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特别讨厌这个词,什么叫社群?社团,社会,小组,群组,微信群,QQ群,陌陌群,社? 这些不都是同义词,古代没有互联网时候的“社”不就是说现在有了互联网产生的“群” ---可以很多人的群?简单理解社不就是群?
先说我对社(社群)的理解,一个有很多人的,你想社交的地方(微信群,QQ群,还是陌陌群)
拆分一下:你 想 社交 很多人 地方
从句型上看,社就是一个名词,地方,前面的都是修饰成分
倒着来一个个分析吧:地方就不解释了,很多说微信社群,QQ社群,XX社群的,你可以统一翻译成地方。这样方便理解
很多人:无法再通俗了。。。囧,形容词
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百度百科的定义,大白话说:
社交:交流,讨论,辩论,获得知识,进步,聊天,点赞,晒图,吐槽,评论,关注,恋爱,约炮,睡你。。。它是一个动词
想:动词,与前面社交的解释组合一下,想交流、想讨论、想辩论、想获得知识,想进步,想聊天、想点赞、想吐槽,想评论,想关注,想恋爱,想约炮,想睡你。。。
以上两词组合,代表需求,所以以后不要在想谈恋爱时,用你好,可以交个朋友吗?这种含糊不清的社交词语开头,这是在耍流氓,因为她会搞不清楚是想跟她谈恋爱还是想约炮
再加上很多人这个形容词,意思变成了这样:
你想跟很多交流,你跟从很多人哪里获得知识,你想跟很多人谈恋爱,你想睡很多人。。。其他的自行补充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看,首先你得有需求,才会产生社交行为,如果你都搞不清楚你要什么 ,没有明确的需求,谁来回答你所谓的社交价值?
比如你不告诉我你想过桥,我怎么告诉你桥的价值?
现在来说说一个朋友发起的话题:谈谈微信社群价值,经过一番讨论:归属感,认同感,同标签。信任,参与感,发现不一样思维方式,开阔视野,减少信息不对称。。
出来很多,其实还可能更多,然后就变成闲聊了
说说我的观点:
其实这个问题最好先问自己,你想用微信来给大家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而不是问群友
微信是一个闲时交流工具,如果你组建了一个微信社群大家只是聊天,那他的价值就只是用闲聊,放松
如果你想用来给大家相亲,他的价值就相当于一个私密版的世纪佳缘
如果你想用来做互联网从业者在线学习,因为这句话缺少一个名词做宾语(学习什么?)你想提供的价值就不够聚焦
那微信最适合提供什么价值呢?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觉得他还真只合适认识人,如果要用商业理论来说,就翻译成提供BD价值,如龚文详就很成功,为什么?微信平台要做的是熟人链关系,你撼动不了平台要做的事,因为他会限制你使用呀,比如你要用他来做商城,对不起,真不如天猫京东;你要想用来做培训,对不起,很多功能用起来很不爽,为什么不去用红点直播?你要用来写分析长文,对不起,投稿到虎嗅啥的要好得多;你上来交个朋友,可以加起来聊聊,大家都在用,倍有面子;
难道就不能提供这些深度一点的价值了吗?能,只是这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微信出来后很多说没有创业机会了,不是,你可以上来认识人,把他带走,至于用什么价值把它带走,就是你是否聚焦,定位是否特别清楚了?比如逻辑思维正在做一个得到APP,也是这样玩
分析时我喜欢看能不能赚钱,所以我问了一下商业模式,好像还没想清楚,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还没想得特别清楚,到底想给用户提供什么具体价值,要给多少客户提供价值
互联网从业者这个概念也是超级大,什么叫互联网从业者?营销,运营,PR,设计,广告人,产品经理?看起来像是想做全家桶的感觉
那我有什么建议呢。建议先再深入分析一下,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再结合微信来实施,即使要做全家桶,也要结合所用的渠道来用,微信另一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渠道;
定位不清楚就会导致面临很多竞争对手,比如李叫兽公众号提供文案培训,比如上海皇冠俱乐部提供电商人学习交流价值(其实很大了),比如设计中国,广告人?这些算不算你的竞争对手?
在互联网时代,提供的入口一定要窄,要有尖刀感觉,这样才能植入用户心智,后面你可以再发展其他的嘛,比如小米,记住了他是手机,他可以做电源,路由器,电视,不管是出于什么策略(赚钱还是蛋疼)至少他成功了
都还没有足够的用户跟你玩,想提供一大堆服务,你给人的感觉就会是算命先生-半个大仙-保健品-万能神油。。。
再说大家提到的吴晓波的最近发表的文章《我所理解的社群经济》核心观点是:构筑自己的核心内容,尽量把连接的成本降为零。这句话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社群的方式,而没有回答社群的价值这个问题
不写太长了,等下又没人看完。。。分析针对朋友这个全家桶想法的一个简单的策略图
查看大白话说营销系列其他文章,关注云图南图微信公众号回复营销一,营销二,营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