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考研期间看的课外书很少,印象中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大冰那会刚出的《阿弥陀佛么么哒》,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胡赛尼的《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以及某天心血来潮又重新读了一遍背包客小鹏的《背包十年》和《我们为什么旅行》,还有一本中英双语版的《旅行的艺术》,其它的记不太清了。
考研初试一结束,虽然感觉数学考的非常糟糕,但不管怎样心里也轻松了许多,于是就开始找课外书看,找比较博学的同学推荐。最开始接触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就是吴瘦子同学推荐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不过当时看的不是书,而是David Suchet这位史上最受观众认可的赫尔克里波洛的扮演者演的影版的。当我看到我们机智的波洛老爹通过仔细观察,询问,层层推理,并找到真相时,觉得他非常了不起。然而真相的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被谋杀的是一个十恶不赦又苦于找不到足够的证据用法律的手段制裁的的大坏蛋,最终他选择人性的那一边,看得出,这对于我们信奉“我不赞同任何谋杀”的波洛大侦探来说,那一瞬间他做出了非常困难的抉择。我向来比较喜欢看毕淑敏的书,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善意和温暖,所以,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深深的被波洛老爹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芒所感动。波洛老爹滚烫的泪水伴着影片结尾的背景音乐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上学期当当网周年庆大促时满200减100,趁此机会买了好多书,可惜阿婆的书并不在活动范畴,所以,就先看我买的那些书,主要是毕淑敏的和林清玄的散文。当时最期待的就是毕淑敏的新作《非洲三万里》。很喜欢三毛的流浪文学,她的洒脱,热情和勇敢也一度感动了很多人,包括我。但我也很好奇像毕淑敏这种性格或许更为温和的,内心非常温暖的人又会有怎样的感触。
所以,我真正看的阿婆的第一本书是国庆去南京的先锋书店买的那本《尼罗河上的惨案》(ps当时也很纠结要不要买一套阿婆的书回去看,后来想想带回去不太方便就只买了一本),而后图书管又推荐了《云中命案》这样至少海陆空的都看齐了。
在旅行的途中看完了《尼罗河上的惨案》,为波洛老爹的机智拍手称快,当即决定要追波洛系列。所以,一回学校,就想着怎么能看到这些书,一开始只想到买,后来还是简书的某位看过阿婆的书简友提醒我可以去图书馆借,我之所以一开始没想着去图书馆借,是因为第一次去这个图书馆借书的体验太差,当时找半天找不到想要的书。几经周折,好在我还是非常幸运的在图书馆新书借阅室的某排书架的倒数第二层福尔摩斯上下册旁边找到了一大堆阿婆的书,有波洛系列的,还有马普尔小姐系列的,一股脑门儿把能找到的波洛系列的都借走了,同行的同学都被我惊呆了,可我当时乐坏了。
嘿!波洛老爹一口气借了六本,都是波洛系列的。当时想一个礼拜看完,实际上,我两个礼拜看完的。其实集中精力看很快就可以看完一本,琐碎的事多了就老被打断,加之看完一本之后觉得需要稍微缓冲一下。
其实,我那天一口气借了十几本书,哈哈
(๑`・ᴗ・´๑)
嘿!波洛老爹抱着看了电影《美丽心灵》不好好学习学习博弈论对不起纳什的心态借了那本《博弈论大全集》,最上面那本是买的听慕课上面浙大蒋文华教授讲课用的也是他编的《用博弈的思维看世界》,话说回来,这两周的课余时间都在追波洛,慕课上的课都落下好多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