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文学,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夏目漱石、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太宰治等作家。诚然,以上提到的人都是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很用影响力的作家,或者说是文豪也不为过。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流传。
今天,小鹿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小鹿的最爱,也同时与上述大作家们齐名的一位日本作家——日本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大江健三郎(以下简称大江)。
大江出生于1935年的日本四国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一个真的很乡村的乡村),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系,1994年获得诺奖后仍笔耕不辍2010年以后都有作品持续面世,是一位隔几年就说要封笔然后又跳出来发表新作品,啪啪打脸打欢实的人物。
由于大江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前十年所受的教育和十岁以后受的教育完全相反(十岁前受战争少国民教育,十岁后日本新宪法改革受战后民主主义教育)因而他的作品中带有很强烈的矛盾感。
大江作为诺奖获得者,无疑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但同前一位获得诺奖的川端康成相比较,前者的作品更具有争议性从而使大家(包括岛国人民自己)对他的作品也是毁誉参半。而与岛国一衣带水的中国,因着大江独特的写作方法和不拘一格的故事叙述方式,使得他的作品迷之“难解”,喜欢大江的人就更少了。
作为大江的铁杆书迷,小鹿整理了一下大江的小说,将小鹿认为值得一读、精彩绝妙的小说书单介绍给大家,如果能对喜爱文学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就太好了。
【一】大江建三郎自选短篇小说集
图片来源:Wechat:jinxiaolu0203《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华》、《人羊》、《饲育》。
这四篇短篇小说都是五十年代发表的作品,其独特的视角和文字驾驭能力在此时便显露无疑,其中《死者的奢华》被荐为芥川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该作品显现出作者“异常的才能”。《饲育》则是获得了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得以与石原慎太郎(对,就是那个连任三届东京知事的那个*翼)开高健和江藤淳等人齐名,同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
【二】摘嫩芽打孩子
图片来源:Wechat:jinxiaolu02031958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该小说以后,大江就一跃成为新文学旗手。大江的想象力在长篇小说中发挥了百分百的作用,从此以后他便在长篇小说的道路上狂奔了。(当然,这以后短篇也没少些)
不过,这起名字的能力也是没谁了,小鹿个人觉得这么晦涩难懂的书名,难怪一般人会对他的书望而怯步。吐槽+1+1+1。
【三】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图片来源:Wechat:jinxiaolu02031967年的长篇小说,个人认为大江小说生涯的一个巅峰之作!获得诺奖的作品!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的体验》这部长篇小说因为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生活经验为基础写成,好似更有爆点,但看过《万年》估计就会立马舍弃《个人》高喊爱你一《万年》了~
一百年前的农民暴动、通奸、自杀、畸形儿各个要素巧妙链接,似乎埋下的伏笔,多层的叙事结构将《万年》里两兄弟回四国山村故园寻根,却发现这个山村仍陷于百年前(即万延元年)农民起义的影响中的一系列事件描写的让每个读者欲罢不能。个人认为《万年》绝对是大江以后书写的每个够“硬”作品的起点!
【四】亲自为我拭去眼泪之日
图片来源:Wechat:jinxiaolu02031971年发表的作品,故事背景被设定为日本战败之际,着重深扒自我内心中两种时代精神的作品。其实此作品从当时的影响力也好,从大江自己后期小说中谈到此作品的话语中也好都能看出此作品为一个“失败作”,但此小说和后来大江又一“硬作”《水死》(再一次吐槽起名字的迷之趣味!)内容互有交织,小说中的主人公又一脉相承、所以列入小鹿必读书单。
【五】优美的安娜贝尔·李 寒彻颤栗早逝去
图片来源:Wechat:jinxiaolu0203从19世纪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安娜贝尔·李》的名字中获取灵感,2007年出版的这部小说,以女性“樱”为中心,描写了“樱”在幼年时惨遭美国军人蹂躏后意志消沉30年所带来的命运与心灵的抗争故事,樱在人们的帮助下,最终振作起来,在绝望中寻找到了希望。当然,这是大部分读者对此小说的内容简介,然而真真开始读这本小说你会发现,大江把你带入了一个希望不是希望、绝望不是绝望的世界,不上不下吊着难受就是说这篇小说了。
【六】水死
图片来源:Wechat:jinxiaolu02032009年出版的大江又一“硬作”。“水死”在日语里意为“溺死”,写了上面第四个小说《亲自为我拭去眼泪之日》中未完或者说改写或者说之后的故事。
且此小说和上面提到的《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内容上也一脉相承,后者电影式小说书写方式(大段大段的电影剧本描写)在大江小说书写历史上的一次尝试(日本近现代文学上也少有),而前者则是剧本式小说书写方式,两者之间或相同或不同或少许差异的文字也是值得深究的有趣设定。
同时,若将《水死》细细读过便能发掘小说中的伏线及多个细节与《万年》多有联系,所以这些个小说绝对可以拼在一起阅读。比如《万年》—《优美的安娜贝尔·李》—《水死》组合,《亲自为我拭去眼泪之日》—《水死》组合,又或《优美的安娜贝尔·李》—《水死》组合。还有接下来要提到的《晚年样式集》也可与《优美的安娜贝尔·李》、《水死》一起组队阅读,里面女性主角的农奴翻身把主做也绝对是一个好的读书脉络。
【七】晚年样式集
图片来源:Wechat:jinxiaolu0203从好友萨义德的“On Late Steyl”中受到启发并开始的“Late Work (晚年的工作)”以来(2000年~)又一力作,2013年出版的这本小说更是将《In Late Steyl》作为书名展开。
书中的主人公“我”即是《优美的安娜贝尔·李》的主角也是《水死》的主角,里面的人物也一脉相承。讲述一位获得世界级文学奖的日本著名作家,在3·11大震灾之后,对自己写到一半的小说失去了兴趣,转而创作高龄老人在大灾难的时代正视自我的文章。“我”的妹妹、妻子与女儿则结成“女子三人组”,专写反驳他的文章,“我”将这些文章与自己的文章合在一起,做成一本私人出版的杂志。
从《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开始,书中的“我”依然是主角,但出彩的人物、决定事情走向的人物已经由“我”变成了“女人们”,“我”在大江后期的作品中逐渐丧失了主动的位置沦为被动,因此这一条线也可作为一个脉络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