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们在别人眼中,都是异类

来源:华拓网

终于上了火车,很快,我就被窗外那满眼的绿吸引

但是更吸引我的是,硬座车厢形形色色的人,这样的面孔让我好奇的想探究,很多人麻木的盯着一个地方,不清楚在想什么,可能他们的内心也如我一样,觉得一切有趣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今天的主题,活在舒服圈生不如死的人们。

上火车之前是有几分钟的狼狈的,可是一个很爱你的人忙乱的跑前跑后,就算是尴尬症也释然了,从那一刻起,开始仔细的在人的角度思考,而不是责任,必须,等等外界因素。

更多时候我在想十年后的生活。

在拥挤的候车室,我要忘记头等仓候机室的丰富饮品,食物,漂亮的空姐。在慌乱的补卧铺环节,我只需要坐着,把事情完全交给另一个人,在我强势的性格中,这也是少有的。但是,尝试让另外的人做决定,接受别人的决定可能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有限的认知里,我不需要掌握那些生存智慧,只需要用更坚忍,更辛苦,更痛苦的脑力劳动,来获取劳动价值。
同时用价格换取时间,我对物质要求不高,对生活的质感却有自己的期盼。

扔垃圾的时候,从头到尾穿梭了这节车厢,尽力的观察每一个人,无一例外,老人到孩子,很少是有激情的,但是却是精明的,

他们知道如何让自己更舒服,扩大自己的范围来占领一点别人的领地,带着孩子的妈妈,知道用一种什么样的姿势,让孩子依靠的更舒服,他们也知道带些什么啤酒,熟食这样的食品,来打发无聊的,慵懒的时间。

我也有自己打发时间的本事就是写字和尽力感受。

就在刚才十分钟前,我和男朋友发生了一次说教,我们两个带着十个盒子,一个手推车,两个背包,从12车厢到1车厢,这是我不曾发生过的,并不是我有多么高级,是我一直懂得取舍,没有什么必要条件要负重物乘车,也没有什么条件下,能让我不乘坐更有效率的交通工具,把时间用来更有意义,当然,除了穷。

哪怕是思念一个人,也比浪费在慌乱中好。

关于穷的认知,每一个人也有不一样的理解,如果我们的不理解是人们生活的常态,那在这个圈子,我们就是穷人,而且是一个矫情的穷人。
如果别人的不理解是我们生活的常态,那么我们也会觉得他也是穷人,对生活方式的差别。
穷不是结果和标签,是意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意识
在生存的范畴里,月入十万的煎饼大妈也是穷人。
在生活的世界里,感性的月光族,也是富人。
这是意识形态,是生活和生存的状态。

行走在路上我对他说,原来我只知道挣钱,看来还得学习点生存智慧,重点是生存,我并没有说是生活!

生存是无法抉择的,生活是可以选择的。

他说是的,不经历这些挣不到钱,我笑了,他们大多数人都懂得如何抢座,排队,吃泡面怎么拿不烫手。

但是不懂的却是为什么方便面卖到了他们的手里,如何能让自己的东西也卖到他们手里。

这种面对生存观展现出来的修忍辱,我是敬畏的!

回归到之前的和朋友探讨的问题,成功是靠努力成就的么?

保洁员,保安,厨师,送外卖,跑出租,没有一个不起早贪黑,没有一个不勤劳勇敢,但是他们成功么?

或者说,真到了能够让他们实现自己目标时候能够知道那是个机会么?

这需要平时对自己的认识和提高,并且永远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自己的弱点,而不能一味地随顺自己,始终呆在自己的舒服圈里。

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不如死。

关于清华商学院对成本的解读有很多种,比如说机会成本,每件事情都有它的机会成本

比如说,你想吃一碗普通的米饭,也想吃一个麻辣烫,但是明明知道一晚普通米饭是最好的选择,却选择了吃了拉肚子的麻辣烫

而这个麻辣烫带来的机会成本,就是高昂的

首先,是比米饭贵的花销,其次是不舒服可能要喝点水,或者吃点药,增加成本,再或者,因为闹肚子引起的一系列情绪问题导致工作不开心,等等,这些都是机会成本。

另一种对比方法,比如,我为了和一个朋友一起吃饭,缺席了一次重要的决策会议,所以这个饭的机会成本,就不是单纯饭的一百元,,而且包含因为这顿饭而承担的代价。

当然,我们仅仅是分析,并不是教人们取舍,再给我一次我仍然会选择吃饭而不去开会。

有的人说,那这么计算就没法活了,但是,不管有没有方法活,就像决定喝水还是喝橙汁,都是面临机会成本的抉择。

只是,没有被赋予这样的名词解释罢了。

终归要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充满阳光。迎接生活带给我们的感动,惊喜,哪怕是伤害,也要用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