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一生受益

来源:华拓网

本文原创首发于头条号:Que佳佳

跟许久未见的同学聊天,正聊得起劲的时候,她说:“不能聊了,陪孩子写作的时间到了。”我当时不以为然,觉得她真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

直到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才明白“陪”原来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很多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陪”出来的。

学习是一个独立的行为。自己做不好,让别人陪着也不一定能做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尹建莉说:“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谁会喜欢被人监视呢?

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一生受益。

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具有主动性的。学习习惯好的孩子,不会对学习感到厌倦。在他们看来学习是自己的事,同时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按时按点地坐在书桌前,看似是一个有规律的良好的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按时按点的学习。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习惯的重要性并不止于习惯的执行和动作方面,习惯还指培养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以及增加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

那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01父母可以“省事”

就像前文中讲到,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去陪孩子写作业父母,看似是一件父母对孩子尽心尽力的是一件好事。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写作业这个本该属于自己的任务,转嫁到父母身上,让学习变成一件被动的事。

父母应该从如果孩子从上学那天起,父母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写作业的习惯,那在今后就不会存在写作业还有“陪”这一说了。

另外,父母也有自己需要做的事,尽管我们一直在提倡要多花时间陪孩子,但是学习永远都是自己的事。父母“陪着”不是一个性价比高的方法。

02让学习变轻松

“刻苦学习”是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一句话。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指出:“不关注环境中的培养要素,只是从主观上要求孩子具有“刻苦精神”,这就像从空气中抓来一沓钞票一样没来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家长如果常常把学习和让人不舒适“苦”联系在一起,那孩子一定会从心底里抵触学习这件事,会把原本简单和轻松的事困难化。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学习要用功,要勤奋。但用功和勤奋不代表着苦。如果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他刻苦,那他的学习生涯一定是轻松愉快。

那怎么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01制造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如果家长总能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孩子就会慢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反之,如果总让孩子有自由感和内疚感,孩子就会慢慢形成一个坏的习惯。

比如,当孩子完成了一件对于他来说不太容易做到事,家长应该及时鼓励,增强孩子进一步挑战更高难度的信心,尽管他有可能不会接着去挑战。

但是,当你的孩子回来告诉你,今天的测验只有少部分人没有拿到满分,他就是其中之一。那你切记不能提出批评。反而应该鼓励说:没有拿到满分,证明你还有知识点没掌握,这次测验帮你找出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这不是件好事吗?现在搞懂了,你就又多学会了一些知识点,以后在以后更重要的考试中就不会再出错了。

这样做,家长不但帮孩子转移了没有拿到满分的失落感,反而让孩子多了一份学会了新知识的成就感。

02不要“陪”

人首先是自由的个体,有了自由才有可能自觉。父母陪着孩子学习,其实是在监视孩子。当监视这个行为发生的时候,也就证明你剥夺了孩子的自由,自由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自觉呢?

“不陪”主要强调的是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在学习上或者在其他事情上的自觉和独立的意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孩子依赖家长,形成不自觉的坏习惯。

当然,我们强调家长也有自己的事,不需要陪孩子学习,并不是说家长可以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聊天、嗑瓜子、打麻将。尽管学习不需要陪,但如果有一个学习的氛围,对孩子来说一定是好事。

比如,家长可以在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的时候,也拿起一本书来看。这样既提升自己,也为孩子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

03不奖励

很多家长会承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到多少分,就给他奖励一个心仪的东西。这一招应该在不少父母孩子身上都使用过,而且屡试不爽。如果孩子真的考到了家长理想中的分数,孩子会如愿获得心心念念好久的东西,这看上去真是大人孩子都开心的一件好事。

但其实,让孩子用分数来交换东西的行为,违背了学习的本质。也让孩子将学习和利益扯上了关系。让孩子本身对学习的虔诚之心被破坏,。容易引导孩子将心思放在奖品以及如何讨家长欢心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尹建莉讲到一个他们家的趣事:在女儿圆圆小的时候,她为圆圆设立了一个“记功薄”。专门用来记圆圆的优点,以及圆圆做的一些值得表扬的小事。可几乎没有用它记过圆圆考试的成绩。

在尹建莉看来,孩子考试是很平常的事,考好考坏也都是很正常。不需要在孩子考得好的时候搞特殊作奖励,也不需要在孩子考得不好的时候批评孩子。她还提出,在当下社会,考试的重要性已经被渲染得很浓重,在家里就不需要再强调了。

其实,我们只需要静下心来想想就很容易发现:孩子考了好成绩,即使没有家长奖励,也会受到好成绩的鼓舞而继续努力。而。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也不会因为家长的批评一次两次就能好起来。

学习最好的状态是自然和忘我的。细心的父母可以观察,一岁左右甚至是只有几个月的小宝宝,当你把一本书放在他的手里,在不被打断的情况下,他能拿着那本书忘我地翻好长时间。

对于小宝宝来说,翻书就代表着学习。我们可以从这个现象中看出,人最初的时候看到新东西时,所表现出来的天性是什么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遇见新事物的过程。家长如果体会到这一点,在孩子一开始对学习抱有热情的时候,就应该精心呵护。不要做诸如用成绩交换奖品之类,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那样只会让孩子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