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尽管公民自由至关重要,却不能保证现代世界的公众舆论,因为人们总是认为真相要么是自发的,要么只有在排除了外部干扰的情况下才能找到获取真相的方式。
而且人们认为没有必要人为的去获取已经被感知到存在的信息,信息应当是自然而然来到我们面前的,应当是无偿的,或者出自公民内心的,或者免费来自报纸。报纸报道着我们许多超多我们自身经验的事情,但也报道我们有所经验的事情,而我们经常是根据报纸对待后者的态度来决定对报纸的好恶,以及是信任它还是拒绝它。也就是说,
公众都是具有成见的、偏见的,他会主动选择他所知道的信息去判断和评价,而对于他们不曾接触的层面,他们只凭想象。
没有什么准则去知道记者的头脑,也没有准则来制约读者或编辑的判断。所以,如果没有客观的检验标准,那么自己的见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据自己的成见、按照自己的准则、出于自己迫切兴趣而形成的。
2、新闻不是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而是对已经显露出头角的那方面的报告。
新闻不会告诉你种子如何在土壤中生长,但可以向你报告第一棵秧苗的破土而出。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可以确定、证实、衡量和命名的特点越多,新闻的发生点就越多。P245
3、编辑总是处在幕后,他的角色是整个报纸的核心。
编辑基本上看不到事件原本的原貌,编辑对每份公告都要作出迅速而复杂的判断,他们必须清楚理解每一份公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自己对读者兴趣的判断,对其内容加以渲染或进行低调处理。P251
4、读者必须通过个人的认同,像参与演剧一样参与新闻。
对于编辑而言,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判断如何才能让某一批读者拿出半个小时的注意力放到他的报纸上。而吸引读者注意力绝不等于严格按照宗教教义或者某种道德文化形态规定的方式去陈列新闻,而是如何激发读者情感,使他与所读内容产生共鸣。如果不能给读者提供机会使他对新闻所描述的斗争如灵其境,新闻就不可能吸引大量读者。有时报纸上的新闻过于混乱,令读者难以认同,那就要给读者提供一个线索,指引他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
5、新闻和真相不是同一回事,必须清楚的加以区分。
作者认为,最有生命力的假设是新闻和真相并非同一回事,而且必须加以区分。新闻的作用在于突出一个事件,而真相的作用则是揭示隐藏的事实,确立其相互关系,描绘出人们可以在其中采取行动的现实画面。只有当社会状况达到了可以辨认、可以检验的程度时,真相和新闻才会重叠。P256
6、结论:民主政体具有明显的缺陷
新闻机构被当成了一个直接民主的机构,在更大规模上日复一日的担负着本该由提案、公决或罢免等程序完成的功能。并被要求在24小时内对每个人产生30分钟的影响去造就“公众舆论”,以填补公共机构的懈怠。但是新闻机构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自治的人民不可能通过发明、创造和组织一种认识机制去超越自身的偶然经验和偏见。
民主政体还有比较明显的缺陷,人民还抱有强烈的偏见与冷漠,对于稀奇古怪的鸡毛蒜皮兴致勃勃,对于重大问题却兴趣索然,而且热衷于枝枝节节和奇怪的事物,这是传统中的固有缺陷。P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