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迷妹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战胜烦恼的自己-------第一章/第一节/不忍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被广泛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既对人也对事,在看电视、电影时这句话也时常出现,人们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或他人不断地前进,安定自己的心绪。也有很多的人将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警醒自己。
“忍”是一种修养、一种心态,并且它还是对一个人度量的评价。忍让他人并不是懦弱的表现,恰恰相反,懂得忍让是种品德修养好的表现,很多人因此得到了他们得不到的东西,同时也有很多人也因为忍让达到了他们原本所无法达到的境界。忍一时之气,成一世之功。忍让之后你会发现,它会让你放下烦恼。
人们时常把苦、乐、难、易分得清清楚楚,可是多少人会知道这些是紧密相关的呢?当一个人遇到苦难的时候会感觉到难过、伤心、颓废,相反当一个人有收获的时候会感到欢欣鼓舞、愉悦。如若能把这几种情绪进行调和,可以做到不偏激、不极端,苦也好、乐也好,难也好、易也好,不偏不倚,这样不是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洒脱更自在一些吗?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一点小亏也不肯吃,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大打出手,更甚者可能会兵戎相见,这样的人没有远见,不能从长远看事情,自己因一点的蝇头小利得罪人,吃了大亏还不自知,这样的人反而是悲哀的。人生在世,要懂得忍让,明白吃亏是福,这样在生活工作中会认识或结交更多的朋友,使得自身待人处事游刃有余。心胸坦荡的人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而这种感觉是那种喜欢占他人小便宣的人体会不到的。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曾收到一封老家寄来的家书。信中说,老家人和邻居叶家因为宅基的问题发生了争执。原来两家宅地都是祖上的基业,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张家想要翻新房子,想要占用这条通道,但是叶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让张英来摆平叶家。
张英看过信之后,微微一笑,大笔一挥,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写完就让人带着这封信回老家去了。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打开信只看到一首打油诗,顿时垂头丧气了。后来一合计,觉得张英的办法确实可行,就派人到叶家,告诉叶家人,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家人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张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
俗话说得好:傻人有傻福。吃亏、忍让是一种糊涂的智慧一点亏都不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只考虑个人的得失而不顾虑他人的感受,那么周围的人终会离他而去,吃亏、让步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心境是否平稳,用外在的物质换来心灵的平和,获得人生的幸福,这样做无疑是值得的。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凡事多谦让一点、多忍让一点,如果能让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又何必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这样的吃亏也不算什么,还有可能会因此得到他人的好感,何乐而不为呢?做人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能怕吃亏、不计个人得失,有时候主动地吃点亏,更有利于把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把棘手的事情做得妥妥当当的。“忍”并不单单是表面所指的忍气吞声,它是一种担当和负责。能够做到忍,便不会糊涂不糊涂又怎么不能忍下去?所以我们要学会去忍让、谦让,明白吃亏是福。
有人曾说:“一个人心胸有多大,他做的事业就有多大。”亏己者,因为他的肚量更值得人敬重,人际关系也就比别人要好。当他遇见困难的时候,他人也会伸以援手,给子他帮助和支持。亏己者,因为有容人之量,也就不容易心生烦恼。从古至今,凡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或者是说有着杰出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是心胸宽广、可以亏己的人:反之看看那些庸碌的人一生无所作为,并且徒增很多烦恼,只因其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肯亏己。因此不难证明,忍让是一剂根除烦恼的良方妙药。