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到手时,我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消化掉这部悲剧。之前有电影版和电视剧版打底,小说的情节早已熟悉。我特别想知道作者会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讲述这样一出从苦水中泡出来的作品。
三四天的时间,小说就全部看完。可能我泪点提高了,读到把凤霞送人时我抽抽嗒嗒掉泪了,读到有庆死时,泪水怎么擦也擦不完,深夜压抑的气息憋得我难受。
小说整体文风淡淡的似一部水墨画,线条浅浅,墨色若隐若现。全书除前面一小部分,还是纨绔子弟的福贵那些花天酒地、胡作非为的描写,几乎清一色的不幸。可是作家的笔触一直浅浅,用一种难以置信的冷静甚至冷漠来描述,没有浓墨重彩的呼天抢地,没有疾恶如仇。对时代背景的描写也是点到为止,我想从其中看到对人性的批判、对某些错误的揭露,可是这一切都在文字背后。
白描,是我对小说的第一感觉。白描虽浅淡,文字风格恰好适合福贵。本书是福贵第一人称的叙述,这个年轻时百无一用输光家产的败家子,一生历经种种,亲人先后离他而去,他一次次承受失去的煎熬。或许这是命运对他年轻时荒唐的惩罚,最大的惩罚不是剥夺生命,而是让他慢慢承受痛苦。这种欲说还休的隐忍恰恰加剧了本书的悲剧意味。最大的痛不是呼嚎,而是沉默。福贵的心一次次被扎痛,一次次被命运捉弄。他选择活着,再难也要活着。他替死去的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活着,替他们看到鸡变成鸭,鸭变成鹅,最后他真的买了一头牛。福贵一直活着,淡淡地向陌生人诉说这一辈子的是是非非,不紧不慢,语调缓缓。有些云淡风清,因为福贵早已看透了苦; 有些泪中有笑,因为福贵把这些苦都化到血液里。 苦是生活对他的捶打,笑对他对苦最后的接纳。
白描,是这个历经苦难的老人对苦难最适合的表达。苦都吃过了,痛都受过了,人一天天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