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观影|十二公民中的你我他

来源:华拓网
十二公民

改编自1957年美国影片《十二怒汉》,植入了我们当下社会的一些现状和问题,如仇富心理、社会底层渴望得到的关注、市井小民的写照等。

12位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家长,组成了一个模拟的陪审团。审理的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当所有的人证物证都指向“有罪”这一结果的情形下,这位年轻的嫌疑犯已经接近了舆论上的死亡。可是随着审判的进行,当所有的线索都被逐一讨论,疑点的出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缓缓浮现......


十二公民

影片中说道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宣布一个人有罪”。

对于片中富二代的有罪或者无罪,结果我们都不清楚,也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一个案件的理性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无法真正的去接触和了解事情的发生经过,很多时候都是基于媒体的报道,通过媒体一句话或者一个标题而产生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可是我们又怎么知道媒体到底有没有在为这番话负责?除了媒体,我们自身很多时候也会自带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常常把自己的经历和观念强加在他人身上。富二代,多少人是带着戾气的评判,“骄横” “没道德”……这些武断的评论就把一个人定为“有罪”。

正如 十二怒汉 里面说的“只有无知的人才会相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骗子”

十二怒汉

没有经过任何考究和了解而随意断定他人的人生,这是舆论侩子手。

有人说这12个人代表着12个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群,也有人说这12个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我更倾向于后者。很多时候对待一个事情,一开始我们都会倾向于大众舆论,间隙中也会听到对事情理性思考的呼声。可是到底是盲目跟随舆论,还是进行理性分析呢?

我们习惯于充当审判者,却忽视了自身的缺点。常常叫嚣着别人的错误,却不停下来思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