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宝宝内向是一种性格缺陷吗?|好好过

来源:华拓网

上一周和几个妈妈聊到宝宝性格内向的问题。

seven先把宝宝们的“内向”状态和麻麻们的担忧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下,看看大家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哈。

橙橙,9个月,奶奶带:“碰到邻居用喜欢的水果逗她叫人,宝宝一边把脸躲在奶奶肩膀上,一边背着手拉着奶奶的手去拿好吃的。”

龙龙,27个月,外婆带:“和同龄孩子相比,也更高更壮实。但是一旦遇到别人小朋友过来抢他手里的东西,他马上把东西放下就跑了。”

晴晴,3岁,幼儿园小班:“在家是个爱唱、爱跳的小姑娘,可一旦家中来了客人,或爸爸妈妈带着她外出做客时,让她给大家唱歌跳舞,她就怎么也不肯了,而且也不像在家那么爱讲话。我担心孩子内向的性格长大后在职场中“吃不开”。”

彤彤,4岁,幼儿园中班:“就是不爱和小朋友玩,每天晨检的时候也不像别的小朋友那样跟卫生老师打招呼,看到自己班的老师也躲得远远地溜边进教室。有个别玩得好的小朋友,看到人家的妈妈爸爸来接就马上跑到一边不再跟小伙伴玩了。”

前两个小宝宝看似是胆小,其实未必是真的害怕,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如何跟自己不熟悉的人建立联系,没法应对。

宝宝每长大一点,就会进入有更多重人物关系的小社会,对他们处理关系的能力要求一步步在升级,对孩子来说,每个阶段都是一个考验。

妈妈们都会去对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处理得游刃有余呀?年龄不都差不多嘛?!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内向呀?这以后人际交往上有障碍怎么办?

我想说,这么早就给宝宝的性格下结论可能太捉急了,还是来做个测试先~

上面这14条里面,回答YES的多于9条,基本上就可以肯定,宝宝的性格是偏内向的了。

沉不住气的妈妈内心已经喷出无数个OS了:

为什么是我家娃?好棘手的?怎么破?性格这种事情很难改变的说!

先别着急怨孩子,因为性格大部分是天生的,没有好坏之分,它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

医院的新生儿产区,有的宝宝哭个不停,有的吃好奶就静静地睡觉或是看着你对吧。

如果还不服气,就再做一套测评题好了。(这期的特色就是一言不合就开测嗯嗯)

小测试

作为宝爸/宝妈的我技己,是不是个内向的人嘞?

1. 你总觉得闲聊太麻烦,无意义的谈话可能有点令你焦虑,甚至觉得很假

2. 你参加聚会不喜欢结识新人,而是喜欢和熟人聊天

3. 在人群中,你总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

4. 人际关系也让你觉得有些虚伪

5. 喜欢哲学性的对话,喜欢深度思考导向的书籍和电影

6. 你很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

7. 不工作的日子里,你也不会觉得无聊或心慌

8. 私下聚会里交际,比在500人的场地里演讲更紧张

9. 在地铁上,你喜欢坐在长凳的边缘,而不是中间

10. 在人群中呆了太久,说了太多的话,你会感到非常疲惫,需要用独处来给自己“充电”

11. 你喜欢专注于一件事,而不是尝试做每件事

12. 不爱接电话或使用视频、语音,更偏爱文字短信。

13. 总能注意到他人不曾注意的细节

14. 即便你还只有十几岁、二十岁,也经常被身边人评价说很“老派”

15. 在喧闹的音乐现场,你并不觉得很high

16. 你喜欢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

17. 曾有人劝你,“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

18. 你喜欢写作

19. 你会为工作、生活、社交设定明确的分界线

20. 你血压较低

如果上面这20项大部分你都符合,

那么,基本确定,你就是个内向的人。盖章~

其实,宝宝和我们大人一样,不能简单定义为内向或是外向,只能说更偏向于哪个方向。甚至还有人提出“第三种性格”——中间性格(Ambivet)。”具有中间性格的人兼有外向和内向的特质,他们在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之间切换自如,对外界的适应性更为强大。心理学家指出,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是中间性格,另外三分之一是明显的外向者或内向者。

另外,还有种界定,叫“假内向”

假内向的人,在熟人面前往往非常健谈,但是一遇到陌生人就哑口无言,可能会非常胆怯,甚至脸红都说不出话。其实,这种“假内向”的孩子并不是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是与人相处的方式与外向型性格的孩子有所不同。假内向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属于“慢热”,他们与人交往的“广度”上可能不如外向型孩子,但他们更注重交往的“深度”。其实孩子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和别人接触和交流,只是因为心理素质比较差而遇到阻碍。

假内向可以说在内向人群中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也是比较常见的。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在自己的亲近人的面前,能说会道、滔滔不绝,但是一到陌生场合,和陌生人接触,就哑口无言了。

Q

孩子性格内向的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

这个我们上面也已经聊过了,性格和长相、手足形状相似度等等这些都跟DNA有很强的关联度。

模仿

如果父母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宝宝,而照顾孩子的老人本身好静,话不多甚至消沉的话,长时间和他们相处孩子也会慢慢变成这种。

没有玩伴

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已一个人玩,和自己相处变成常态,突然有其他人介入就会打破他们熟悉的状态,孩子就会紧张,逃避。

被简单粗暴拒绝过

孩子想要跟周围人亲近的时候被回绝过,而且回绝的方式比较粗暴。

妈妈生产时受到过惊吓

虽然孩子肚子里,但是孩子的感官已经有了一定发育。此时如果孩子受到惊吓,那么出生之后安全感也会偏弱,性格也因此比较内向。另外,剖腹产的孩子要比顺产的相对胆小,因为头部没有经过产道挤压,从母体到世界的过程太短太仓促,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一下子看到大光大亮。

父母保护过度

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的事情往往是大包大揽,这会让孩子失去了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孩子性格内向。

语言发育迟缓

有些孩子与同龄人相比,语言能力比较弱,这就导致他和其他孩子交流有困难,时间久了就会脱离群体,变得比较内向。

成长环境频繁变化

如搬家,乔迁到另一座城市,换了幼儿园老师,保姆、老人交替照顾孩子或是频繁换人,都容易让宝宝缺少安全感,慢慢变得沉默寡言。

其实孩子内向的原因林林总总还有很多,

粑粑麻麻也没有必要事事都谨小慎微。

毕竟,过日子哪有事事顺心十全十美的。

即使孩子内向,那就一定是坏事咩?

Q

孩子性格内向是一种缺陷吗?

内向就像硬币的两面,有被“灰色”的一面,就有“闪闪发光”的另一面。

据统计,世界上多数的工程师、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和作家都有着内向的性格。

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其实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童年的盖茨并不愿意主动与人接触,他不善于言谈,喜欢独处但并不在意别人的意见。比起与人相处,他更爱钻研新技术。

“股神”巴菲特也曾经是个内向的小孩,他能数小时沉迷在画有火车模型的目录中,或是很安静地盯着一把母亲给他的牙刷,一盯就是两个小时。

不仅对公司CEO的统计显示,有大量内向者正占据领导地位,明星Lady Gaga、Emma Watson也都被评估为内向型人格。

有一本书叫《内向者的优势》,书里有这样一段:

简单来说,外向的人思考的路径很短,能够做出很多短时的反应;而内向的人思考的路径很长,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在我们熟悉的场景中,外向的人能够在聚会上频繁切换话题左右逢源,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内向的人却总是欲言又止。

其实外向的人习惯的是在说的时候思考,而内向的人必须思考好后再说,仅此而已。

内向的人做任何事会经过深思熟虑,而外向的人则是做了再说。

所谓内向的优势在于其慢的一面,能够把事情考虑清楚、考虑周全,所谓三思而后行。内向的人更能够抵御诱惑、耐住寂寞、而能将更多精力用于内心的思索,而过多的社交会使其丧失精力。截然不同的是外向的人必须从外部刺激中补充精力,不停的赶场子、不断的求新求异。

“原来内向也还不错嘛~”嗯嗯,我听到了。

更好的消息是,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有着对“内向”的误解,欠“内向”的人一句道歉。

Q

关于“内向”性格,我们都有哪些误解?

01

内向=社交焦虑

有些被视为“内向者问题”的现象,可能实际指向的是“社交焦虑”或“缺乏社交技巧”。但内向与社交焦虑不是一回事。

社交焦虑是指参与社会交往时感到焦虑、紧张,同时伴有较高的生理唤醒水平(出汗、发抖、口吃)的状态。社交焦虑者之中的很多人,内心是渴求与他人接触的,只是对外部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的过分关注和担忧,对犯错误的恐惧和尴尬,阻挡了他们与人交往。

而内向的人并不害怕社交活动,不参与活动其实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多数情况下,独处让他们感觉很舒适。

02

内向=自卑

很多内向的人他们的内心都是坚定而强大的。

03

内向=不善言辞/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内向者并不是喜爱沉默,也不是讨厌与人打交道。他们只是不喜欢无意义的闲聊。比起一大群人出去high,内向者更适合并擅长于一对一的谈话或和少数几个人的交流,并偏爱有内容和深度的谈话。

另外,很有趣的一个研究表示,以口才谋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声演员、演说家)中,内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对他们来说,说话是一项能够很好地驾驭的工作,他们可以自如地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说、在舞台上表演,但可能在私下里却不喜欢在一大群人中进行社交性质的聊天。简单说来,内向者的寡言、独处等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而是“不想”。

04

内向=不快乐

内向的孩子经常被评价为“高冷”、“不合群”,但他们自己往往并没有什么不适,却可能会被忧心忡忡的父母强行要求“变得活泼些”,等等。而这些经历可能更容易带来困惑和自我否定。

05

内向=没幽默感

就像很多内向者是天生的演说家一样,他们当中也有许多人是幽默大师。虽然他们施展幽默的方式可能是冷静、克制的,并且通常是在小范围的朋友聚会上,但他们更能够触及幽默的核心。

06

内向=没有领导力

事实上,在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中都有内向者的身影,只是旁人可能看不出他们是内向的人。

内向者非常适合做领导,因为选择自主性更强的、有独处机会的工作,可能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在领导者岗位上的内向者是更好的倾听者,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细节、更擅长收集信息、激励员工,也善于思考抽象的蓝图,对于决策更慎重。特别是,他们往往能够在管理团队中的外向者时很有自己的一套。

好吧,我听到你深呼一口气,终于不为娃的“内向”焦虑了,还有更乐观的麻麻估计会说“我娃好特别哒有木有”。

先缓缓,还没到显摆那一步。对孩子来说,性格上的平衡感也是相当重要的。外向也好,内向也罢,只要不极端,都是没什么挂碍的。就怕父母太过大条,孩子自顾自地顺着一条路越走越远下去,我们再去追可就费劲了。

所以,把“内向”性格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度上,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孩子性格成型之前的婴幼儿时期。

下面总结了和“内向”孩子相处的“10要”、“10不要”跟大家分享。

对“内向”孩子做对的10件事

1

态度平和

内向的孩子很会看大人脸色,一旦发现大人脸色不好,他们就会感到紧张、害怕,认为自己要被批评了。如果此时再对孩子恶语相向,他们就会失去家庭安全感,把自己孤立起来不愿再多说话。

2

有细节地夸奖

有重点,有细节地夸奖孩子。内向的孩子往往比较缺乏自信心,所以大人的激励和表扬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需要的。需要提醒的是内向的孩子会比较容易害羞,所以对于他们的表扬要柔和一些,不用太隆重。

3

引导孩子表达

内向的孩子的表达能力并不差,只不过他们比较被动,所以他们不愿说话,更多的是喜欢做一个听众。因此家长最好能给予他们一定的安全感,并且引导他们多多表达自己的看法,时间久了孩子会逐渐变得健谈起来。

4

父母适度放宽要求

内向的孩子大多是完美主义者,做事情非常在乎细节,但是如果过于重视细节可能容易忽略大局。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表现的粗线条一些,这可以让他们变得大气一些。

5

尊重孩子的社交习惯

大人们要尊重孩子的社交习惯,有些事情他喜欢做就放心让他做,不要什么事情都去限制和约束,以免孩子变得更加怯弱。

6

多带孩子接触外界

让孩子能多多接触外界,比如经常带孩子走亲戚朋友,或者是给他报个兴趣班、参加个社区活动。当然也可以让孩子邀请自己的朋友上门做客,让他做一次小主人。

7

适度地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

多锻炼孩子,让他去独自面对一些困难,父母千万不要包办全部事情。随着孩子面对困难的增多,他们就会逐渐变得成熟,也会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性格也会开朗起来。

8

多花时间陪伴

爸妈每天尽可能抽出一段属于你和孩子独处的时间,和孩子亲切地交流,倾听孩子的语言。适时用身体语言,如拥抱孩子,亲吻孩子表达你的爱与信赖。这能给内向的宝宝很多安全感。也可以给孩子讲讲笑话和幽默故事,互相开开玩笑,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带孩子出去玩等等。

9

鼓励孩子交朋友

在游乐场这类的互动场合里,看到孩子想要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但又不好意思开口,这时候可以借用他熟悉的语言和其他孩子打招呼。等孩子们熟悉起来后,自己悄悄退出他们的互动。

10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擅长的事

帮孩子在某些他们擅长的领域建立信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能量。这有助于孩子察觉自己的价值并更加自信。

对“内向”孩子做错的10件事

01

故意让孩子难堪

有的家长幽默诙谐,喜欢逗自己的孩子,他们这样做仅仅是出于好玩、有趣。不幸的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完全无法理解这种互动的幽默意味。更糟的是,这可能会让孩子在心里默默的记恨你。

02

强迫孩子和别人交谈

你想让孩子多多社交,想让孩子和人多说话。然而,强迫他去和别人交谈不会有任何效果。一个内向的孩子,感到舒服的时候才会打开话匣子。如果他们被逼得太紧,反而会有反作用,让他们完全放弃。

03

叫孩子“胆小鬼”

内向的孩子脸皮都比较薄,所以在遇到人或事的时候,极易出现害羞不敢说话的情况,这个时候不该数落孩子或者说他是胆小鬼,而是应该还是以鼓励为主,帮助他敞开心门。

04

当着别人取笑孩子

唯一一件比取笑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更糟糕的事,就是在别人面前取笑他。内向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又很害羞,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却会让孩子非常难堪。

05

当着别人批评孩子

孩子忘记做家务了?没有和别人说谢谢或者说得太小声?可是,在别人面前训斥孩子,只会让他们有钻进地缝、想死的感觉,借此他们也无从学到任何教训。如果你想让他们能纠正自己的行为,等人散了再和孩子说吧。

06

要求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演

可能你的女儿有最美丽的歌喉,或者你的孩子会讲最有趣的笑话。但是,内向性格的人并不喜欢站在舞台上的感觉,也不希望成为全场焦点。尽量别让孩子为别人表演。你可能觉得,这非常有趣又可爱,但孩子可不是这样想的。

07

抢着替孩子回答问题

人们问了你孩子一个问题,而你很快地抢答了。你的孩子很安静,很害羞,他回答得不够快。给孩子一些时间吧,让他们可以自己为自己说话。

08

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太满

很多孩子都有很多行程、活动,但有些孩子对此无法接受。一般,一个内向的孩子需要更多安静的时间。太多刺激让他们无法忍受,他们需要回家休息、补充能量。

09

嫌弃孩子的“安静”

最糟糕的就是父母因为孩子的内向性格而贬低孩子。而在实际生活中,父母真的经常这样做,“别这么安静了!”“你就上去和别人聊聊天!”而这样做非但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孩子更加想退缩。

10

催促孩子做决定

内向的孩子凡是都会多思考一下,所以反应总是慢半拍。因此在他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大人最好不要去催促,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考虑。

最后,请多一些耐心,给孩子,也给自己。

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Here may be a great fire in our hearts, yet no one ever comes to warm himself at it, and the passers-by see only a wisp of smoke.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Vincent van Gogh 文森特·梵高

和seven一起

跟生活和解

好好过!

往期好好过

美好 |  实用 | 有趣

超级妈咪下午茶

微信:mamihigh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