,一方面为了考试高分,就要牺牲很多编程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了编程就得放下很多准备考试的时间。这也是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再读研的原因之一。

大三结束后,开始保研,名额虽然有了,但进展不那么顺利,我就出来到朋友的创业公司。

起初公司里带我的人还不错,但有一次因为代码风格之争,对方跑过去找主管,说我这人他带不了,我也没反驳,就在公司哭了一会。

那时候我和他还住在一起,睡同一张床,所以当晚也没回住的地方。在公司睡瑜伽垫,待了三天,整夜整夜地哭,一边哭一边想,我要干什么好呢?

后来在8月6号那天想明白了,回来继续读书吧。8月9号到杭州,正值G20峰会,查得很严。租房子也不是很顺利,还被警察cue过一次,不得不搬出去重新找地方。

尽管人生经历浅薄,但回想起来还是会下意识的揪心。

闭关4个月,我的考研时光从往墙上贴便利贴的那一天开始,到收完墙上的便利贴时结束。

Q:听说浙大成立了一个区块链俱乐部,你参加了么?

BING:参加了啊。算区块链俱乐部技术组成员。

Q:加入007、区块链俱乐部、包括研究区块链,现在回顾一下,你认为哪些变化在自己身上发生了?

BING:并不觉得这些对我有多大的改变,只是说找到了相近的人,有共同话题的圈子,让我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再孤独。

很多事情,是自己经历过之后才会想明白的,思维方式也是自己习得。

价值观更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塑造而成,你读过的书,见过的世面,受过的委屈,都藏在你的性格里吧。

Q:如何看待财富自由这件事,是否认同李笑来的理论?

BING:我理解的财富自由,是一种选择的自由吧。选择不去做什么的自由。

很多选择是不得不做,而要是没有这些不得不做,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很好了。

认同李笑来老师的理论啊,你不得不承认他是营销大师,并且营销的是自己。

如果理解到这一点:有名则富。就会知道他的做法是最合理的,而能影响到这么多人,其实他是成功的。

读他的书,虽然名字都很俗气,但内容是好的,他本身是有计算机功底的,很多概念都借鉴自计算机科学,比如底层操作系统,更新操作系统等等。

隔壁的罗振宇老师的可插拔U盘式生存,也是借鉴自计算机。

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个计算机科学狂欢的时代。

Q:你的偶像是谁?为什么?

BING:我生活里出现过很多点亮我生活的人,但论及偶像,说实话,现实生活里没有。

不过在我读过的网文里,早期的战侠歌是一位,陈二狗也是一位。一位教会我要像军人一般坚韧,另一位教会我宁弯不折,努力积累,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提升认知。

武侠小说里,毫无疑问乔峰可算作是我的偶像吧,我仰慕这样的人格魅力。风清扬老师呢,因为是马云爸爸的偶像了,就不敢提了。

此处实名diss令狐冲,在我的理解里他是个自私的人

再说计算机尤其是区块链领域,偶像就比较多了。V神不用说了,Gavin Wood,大神级别的人物,为以太坊开发的Parity,吊打官方的geth,现在又出来做Palkadot跨链项目了。他们在我心目中是最耀眼的。

但我个人不喜欢BM,虽然他很厉害,虽然他并不在意我的不喜欢。

Q:你现在的爱好、职业理想或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什么?

BING:我曾经爱好所有有趣的事情,经过一番删减,现在只留下:

写作,思考

写代码,思考

和有趣的人聊天

职业理想是先去大公司认识有趣的人;或者经过区块链已经结识到足够多有趣的人,一起做项目,做公司,财富自由。

无时无刻不在工作,也无时无刻不在休闲是理想的工作状态。

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因此而养活自己,是最美好的期待。

采访的最后,我问BING是不是摩羯座,他说自己是水瓶,1月22日,摩羯结束的后三天。

他写的代码,干净、清爽。

PS:经同意,他用BING作为自己本次采访的名字,BING说:做一个大写的人,不妨从字母大写开始)。

上期比特币镜头:

                                           - 关注链就社,在区块链第一社区媒体做自己的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