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锡布延海底的幽灵——二战结束70年之际从深海现身的战列舰“武藏”

来源:华拓网

唐茜

日本海军大和级战列舰原计划建造4艘,其中的1号舰“大和”号于1937年11月4日在吴市海军工厂开工建造,1940年8月8日下水,1941年12月16日入役;2号舰“武藏”号于1938年3月29日在长崎市三菱造船所开工建造,1940年11月1日下水,1942年8月5日入役;3号舰又被称为110号舰,舰名被定为“信浓”号,该舰于1940年5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建造,1942年8月起被改装成航空母舰,1944年10月8日下水,1944年11月19日入役;4号舰又被称为111号舰,据称该舰的舰名被定为“纪伊”号,该舰于1940年11月7日在吴市海军工厂开工建造,1942年3月停工并解体。

最终,建成入役的4艘舰也全部被美军击沉,“大和”号是于1945年4月7日在天一号作战中被击沉在坊之岬海域;“武藏”号是于1944年10月24日在前往莱特湾企图攻击盟军登陆舰队的途中被美军飞机击沉在锡布延海海域;“信浓”号是于1944年11月29日首次出航仅17小时即被美国海军“射水鱼”号潜艇击沉于潮岬海东南48公里处。

“大和”号的残骸在1984年被确认发现。“信浓”号的残骸至今没有被发现,曾有人向日本政府申请寻找该舰残骸,但被日本政府所拒绝。而在2015年3月,“武藏”号的残骸被发现了……

1 “武藏”号的最后时刻

1944年10月24日,栗田健男司令长官率领第1游击部队(“大和”、“武藏”号等39艘舰艇)直指莱特湾。当舰队航行到锡布延海时,遭到了美军航母特混舰队的舰载机群的5次空袭。特别是“武藏”号,受到美军舰载机的集中攻击,中了19枚鱼雷和17颗炸弹,最终失去航行能力。在美军停止空袭的16时30分左右,第1游击部队留下“武藏”号和驱逐舰“滨风”与“清霜”号,向莱特湾继续前进。

在“武藏”号的舰内,全体人员都在拼命进行排水作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注排水装置失去作用,舰体渐渐向左倾斜,从舰首到前甲板的一部分已经没入海中。作为最后的手段,乘员们在露天甲板上将外膛炮、高射炮弹、梯子、战死者的尸体等所有一切可以移动的物体移到右舷,并将左舷的主锚弃入海中,此事有多名“武藏”号幸存的乘员作证,在《军舰武藏战斗详报》中也留有“左舷主锚投弃海中……”的记录。

据说主锚的重量有15吨,但是即使是扔掉主锚对舰体的复原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又将锚链投弃。通常,在停泊下锚之际,需要将相对水深3倍的锚链垂入海中,如果不这样就难以稳定的系留舰体。但是,15吨的主锚加上重量是主锚10倍以上的锚链在投弃后,根据幸存乘员的证言,仍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接着,舰员们又向右舷后部的乘员舱、在右舷并排的第三、第七、第十一锅炉舱及拥有舰内最大空间的第三轮机舱注水,但也没有效果,倾斜继续增加。

19时30分过后,“武藏”号的舰体突然加速倾斜,舰首倒插入海中,舰尾上扬,四个巨大的螺旋桨在月光下熠熠生辉。不久,“武藏”号向左横倒下来,30高的前桅楼剧烈的拍打海面,轰鸣声与海水从半没入海中的烟囱中喷射出来,紧接着又喷出火舌。不久,从右侧露出的舰底附近也喷出了火焰。据目击者说,可能是引爆了弹药库。

最后,“武藏”号从舰首开始慢慢没入海中。第二次爆炸在海中发生,海面不断冒出白色的泡沫还有蹿行的火焰。

■图为驱逐舰“矶风”号拍摄的沉没前的“武藏”号战列舰。舰体左倾,舰首大部分没入海中,海水不断冲刷着甲板。1944年10月24日19时35分,“武藏”号消失在菲律宾锡布延海北纬13度7分、东经122度32分处。

残骸的搜索与发现

自从其沉没之后的70年间,探险家与船舶残骸搜寻者们就一直在试图定位该舰残骸的确切位置,但无一成功。由于“武藏”号与其他日本海军舰船一样,在舷侧并没有舰名标识,因此就给潜水员和搜寻者带来了更大的识别难度。

2015年3月2日,美国慈善家、微软的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Paul Allen)发表声明称,他的研究团队借助遥控潜水器在菲律宾的锡布延海1000米水深处发现了一艘巨大的军舰,它就是“武藏”号。次日下午,当电视台的采访人员到他家里采访时,他出示了两张潜水器拍摄的照片,一张是舰首正面,图片中央的圆形边框看起来像是大和级战列舰安装的直径1.5米的菊花纹章脱落后剩下的底盘。此外还能确认纹章上下左右用于系缆绳或锁链的导缆孔、右舷侧的主锚(本应两舷都有)。另一张是船腹凸出部的阀门手轮,上面刻着“开”和“主弁取手(主阀手轮)”的文字。

■保罗·艾伦 ■保罗·艾伦出示的第一张照片,为舰首正面,圆形部分是安装菊花纹章(已脱落)的底盘,在底盘下面是左右两舷的导缆孔。 ■保罗·艾伦出示的第二张照片,为主船腹凸出部的阀门手轮特写,上面依稀可辨认用于指示操作的字体。

由于其父亲是一名二战老兵,所以保罗·艾伦一直以来都对二战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拥有一艘126米长的名为“八爪鱼”号的豪华游艇,该艇装备有2架直升机、1艘潜艇、1艘遥控潜水器、1座游泳池、1个音乐工作室和1个篮球场,造价高达2亿美元,这艘游艇也是他的研究团队海上基地。2012年,艾伦团队就与英国皇家海军合作,试图从沉没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上将其舰钟打捞上来,但这次没有成功,直到2015年8月7日第二次尝试才打捞成功。根据保罗·艾伦的描述,发现“武藏”号的残骸并不是其偶然之举,其实早在8年前,他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从收集历史资料和调查海底地形着手寻找“武藏”号的残骸。锡布延海海底地形复杂,还有几座海底火山,不过,调查人员将这些火山山顶部分排除在调查区域之外,然后通过海底扫描,锁定了几处“武藏”号的疑似沉没地点。2015年2月出动遥控潜水器调查,仅3次就发现了“武藏”号的舰体残骸,不过,发现时保罗·艾伦本人并不在现场。

■保罗·艾伦的豪华游艇“八爪鱼”号,也是其研究团队的海上基地。

虽然当时有人质疑仅凭这两张照片如何断定就是“武藏”号,但是经过日美多个专家的鉴定,这99.99%就是“武藏”号的残骸。首先,无论是战前还是战时,日本海军的军舰就没有在锡布延海沉没的记录;其次,在1944年10月24日的战斗中,除了“武藏”号以外没有沉没的舰艇;最后从照片中舰首的形状来看,与大和级战列舰相一致,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最关键的理由正隐藏在“武藏”号沉没时的状况中。

自发现“武藏”号的消息公布以后,最新的视频陆续在网上公布,终于,通过遥控潜水器的直播,陆续拍下了主炮塔的炮座、舰桥、螺旋桨等,另外,还发现了可能是水上飞机弹射器使用手册一类的日文文件,进一步证实了确为“武藏”号的残骸。

在“武藏”号的原乘员尚健在的时候,曾就“武藏”号是如何沉入海底进行过讨论。出席人员一致确认的是向左横倒从舰首开始沉没的舰体就保持着这种姿态左舷向下沉入海底。虽然舰底由于水蒸气爆炸被破坏,但不能确认弹药库是否被引爆,因而舰体的损伤可能并不大。不过,从航行器传输回来的舰体画面来看,损伤非常严重,彻底推翻了众人保留多年的想象。

随“武藏”号阵亡的包括1023名官兵。沉没数日后,幸存的士官举行了战斗详报会议,就“武藏”号喷出的火焰进行了议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尚保持着高温的锅炉舱因海水的注入而引起水蒸气爆炸。如果是锅炉舱内引起的水蒸气爆炸,那么,其产生的巨大的能量从哪里释放?舰内的主要部分有集中防御区划所包围,410毫米的舷侧装甲即使是鱼雷和炮弹也无法炸穿,而且天井一带的上甲板铺设了200毫米的装甲,可以弹走从上空降落的炸弹。不过,舰底以间隔的方式只贴了两层厚度不足30毫米的铁板。因此,水蒸气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应该是打破最为脆弱的舰底释放出去。保罗·艾伦展示的第二张照片拍摄的船腹凸出部应该附属于舰的甲板和舰上构造物,大概是由于舰底被炸穿,控制连接锅炉舱、轮机舱和注排水装置的粗大管道的“主船腹凸出部”就露了出来。

保罗·艾伦在其发言中曾暗示要打捞“武藏”号的残骸。对于许多与“武藏”号相关的人员和“武藏”迷来说,的确希望能够亲眼看到甚至亲手触摸到“武藏”号。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似乎没有必要惊扰深眠海底的“武藏”号,就让这里永远成为它的墓地。

■“八爪鱼”号游艇上的潜水器控制舱,团队成员正在操纵潜水器拍摄“武藏”号残骸。

舰体破损情况

“武藏”号沉没时,由于引发爆炸,舰体损伤严重,从1号主炮的后方断裂,大至分成两截沉入海中,断裂的舰体相隔100米左右。

1、舰首部分:舰首部分以水平的状态沉在海底。1号主炮塔断落,可见炮座的空洞。因为是从此处断裂,2号主炮塔的炮座无法确认。舰首的菊花纹章已不见。左舷的主锚早在战斗后投弃海中,如战斗记录所述没有留在船上,但右侧的主锚尚存。舰体下部可见数个鱼雷导致的破孔。

2、舰尾部分:舰尾部分有一半埋在海底淤泥中,可以确认舰底、螺旋桨、舵等部件。断裂部位在轮机舱附近,轮机可从断裂面观察。2块船舵直立在海底,但主舵已经变形。螺旋桨还是建造时的3叶桨,推翻了换装4叶桨的说法。其中1个螺旋桨已经变形,但其他3个保存完好。关于鱼雷的命中孔没有相关报告。

3、舰桥等构造物:前后的舰桥、15米测距仪、烟囱等最上甲板的构造物全部从舰体脱落,横倒在离舰首500米的地方。新发现了以往资料中从未提到过的后部舰桥底部的警戒台等。烟囱损伤严重。桅杆和后部舰桥的上部脱落,但没有发现。

其他部分:其他部分散落的范围很广,在距离舰桥更远的地方只发现了1座主炮塔,但没有公开照片和相关情况。在舰桥与舰首部分之间的500米处,散落着比较大块的舰体构造物、锅炉、弹射器、防空兵器的防盾、三式弹等。另外还发现了1座副炮,由于大部分埋于泥中,只能确认后部的出入舱口和测距仪的部分等。

■图为第一主炮塔的炮座。目前尚未公布第二、第三主炮塔炮座的视频及照片。 ■图为舰艏右舷,可见主锚尚存。 ■图为舰艏左舷,无主锚,因为在沉没当天为矫正舰体而将主锚抛弃。 ■上两图为左舷的两个螺旋桨,其中一个的传动轴可能受到损伤故呈倾斜状态,而另一个保存完好。 ■是前桅楼上部测的所附近区域,左边圆筒状的物体是15米测距仪的一部分。 ■460毫米主炮的九一式穿甲弹。 ■上两图是一座倾倒的60倍径155毫米三联装副炮塔,开口是炮塔的出入口。 ■图为一座九六式三联装25毫米机关炮炮塔。 ■图为球状舰艏,是大和级战列舰的特征之一。 ■图为吕号舰本式锅炉,其中一部分从舰体中央的锅炉舱露了出来。据称轮机等动力装置散落在海底,可以推测舰体中央部分损坏极为严重。 ■图为设置在舰尾甲板的两座吴二号五型水上飞机弹射器中的一座。 ■疑似水上飞机弹射器使用手册的日文文件。

欢迎关注,更多世界历史军事高质量精彩好文会陆续推出,下一篇《黑豹冲锋:党卫军第5装甲团第8连在科韦利包围圈的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