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跨文化传播研究》-文化自觉与个体性

来源:华拓网

《跨文化传播研究》是由陈卞知教授出版的的一部关于“跨文化传播”的著作,选择性阅读了其中几篇文章,对书中提到的文化的“本土化和西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自己对此的一些看法。

封面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是人类智慧的集合体,上到风俗节日,下到平常百姓的衣食住行。文化往往因为地理环境风貌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别,所以在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文化圈也就形成了。也正因为如此,文化交流的现象在古代也就不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汉朝,我国开通了一条连接东方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这条商道上,商人们贩卖商品,而文化就以此为依托互相交融。

当不同文化相互交融时,是本土涵化还是吸收同化的这一问题也就随之而产生了。而我国目前就面对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亚洲,我们受到韩风、日系席卷,在西方,我们目睹着西式文化对我们本土文化的侵蚀。时间维度上,近百年的中国是巨变的一个时期,大量的国外文化涌入国内,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奇事物。

在我看来,文化本土化就是一种文化自觉,而西化就像是我们都喜欢吃北方的大米,要把它拿到南方种,结果也只能是与自己预期大相径庭。两者相伴相生,不偏不倚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要是完全的本土化,就很难能吃到优质大米,而完全的西化则会导致本地的土质营养急剧下降。

所以,我认为处理好这一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的文化自觉性。观察现在大部分主流媒体关于传统文化的报道,即使是新媒体,其内容都是传统的文本呈现形式,互联网+线下互动内容仍是一个短板,而这正是当下全民文化实践的一个重要机会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