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读书现学现卖#第7期“心理学”专题
书籍:《这才是心理学》 日期:1月16日 页码:41-58 第3章 持续行动第3天
(答题时,作业头不要修改,问题不要删除,统计时我们会核减作业字数)
Q7 :你如何理解“操作性定义”?请用你的语言解释信度和效度(答题时不看原文)。
操作性定义,我个人理解是,当你定义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理论的时候,你需要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来评估。
所谓信度,是指这件事情是否能重复多次操作,且多次操作呈现出来的结果是比较一致或者接近的。
所谓效度,是指构成这件事情的主要因素,是可以被测量的,有具体的结果呈现。
书中举了用鞋码器测量智商的例子。一个人,用鞋码器测量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去测试,呈现的鞋码结果都是一致或者接近的,即是符合信度的。但是,如果实验的目的是要测智商,则应该测试与智商紧密相关的因素,如基因,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用鞋码器来测,则属于不相关,尽量鞋码器有具体的数据体现,也算是低效度的。
Q8 :你如何理解本质主义,你认为你是本质主义者么?人们为什么会采用本质主义的视角,提出要求,看待问题?
本质主义,在我看来,是对所有事物,都追求一种终极的,确切的答案的过程,无论这个事物是否有答案,是否有准确答案,然而只要一直追问下去,可以一直问下去。但是事实是,很多事物并不总是有答案,或者在当下是无解的。
我有时候会呈现出本质主义者的特质。比如在项目中,别人探讨哪一种方式更好的时候,我容易跳出来想“不是哪一种方式的问题,是这个提案在一开始就有问题,现在讨论哪一种方式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做有利也有弊。如果是一个由我自己主导并开始的事情,我的本质主义特质体现在,我会注重前期的规划,设置好规则,已经预测到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能提前避免绝不等它发生;但是如果我加入一个项目,我则很难基于现状去寻找最好的解决方式,而是纠结于回到开始的状态,找到最好的方式以摆脱当下的困境。
本质主义者提出的终极问题,这些问题永远是没错的,别人也是无法反驳的,但是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也没有意义的,提出来并不能对事情的进展有任何帮助,为什么人们愿意提?因为可以从眼前的困境中逃避;因为可以显得自己很有深度与众不同;因为可以借此掩饰自己的懒惰。
人们愿意用本质主义思考问题,我觉得根源在于:想要找到最完美的解决办法,一旦去做就要求有对等的收获,想要追求一劳永逸;无法忍受过程中的摸索,曲折,折腾,觉得这是浪费时间的,没有意义的。这样就很危险了。因为现实世界是千疮百孔错综复杂的,不愿意接受现实面对现实,不愿意曲折的摸索过程,是很难真正解决问题,获得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