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要回家,从佛山到上饶,原本有直达的飞机,因为佛山机场维修,航班更改,我不得不寻找最优的路线;
最优的路线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 尽可能少的时间;2. 尽可能在晚上,不占用白天的时间;很容易理解,元旦放假就三天,不想只在家待一天,花了两天在路上;
本以为挺容易的一件事情,却是来来回回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到最后通过一个APP,花了不到5分钟,解决了战斗,更是让我有种为什么没有早知道的感觉;不过回过头想,在查找过程中,让自己感动的是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优化方法;
首先,我面临一个选择:坐飞机还是做高铁,或者是两者搭配?
这个问题很容易,我选择了做高铁:因为飞机没有直飞班次,必须要搭配高铁才可以,而且大多飞机场和高铁站都不在一块,中间需要转车;鉴于飞机和高铁的时间差不多,坐飞机可能晚点,从而导致无法赶上后续行程的风险,果断下了做高铁的决定;
接着,我要选择:从哪里出发,佛山没有直达上饶的高铁,只能从广州或者深圳走;
可是当我在12306查询后发现所有高铁车次都是下午出发,晚上到达,这就意味着30号一整天都花在了路上。。。想想就是噩梦啊;从这开始,我就开启了纠结模式:因为我必须要选择中转方案了;
刚开始,我在想:离我家最近的高铁站是南昌,长沙,杭州等车站,所以,我先查询了从广州或深圳到这些车站的车次,可是由于车次太多了,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于是,我想到:如果我能够看到所有的高铁线路图,固定起点和终点,从中选择中转点,会比我盲目地选择更方便;于是,我开始上网搜索高铁线路图,不知道是网络在整我,还是什么原因,看到的线路图都非常地模糊,要不就是网页出不来,此路又不通了;
接下来,我打开了智行火车票APP,本来是想购买回程票的(回程票没有了,我要通过智行APP平常抢票),不曾想直接解决了我的问题:智行火车票APP中提供了火车和飞机,直达和中转多种方案,我只要结合时间,就选择出了最优的方案;
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却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感触,有如下三点:
1. 我的反思速度加快了
最近,我能感知到自己的反思速度加快了,当我说了一段话,或者是做了一件事,如果其中有待改进的地方,意识便会自动地开启反思:这段话没有符合结构化,这件事情这些地方有待提高;就像买车票这件事情一样,在我做完后,反思就已经完成了;
这样的体验让我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自己反思的速度提高,进步的效率提高了;害怕的是:在很多事情上,自己反思的速度和清晰度还是不够,就像影像卡壳了,思考无法继续下去,我相信很多人肯定可以通透地思考,他们相当于无时无刻地自发在思考,他们的人生效率又该比我高了多少呢?
不过,我并不气馁,既然入门,只要继续进步,定会有更好的收获,在这里,安利一个反思的好方法:A4工作法;不知不觉,已经训练了半年多时间了,反思成果物累了一堆:
从购买车票说起2.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定义问题,或者说定义目标和现实间的差异,从而得出解决方案;在找寻中转方案的时候,我只是在找中转站,并没有定义清楚问题在于设计合理的中转方案,如果聚焦了中转方案,即使我没有智行火车票APP,百度搜索也能告诉一大堆解决方案;
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过分在意现象本身,而没有对目标和问题有清晰的定义,纠结于现象,可能会让我们做困兽之斗,跳脱于现象之外,寻求问题的本质,或许有更多更好的探寻方向;就像李笑来说的:有些问题的钥匙或许不要锁上;
3.提高利用工具的能力
智行火车票APP是一个工具,类似这样的能够满足需求、节省时间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印象笔记、奇妙清单等,说实话,我使用工具的能力很弱,更关键地是:意识很弱,这就意味着:很多情况下,我无法通过更好的工具提高效率,并且我不会主动去查找和学习好的工具;
举例说,搜索是我用的非常多的功能,可常常我会花很多的时间,结果可能差强人意,不过这方面的能力,我却没有刻意训练过,所以,直到我写文章的现在,搜索能力依然很差;
希望这篇文章开启我的意识,让我能够主动地寻求效率提升的工具;
在文章的最后,回到购买车票,今天在先行书店呆了一天,看了本介绍王阳明生平事迹和他的心学学说的书,并不甚解,‘致良知’的理论确是给了自己一些问题的思考方向,跟随着心中的良知,在事情上验证,即使是购买车票这样的小事,也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