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孤楼暖灯夜读书

来源:华拓网

1.

元旦,聊聊读书。

先讲两个趣人,两句夜生活的趣话。

一个是老外,老外说的话:

法国作家左拉说:“我有了面包和马铃薯便足以充饥,偶尔搞到一支蜡烛,能在夜里读书,便有升天似的快乐”。

一个是古人,宋代诗人、苏东坡门下四学士之一的晁冲之:

晁冲之进士出身,因党祸而隐居山野,闭门读书,其有一首《夜行》诗颇能述其胸怀:

老来功名意转疏, 

独骑瘦马取长途。

孤村到晓犹灯火, 

知有人家夜读书。

读书这么务虚的事,好处在哪里?

从上面就能看的出来。这么简单的两段话,就硬生生造出了一个空间,一个让很简单很舒服很向往的空间。

 2.

我们这个时代无比富庶,无比繁华,因此无比焦虑。

焦虑在于,每个人都觉得我应该能得到更多。

于是读书成了一种人生正确:汲取知识,超越自己,拥有攫取更多的能力。

这让我们反而迷失了读书的本意:读书其实是在观察世相,代入到作者的境界,去俯瞰万相的风光。

它与攫取、物质、利益没什么关系。

3.

我们活了这么多年,都或多或少体察到了解别人的难处——你对你最好的朋友有几分感同身受的理解呢?你对自己有几分清醒的认识呢?

连俗世的常人,连尘世浅显的吃喝拉撒的规律,都读不懂。

怎么去读懂李白、苏轼、张岱这种一流大才子的才华恣肆呢?

怎么去读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这等智者的深邃洞察呢?

怎么去读懂人心变化、风云交际的变幻莫测呢?

怎么去读懂天上地下、成住坏灭的万相更迭呢?

读书是个很简单的字眼,看上去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其实却比读懂人生更难的多。

人生是什么?吃喝拉撒日复日就过去了。

书是什么?是每一个时代最聪明的脑袋超越了吃喝拉撒后,对于时间、空间一切变化的反思与记录。

它囊括了一切。

怎么好读的懂呢?

4.

什么书最好读?黄色文字、种马故事,用最浅白的语言、最通俗简单的逻辑直接刺激感官。简直像吃饭一样容易。

什么书最不好读?经典嘛,尤其是像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等等这些人的思考,那是什么视野?纵览人世、宇宙之后的凝练陈述。这些书,很多字都不认识,很多语境都不了解,很多逻辑都跟不上,更别说超越字词、语境、逻辑之后的本义了。

5.

所以,读书本质上是与历代智者对话,借他们的眼来重新观察世界。

做这样的事,非得有静气不可。

静不下来,连跟卖菜的大妈沟通都拎不清楚,连跟朋友说闲话都漫不经心,满脑子都是一己之私的是是非非。

而静下来,恰恰是这个时代最匮乏的。

新的一年里,

祝你有静气,六亲冷眼逆流狗,孤楼暖灯夜读书,花开雪退不知日,朝朝暮暮对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